2021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研讨会研究新动向述评

突破新冠肺炎疫情的围追堵截,“2021年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海南)研讨会”(简称“研讨会”)10月30日在海口开幕。
研讨会由台盟中央和海南省政府指导,中共海南省委统战部(海南省台办)、台盟海南省委会、海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海南省台联会、台湾农会、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等共同主办。本次研讨会已是第12届了。
研讨会采取现场会议加远程视频的模式进行,台湾地区嘉宾多以远程视频的方式与会发言。
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海洋教授,特就今年研讨会呈现出的值得关注的新亮点新动向,分内容层面和方法论层面两个模块做出专题述评;述评的依据主要包括会议论文集、大会发言和互动环节。
模块之一:从内容层面的视角而言,今年研讨会呈现出十一大研究动向。

一、政策研究
     毛泽东同志曾作出一个重要论断,即“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个论断也完全适用休闲农业领域。所以,出席会议的一些研究者着力关于休闲农业的政策研究。
例如,海洋教授的论文《2021中央一号文件的自贸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响应》,结合海南自贸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国家农业农村部《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三个文件做了专业解读。
刘卫国的论文与大会发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对中央、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做了专题解读。
范武波、符惠珍的论文《共享经济在共享农庄创建中的应用》,对中央、国家的三农政策做了专题解读。
二、规律与原则研究
从今年研讨会的论文与大会发言中,与会嘉宾关于休闲农业的研究水平,显得更成熟、更理性了。因而,不乏关于总结提炼规律与原则的研究。
例如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罗东,在大会主旨发言中提出休闲农业的三个原则和四个“美在”。
三个原则:1、绿色原则;2、特色原则;3、守住本色。
四个“美在”:1、美在内外兼修;2、美在古今交响;3、美在城乡融汇;4、美在日夜相应。
段兆鳞、萧志宇、段宗颖的论文《休闲农场解决游憩承载量问题的管理对策》,解读了游憩承载量的概念,阐述了游憩承载量的架构,分析了游憩承载量的的类型,论述了游憩承载量的管理。
刘年艳的论文《把乡村特色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指出了乡
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六大规律。
三、模式研究
模式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征。相对于严肃而抽象的理论研究,模式研究给人以易于亲近之感。对理论研究者来说,模式研究能够使理论更接近于实践;对从事具体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模式研究能够将实践经验进行适度的理论提升。
因此,当下的模式研究大行其道;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模式研究方兴未艾;休闲农业领域亦不例外。
台湾地区学者林俊男的大会发言与论文《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需求的乡村生态旅游双赢模式》,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级分析法,分析了地区与生态旅游整合发展评估整体权重,论述了兼顾环境保护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双赢模式。
陈卡雷的论文《乡村旅游运营组织探讨》,分析了乡村旅游运营组织的七大模式。
范武波、符惠珍的论文《共享农庄运营模式理论与实践探索》,论述了共享农庄的五种运营模式。
四、土地研究
土地问题,一直是休闲农业的发展瓶颈。出席会议的一些研究者,对此做了深入探讨。
杨春淮的大会主旨发言《乡村不动产休闲产品的三个层次和9种类型》,分概念与分类、层次与类型、定位与边界三个模块,详论了休闲农业关涉的土地问题。
马佳的论文与大会发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用地抵押贷款试点推广问题研究》,从金融的视角,探索了休闲农业农用地抵押贷款试点的问题。
周义龙《海南设施农用地管理配置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了海南设施农用地管理配置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七大对策建议。
五、产业体系研究
产业体系,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休闲农业的关键性问
题之一。出席会议的一些研究者对此做了较为细致的专项研究,例如:
陈水雄、刘琼龙、张蕾的论文《合理借鉴台湾经验,推动三亚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
梅家齐的论文与大会发言《天然香料新产业开发及应用》。
林鸿民的论文《海南乡村振兴带动下可可巧克力产业链构建》。
姚明的论文《传统手工业在休闲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曾建刚的论文《以森林康养为依托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刘荆洪、王延辉的论文《红色旅游线路传承百年党建历程助力乡村振兴》。
 
六、品牌体系研究
品牌的本质是品牌拥有者的产品、服务或其它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能为目标受众带去同等或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体系的建设,一直是海南休闲农业的软肋。对此,舒欣婷的论文《乡
村振兴背景下,以乡愁品牌体系构建自贸港休闲产业新蓝海》、《以品牌维度思考,疫情常态化下的乡村振兴该怎么做》、《以品牌农业体系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海南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建设诸问题。
六、数字农业研究
数字农业,一般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喜地看到本次研讨会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例如:
杨晨雪、孙志国的论文《5G赋能数字农业,智慧引领海南乡村振兴》,对
5G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六大应用场景做出技术分析与论述。
陈水雄、刘琼龙、韩泽的论文《加快数字农业发展,促进三亚乡村振
兴》,对推进三亚数字农业发展,提出了七大建议。
黄绍彭的论文《数字化下的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国家政策解读,对数字化在农业产品领域的运用,做了通俗分析。
八、规划研究
谭晓东的大会发言与论文《海南自由贸易港江东新区乡村规划思考》,论述了江东新区乡村规划策略与方法的五大模式。
粱平平、黄邦升的论文《中国海南红,星火母瑞山》,对海南4A级红色
文化旅游景区母瑞山规划与实施方案做了阐述。
九、对策研究
一般认为,对策研究是政策研究的基础,政策研究是对策研究的延伸。对策研究只有有效嵌入政策研究之中,才能把握需求、掌握信息,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次研讨会就涌现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
陈才的大会发言与论文《产业兴旺视角下的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针对海南乡村旅游的五大困境,提出了对地方政府的七条对策建议和对企业的四条对策建议。
刘琼龙、陈水雄、张蕾的论文《借鉴台湾经验,推动农旅文深度融合,促进三亚乡村振兴》,提出七大对策建议。
王竹宇的论文《发展休闲农业助力海南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提出三大对策建议。
符天明的论文《构建两岸合作平台,服务黎族乡村振兴》,提出六大对策建议。
陈萍的论文《关于推动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提出六大对策建议。
十、堵点研究
今年6月15日,全省启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部署“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全省作风整顿建设年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因此,本次研讨会的互动环节,特意设立了海南休闲农业、乡村振兴查堵点、破难题、找对策主题。
海南资深旅游专家陈耀结合海南旅游的历史与现状,简要分析了海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要堵点,并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还回应了相关提问。
海洋教授指出,省委书记沈晓明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语出惊人地宣称:“海南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很简单,希望每一个企业在海南都能够有生意做,都能够赚到钱。”所以建议以“在海南能赚到钱”,作为检验海南自贸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查堵点、破难题的刚性指标。
定安香草田园总经理陈宝迪认为人才是海南休闲农业的最大堵点,现在最贵的是人才。
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见君认为,抓好一二三产融合,是破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堵点、难点的关键。
范武波指出投资者太少是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堵点之一。
舒欣婷认为缺少有影响的品牌是海南海南休闲农业的关键性堵点之一。
查堵点、破难题、找对策互动环节,竟然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高潮所在。
模块之二:从方法论层面的视角而言,今年的研讨会呈现出八大研究动向。
一、全景式研究
全景式研究是一种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方式。需要研究素材的全面占有与较深厚的研究功力。例如:
刘卫国的论文与大会发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全景式地对乡村振兴的政策做了梳理解读,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做了回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发展休闲农业做了阐述,并对发展前景做了分析。
范武波、符惠珍的论文《共享经济在共享农庄创建中的应用》,全景式地对海南共享农庄的来龙去脉做了梳理,并对共享经济在共享农庄创建中的应用场景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二、田野调查
本次研讨会的不少研究成果,可以明显看出坚持了田野调查的科学精神与借鉴田野调查的专业方法,因而显得论据更为扎实,结论更具说服力。
实践证明,田野调查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也完全适用于休闲农业调研。在这方面,台湾地区学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例如,台湾学者陈志清的大会主旨发言和论文《休闲农业综合发展思维》,以台湾地区台东县鹿野乡的田野调查为素材,着重分析历届金牌农村竞赛的情况,并以此总结了综合思考要点与值得借鉴之处。
台湾学者杨婉琪的论文《从体验经济观点探讨农业体验设计》,以苗栗三义卓也小屋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做了较详细的案例分析,据此提出农业体验设计的相关建议。
符小芳、王见君的论文《中国特色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有机农业发展探讨》,以白沙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分析了实践过程,剖析了问题所在,探讨了对策建议。
丁翔的论文《三月三,到霸王》,以青松乡及青松苗村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对国家公园制度下的青松乡及青松苗村可持续发展,做了SWOT分析。
陈正的论文《八门湾红树林开发案例研究》,以文昌八门湾红树林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做出了开发失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开发建议。
三、哲学思考
本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意外看到有研究者自觉开启了哲学层面的
思考,让人反思良多,例如:
杭云龙的论文与大会发言《乡村旅游的“求同”审美》,从“同”“异”辩证统一的哲学视角,结合若干国内外案例,阐释了“求同”审美理念,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求同”表现。
许劭艺、张筠、谭溪鑫的论文《探寻海南传统人居美学体现,建设海南现代人文美丽乡村》,以哲学为思想武器,探索与论述了海南传统人居环境生态朴素的哲学之美,乡俗浓郁的艺术之美,地方风情的民族之美,大拙质朴的实用之美。
 
四、案例评估
本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出现不少个案研究,各有千秋。
台湾学者段兆鳞的大会主旨发言《休闲农场设施的功能分类与管理规范》,从体验活动的需要、营运成本和景观美学三方面论述了休闲农场设施管理的重要性,在条分缕析设施的功能分类后,提出休闲农场设施管理要考虑游客、农场、环境三方面的立场,要平衡三方面的需求及利益。段氏对休闲农场设施的功能分类之细致,让惊叹不已。
台湾学者陈礼龙的论文《乡村振兴视角下休闲农业创新发展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展现了山西云丘山元谷希望农场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视角下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一种结合CSA社区支持型农业与CSR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新思路。
台湾学者黄玉淇的论文《打造农创品牌,实现产业兴旺》,较细致地分析评估了台湾地区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农业优质品牌形象,传统产业特色化——创新茶产业价值链,产业结构调整——以云彰地层下陷地区为试点推黄金廊道,人力结构调整——加速引进青年农民,利用黄金教育场域建置于跨域推动乡村农业,台湾几个成功转型的乡村农创实绩等典型案例。
台湾学者林俊男、罗祥和的论文《台湾山谷型休闲农业区的经营绩效与发展策略研究》,深入剖析了台东县初鹿休闲农业区案例的业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产业、交通、观光营销及经营管理的现况与缺失,归纳出有待解决与讨论的课题,并研拟出因应对策。文中展示的多份统计数据表格,有力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台湾学者的案例分析评估,显示了他们整体的严谨治学态度与扎实的研究功力。
五、数学建模研究
数学建模,即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
黄绍彭即从农业全产业链及休闲农业的视角,做了数学建模方面的探索。
其大会发言《数字化下的农业产业发展与打造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产业展现新发展格局》提出,目前的国际化趋势是数字化已不仅代表数量,而是越来越重视代表讯息。黄绍彭以数学模型研究的方法,解读了国外数字农业农产品的应用场景,解构了数字全产业链资源配置图谱,让人耳目一新。黄氏呼吁,国外目前通过扫描数学建模支撑的农产品条形码(barcode)来获知农产品的丰富讯息已成常态,应该引起国内行业同人的高度重视。
六、操作指南
休闲农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实操的过程与结果。本次研讨会一些操作指南式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谈再红的论文《乡村振兴,建立科学的产村融合发展模式是乡村旅游成功的前提》提出了乡村旅游进行产村融合的四条操作指南。《休闲农庄因应当抛弃“景区思维”》提出了休闲农庄的八条操作指南。
张好记的论文《乡村振兴二题》,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操辅导等11个主题,展示了极简版“乡村振兴怎么干”的操作指南。
巨东的论文《开创琼州古驿道乡村旅游为我省的乡村振兴和全局旅游助力》,围绕“谋”、“融”、“找”三个关键字,开列出操作指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