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陵:孝陵那些事儿

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天底下的男人对政治与历史的偏好是共通的,只是这两项偏好侧重不同,私货夹带各有所需罢了。
▼ 方城明楼一角
我偏爱山水与古迹,山水也可以是政治的,古诗里山水多 政治折射,用以体现诗人的抱负。对我而言,自然风物涤荡灵魂,遗址古迹则空置人心,有着别具一格的美感体验。

▼ 石象路上的獬豸

也不知何时起,对古墓产生兴趣,能记起的首次接触是江西出土明代宁靖王朱奠培的夫人吴氏墓(2001),这些年来又陆续参观了不少帝王墓葬,如大禹陵、钟山陵、明十三陵、乾陵、南越国王赵佗陵寝、西汉皇陵、秦始皇陵等,以及诸如包拯墓、孔墓、林逋墓、莲池大师墓、济公墓、弘一法师墓等数不清的名人墓葬。如去某地,别处可缓,若有大墓,势必一观,以至于渐觉考古界缺我,应是损失。

▼ 魑首(享殿)

金陵往事

秦淮从来花醉客,偏廷黯然剑霜缺。

朱家始换扶桑日,并扫残星与晓月。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自三国西晋灭孙吴之后,金陵作为帝都的存在,在历史上一直延续着偏安江南的小政权的形式,再未能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无论两晋南朝的东晋和宋、齐、梁、陈,亦或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吴与南唐,甚至民国政权,也只是表面一统,基本都政治孱弱,徒有”满堂三千花醉客“的阴柔奢靡,却毫无”一剑霜寒四十洲“的雄魂气魄。

▼ 望柱(华表)

不论位高权重的士族门阀还是后世南京的达官贵人们,多好清谈而非济世,务玄虚而脱实际;崇阴柔而好媚骨,治靡音而近脂粉;禁锢门第,狎妓艳词,纵情声色,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沉淀出了秦淮浆声灯影里令人沉醉的暧昧迷离与金陵一向无王事,富贵从来钗梦多的刻板印象。
▼ 翁仲道上的武将

破局者居然是一个濠州(安徽凤阳)的屌丝,江山重拾,旧习扫却,王气一振,万象更新,从金陵到南京,不只是名词的变化,更是形容的革新。

元代终结者朱元璋开创的基业,下接地气,上达天理,从他的诗文、评注可窥见其纵横捭阖的格局、气壮山河的魄力、宏大开阔的气势与入木见血的见识,把六朝以来的政治人物与靡靡之音统统扫进了垃圾场,以一人之力左右环境,开辟时代,多少有些英雄造时势的意思,想来历史上伯仲之间的人物,大概只有教员了。

以此看来,虽然先天环境制约着政治生态与行为方式,但足够强大思想境界、见识魄力也是可以排山倒海,突破自然环境所形成的影响的。

▼ 翁仲道上的望柱(华表)

至于个人,旅行往事已基本忘却了,零星的金陵记忆只存些地名:夫子庙、钟山陵、鸡鸣寺、南京大学,其余都成“春梦秋云”了无痕了。

今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三月的一个周末。临时约好同学,买了车票,周五下班后,径奔而去。此番重游,距首次南京之行已近二十年矣!上回没预约上夫子庙的青年旅舍,这回终于入住了,只是时过境迁,江湖人老,旅舍虽在,不复旧时光景了。

皇家一号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6/24),字国瑞,原名重八,又名兴宗,濠州钟离人,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受尽艰辛;1353年参加红巾军,反对元朝,走上开挂人生;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并更名应天府;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北伐中原,结束蒙元统治,收回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与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 石象路上的象

朱氏是真正白手起家的典范,他的成功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世事洞明,见识深刻,人情练达,通晓人性。他起于微末,童年家破人亡,遍尝人情冷暖与人间悲苦,因此,对底层生活状态的认知——吏治腐败,官绅盘剥有着切肤之痛,深刻影响了他上位之后的施政纲领,也使之成为了宠护子孙的达人,这种源于生活锤炼的思想最终成为流淌于明朝君主血液里的基因和王朝制度安排的底层逻辑,主宰着明朝近三百年的沉浮。

▼ 石象路上的骆驼

因其深厚的社会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对社会问题的见解远高于历史上其他封建帝王,其见解独道、深刻而又实用,从《道德经四帝注》中可以一窥究竟。与别家或富贵或有根基的(开国)帝王相比,他不用典雅的语言和华贵的修辞,文风朴实却豪气干云,语言平白却势拔千钧,真正做到了词简理博,字字珠玑。

▼ 方城明楼上的砖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整个明王朝的概括。这话虽有各种解释,自太祖以降,明君也多有不务正业之徒,但这两句话用来形容太祖和成祖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再贴切不过的。许多文人墨客、史家笔吏高举弱宋而贬低强明,也与太祖吏治直接有关,因为历史从来只著权贵的笔墨而无百姓的春秋,可不要小瞧话语权的把控,这是思想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 香火炉(明)

孝陵行记

此番金陵之游的重要安排其实是南唐二陵,明孝陵因为十余年前曾至,所以并非优先级。但写一篇孝陵记,算是呼应明十三陵(北京),使明代重要帝陵有个较为完整认知体系。除了南明四帝,正式意义上明代帝王共计十六位,除了太祖和不知去向的建文帝,其它帝陵都在北京,其中景泰陵(代宗朱祁钰)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余下十三陵均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孝陵是明代唯一座落于江南的陵墓,也是南方地区规制最宏的古代帝陵了。

▼ 明孝陵文保单位刻石

紫金山初名金陵山,楚怀王灭越后,在此掘地埋金以镇“王气”,自六朝以来,就因“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的诗句而有“虎踞龙盘”之说,它三峰井峙,气势雄伟,独龙阜北依紫金山主峰,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被朱元璋看中,定为帝陵。

▼ 方城明楼墙角的明代雕刻(原物)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孝陵之名源于马氏之谥“孝慈高皇后”,兼有“孝治天下”之意,是明代帝陵之首。

▼ 文臣与武将‍‍

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随着四方城“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建成而告结束,历时长达30余年。陵墓承袭了秦汉唐宋“依山为陵”的旧制,又创方茔而为圜丘的新制,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帝陵的建筑与设计。

▼ 方城明楼
明孝陵建筑群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起引导作用的神道,另一部分是陵寝主体建筑,整体布局依次是: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四方城(神功圣德碑碑亭)、石象路、望柱(华表)、翁仲路(文臣武将)、棂星门、金水桥(御河桥)、文武方门、碑殿、享殿与左右配殿、内红门(阴阳门,将陵寝分为前朝和后寝)、升仙桥、方城明楼、宝顶等。
▼ 方城明楼
下马坊碑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这是进入陵区的标志,东边有明末崇祯帝所立的“禁约碑”,洋洋数百字,是保护陵园和谒陵的有关规章制度;禁约碑东北的大金门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是孝陵卫驻扎地。
过大红门是四方城,是一座碑亭,立有明成祖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一通。四方城之后孝陵神道,分为前后两段,是帝陵风景最佳处,前段石象路由东向西北延伸,两侧排列有十二对石像生,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六种石兽,每种两对,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 文武方门
石兽群体现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是皇权的象征;獬豸明辨是非,表示公平正义;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四肢粗壮有力,坚如磐石,以喻江山稳固;麒麟是瑞兽,雄为麒,雌为麟,象征君主的光明仁义;马则是古代帝王南征北战重要坐骑。
▼ 阴阳门(内红门)
石象路的尽头折向正北,至棂星门,是神道的后半段,也叫翁仲路,全长250米,这段神道置一对六棱石望柱和八尊石人。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是明孝陵的独特之处。石望柱之后东西对立有武将、文臣各两对。这些人兽石刻的体型巨大,技法简朴,比古朴的汉陵石刻更加精美,比粗旷唐陵的石雕更显圆润,虽形态上较十三陵略显呆滞,但具静谧肃穆之感,应是明初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 石像生
文武方门前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为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以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警示游客保护孝陵、切勿涂鸦❀,其大意为:“鉴于明孝陵内御碑及附近历年破坏、毁损情况严重,端方总督大人下令竖立围栏对其加以保护。有人越栏参观或者可能对前述御碑及陵区古迹造成损坏之行为,一律禁绝。”
▼ 六国告示碑
碑殿中立着“治隆唐宋”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下有驮碑龟趺,脖子很短,不它处赑屃不同。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康熙在一生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三拜九叩大礼,人说这是为了收服民心,强化对汉人的统治,我想清廷入关初期确实有这样目的,但是整个清代不时的颁布政策保护孝陵,仅收服民心这个理由不足以解释。
▼ 碑殿
如果联系另一件事情,或许可以另外得出点东西。孝陵入口有座梅花山,是孙权墓(蒋陵)所在,因此又称孙陵岗,如今仅存一小型墓冢,不见碑表。孝陵建造神道绕过孙陵岗,仅将蒋陵前的一对石麒麟迁移,故此在建明孝陵时蒋陵没有被破坏。不毁祖坟是每个中国人默认的规矩,这应该也是各代帝王一个心照不宣的默认项,礼贤前代也是对后代的一种示范。
▼ 方城明楼一角
从更高的层面说,康熙帝对孝陵的“三跪九叩”拜祭决不止于收服民心,更是实质上的对满汉文化认同的诉求,因为消弭民族矛盾,最重要的是消除文化隔阂,才能真正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朝统治者做的就是接纳并吸收强势的中原儒家传统文化,从康熙帝拜祭孔庙更可看出其良苦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康熙帝其实是把满族融入中国,既扩充了民族内涵,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 碑殿中石碑的基座
孝陵的地宫位于宝顶之下,其营建方式也不同于别的皇陵利用”竖穴式“从上至下挖出深坑后再封土填埋,而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建玄宫。横穴式使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根本行不通,墓道成为进入墓穴的唯一通道,而孝陵的墓道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在中轴线上,而是偏在一边,这也增加了盗墓难度。
▼ 方城明楼上俯瞰
不过这样的墓道也许并不是刻意为之,明楼东侧是石英砂岩,西侧则是砾岩,这两种岩石硬度差别很大,砾石岩层要比石英岩层硬度大很多。据推测,开凿墓道时工匠们先从石英岩一侧开始的,后来遇到砾石岩层后,开凿十分困难,只好改变原定的墓道路线。
▼ 享殿基座螭首——雨水引导设施

太祖诗词

孝陵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大气象,有规制又却又不拘泥陈法,突破革新而成为后世陵制的标准,一如其诗词中体现的人物形象,也是一种大气度、大胸襟、大格局。试录几首如下:
雪竹
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
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早行
忙着征衣快着鞭,转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茅店鸡鸣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 孝陵神道

其诗说不上意境,贵在语言体现出来的气势与看待事物的独特性和哲理性,但《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显然是可入诗三百的。

▼ 孝陵神道

帝王诗词有几大主题:渴慕人才与人生慨叹,共同特点是”以大见小“,喜欢包圆天地,把天地收于一目之内,在用词上喜欢天地日月,以四两拔千斤的气势把江山社稷轻轻的置于眼皮之下,玩于股掌之中;最后,再用其诗句来感受这分举重若轻的力量。

扫尽残星与晓月

三声唤出扶桑日

中國唯一被掘帝陵定陵文物

明皇家陵园之长陵 · 昭陵 · 定陵

南唐二帝陵:故國往事知多少?

(0)

相关推荐

  • 福安人从外地传回的游记:徒步紫金山!

    福安人从外地传回的游记 徒步紫金山 曾经有南京朋友说过,紫金山石像路银杏精彩非凡,还有栖霞山枫叶绚丽无比,"南京观银杏赏枫叶"的种子就这样生根发芽啦! 这次东北行回程经停南京,于是 ...

  • 【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东陵(下)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569篇文章 作者  l  王向军 制作 l  王向军.孙晓明 清福陵,又称沈阳东陵. 接上篇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即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 ...

  • 【阅读悦读|图说 】倪熊《朱元璋的明孝陵:有保留,讲“风水”,图创新》

    [阅读悦读|图说 ]刘爱丽<极尽奢华的冬宫尽显欧洲皇家气派> 图文/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 ...

  •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

    陵墓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相信人死后可以过与阳世相同的生活,所以对墓葬十分重视,不仅是帝王,就连普通百姓也非常讲究墓葬风水.普通百姓乃至官僚贵族的坟就称"墓",而帝王的墓则称为&q ...

  • 望长安,回梦大唐游乾陵

    来西安前就听到:"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由于关中气候温润,民风淳朴,沃野千里,加之陕西处于不同文化交错沟通的枢纽,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许多帝王都将关中做为建功立业之地, ...

  • 唐朝帝陵 孝明高皇后杨氏 顺陵  (武则天之母)

       孝明高皇后,(<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称无上孝明高皇后),杨氏,名失考(579年-670年10月3日). 杨氏出身隋朝宗室,父杨达,伯父为隋朝观王杨雄.女皇帝武则天.武顺.郭夫人的 ...

  • 西汉帝陵 汉昭帝 平陵--孝昭皇后上官氏墓

    顺着五陵塬上的旅游专线向西直走,过咸阳周陵镇继续向前见公路左边有好大两个封土,那就是平陵的东陵和西陵了,在陕西的的汉墓中真还没有这样划分陵墓的,原因就是现在也不能确定这两座陵墓到底那个是帝陵,那个是后 ...

  • 北周帝陵--武帝孝陵

    武帝孝陵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东南约1000米处西距唐顺陵约1500米,这一确切的位置几年前就知道了.第一次去找就不成功,当时满地的包谷,玉米叶拉的浑身都是血印子,汗水顺着额头流,辣的眼睛都睁不开 ...

  • 北宋帝陵显孝帝永佑陵

            宋朝如果说谁名气最大,估计包拯,王安石之辈都的靠边站了,首当就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 元符三年(1 ...

  • 关中唐帝十八陵 石刻 旧影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 ...

  • 河北行》清东陵之首:孝陵

    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顺治是清朝第一帝,在位18年,死时只有24岁.他生前选了陵址,但没有营建.死后,朝廷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规模宏大,建筑 ...

  • 清东陵之首陵---顺治孝陵风水考察(李唯弘随笔)

    中国杨公风水学刘江东一脉38代弟子.传人 李唯弘/文 学习风水点击:网络面授实践三位一体杨公风水专业研修 湖北林大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公风水刘江东一脉38代弟子.传人,元卦地理襄阳交流中心负责 ...

  • 盗墓贼为何不盗清孝陵,真的是衣冠冢?其实很简单,和石碑有关

    盗墓贼为何不盗清孝陵,真的是衣冠冢?其实很简单,和石碑有关 文 | 韦爵爷 在古代盗墓这个行业,可以说是非常流行的,毕竟它能让你一夜暴富,要么就是一夜之间被官府抓获,风险虽然很大, 但是成功了利润那可 ...

  • 穿越经典《孝陵未被盗掘之谜》

    穿越经典《孝陵未被盗掘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