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12章》“求善贾而沽”与“我待贾者”有何不同?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12章“求善贾而沽”与“我待贾者”有何不同?

9·12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音yùn运)椟(音dù渡)而藏诸?求善贾(音gǔ古)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韫椟”的“韫”字,指收藏。“椟”字,是藏宝的木匣。“韫椟”,就是收藏于木匣中,比喻怀才不遇。“求善贾”的“贾”字,指设店售货的坐商,也就是大商人。过去有所谓“行商坐贾”之说。“善贾”,是识货的商人。“求善贾”的意思是,求一个好价钱。“沽”字,指卖掉,出售。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求一个好价钱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呀!卖掉呀!我就是在等待识货的商人。”

在师徒二人的对话中,子贡所说是“求善贾而沽”,孔子所说是“我待贾者也”,两者有何不同?

子贡强调的是一个“求”字,孔子强调的是一个“待”字,其中的境界大不相同。子贡以“美玉”比喻孔子的德才,以“韫椟而藏”比喻避世退隐,以“求善贾而沽”比喻入世行道,想了解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原则,故而以美玉设问,提出是把它藏起来,还是求一个好价钱卖掉的问题。孔子以天下为己任,非常希望有机会出来做官,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是,却不肯求人,而是期待明主礼遇重用。他周游列国,没有得到诸侯的任用,就客观原因而言,是因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就主观原因而言,也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即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违背自己的政治意愿去“求”官,他是不干的。一味去“求”,难免牺牲原则,背离道义;只有坚守那个“待”字,等待明君的礼遇任用,才不至于违背自己的政治意愿。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表明了他在退隐与出仕问题上的态度,那就是,如果有人用我,就行此道于世;不用我,就藏此道于身。

附:

【原文】

9·12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音yùn运)椟(音dù渡):收藏于木匣中,比喻怀才不遇。韫,收藏。椟,藏宝的木匣。②求善贾(音gǔ古):意为求一个好价钱。善贾,识货的商人。所谓“行商坐贾”就是说,贾是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③:卖,出售。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求一个好价钱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呀!卖掉呀!我就是在等待识货的商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