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中庸》赏析(10)君子依乎中庸
《中庸》赏析(10)君子依乎中庸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学习的第十一章,是作者引用孔子论中庸言论的最后一章。在这一章中,孔子表明了自己终生坚守中庸之道的意志和决心。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素隐行怪”的“素”字,据《汉书》应为“索”字,是寻求、寻找的意思。“隐”字,指隐僻的道理。“怪”字,指诡异的行为。“后世有述”的“述”字,指记述他,为他立传。“吾弗能已矣”的“已”字,是停止的意思。“遁世”,指独自隐居,避开俗世。“不见知”的“见”字,与“被”字同义,“不见知”就是不被人知道。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寻找隐僻的歪道理,专做怪诞的诡异事,以此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为他记述立传,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隐居避世,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孔子在这里列举了三类人,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一类,以寻求隐僻之理,好为诡异之行来吸引眼球,欺世盗名的人。这样的人,后世很可能会有人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是,正如朱熹所说,他们是“知之过而不择乎善,行之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这种自以为聪明,钻牛角尖,走极端的行为,与中庸之道背道而驰,孔子自然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类,选择了中庸之道,而又半途而废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指出的那种“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的人。他们虽然有学做君子的愿望,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走到半路又停止了下来。正如朱熹所说,他们是“知虽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当强而不强者”,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不足取的。
第三类,依乎中庸,默默无闻也不后悔的人。这样的人,既有择善而从的见识,又有不图名利的涵养,还有正道直行,勇往直前的胆魄,正是中庸之德的体现,因而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称“唯圣者能之”。
《中庸》全篇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其后的十章,到今天就讲完了。这部分特意引用了孔子对舜、颜回、子路的评价:对舜的评价,突出了一个“知”字;对颜回的评价,突出了一个“仁”字;对子路的评价,突出了一个“勇”字。知、仁、勇三者兼备,是君子修道的努力方向,也是成就中庸之德的必备要件,三者废其一,则无以成就君子之道。这一点,在其后的第二十章中,将有专门论述。
附: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寻找隐僻之理,过为诡异之行。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怪异),后世有述(述:记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已:止,停止)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遁世:独自隐居,避开俗世。遁,音
Dùn,隐)不见知(见知:被人知道。见,被)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道理,专做怪诞的诡异事,以此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为他记述立传,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隐居避世,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