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补胜过冬补,健脾胃是第一要务
[ 传统二十四节气 ]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节气意味着秋天结束、气温骤降、初霜出现、冬季即将开始……
霜降和降霜是两个概念,“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的白色冰晶,而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降节气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可能会出现初霜。一些经霜打的蔬菜水果有特殊的味道,更甜更耐嚼更好吃。
霜降节气之后两天就是重阳节,这时候登高赏红叶、赏菊吃蟹是最惬意的。民间习俗此节气要吃柿子,吃柿子可补充体力、清热润肺、健脾化痰、润肠通便(或涩肠止泻)。老北京胡同里家家都种柿子树,取事事如意之意。柿子不能多吃,适当尝一尝,算是我们为新冠疫情早点结束做的祈祷……
霜降养生
古人有“补冬不如补霜降”之说,进入霜降后,要为过冬做准备,滋补的前提是调理脾胃。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吃摄入的,脾胃功能好才能保证营养成分被吸收。
俗话说“病从口入”,脾胃功能受损多半是饮食习惯不好引起的,还有一部分与生活起居有关,以下这些方面大家要注意:
1、尽量少吃生食,食物要做熟再吃。本次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疾控中心提示大家接触冷冻食品外包装后要勤洗手,要吃熟食。
2、一日三餐尽量定时定量,少吃零食,不要不停的往嘴里填东西,要给胃肠休息时间。饭后做好保持一小时以上的禁食(水)时间,有助于胃的有效排空和口腔黏膜的自清洁。
3、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肉食、蔬果,少吃腌制、油炸食品。
4、饭后半小时内胃部的血液供应充足以助消化,其他器官如脑部可能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很多人饭后犯困的原因。因此饭中、饭后都不能做消耗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5、现在996工作制盛行,年轻人经常熬夜,早饭不吃,晚饭吃的晚,又整晚不活动,非常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为了身体健康,要适当调节起居规律。
6、如果脾胃虚弱,多吃或者吃油腻食物容易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就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老人可以适当多喝粥(糖尿病人不适合喝糊状物,生血糖快),如花生粥、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粥、八宝粥等。
7、注意保暖,受凉后胃部不适的大有人在。近年来体检数据提示幽门杆菌阳性的人数在上升,大家可以定期体检,服用相关药物,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8、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精神紧张会影响消化功能。大家尽量不要焦虑,很多事着急也解决不了问题;要少生气,尤其是生闷气。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火盛能克脾胃,导致脾胃失和。所以脾气不好的人,很少有肠胃好的。中医有个著名的方剂叫“痛泻要方”,专治女子跟人吵架或者生气后拉肚子。
9、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醒来不要看手机,尽量自然入睡。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夜不安”,很多人晚上睡眠差与肠胃更能失调有关,调整肠胃功能能改善睡眠。
10、坚持运动,运动可以使胃肠蠕动增加,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稳定情绪,改善睡眠。
中医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湿浊中阻引起的胸腹满闷、憋气、胃脘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不适,以健脾祛湿、消食化积、益气和胃为主;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小建中汤、参苓白术散、胃苏冲剂等。
调理脾胃还可以用针灸配合艾灸以下穴位:上脘、中脘、下脘、水分、建里、梁门、天枢、丰隆、脾俞、胃俞、足三里等。
霜降饮食
霜降节气是在入冬之前调理脾胃的最佳时机。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多吃一些可健脾和胃、滋补气血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如兔肉、羊肉、栗子、山药等。
一 | 兔肉
古人有“迎霜兔肉”一说,吃经霜的兔子,肉味更鲜美,滋补效果更好。中医认为兔肉性凉、味甘,入脾、胃、大肠经,可补益中气、凉血解毒、健脑止泻。
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兔肉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二 | 羊肉
在火锅日益普及的今天,喜欢吃涮羊肉的人越来越多,羊肉的营养价值不用赘述。中医认为羊肉,味甘,性热;入脾、胃、肾经。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之功。可治食少反胃、泻痢、虚劳赢瘦、腰膝酸软、阳痿、寒疝、产后虚赢少气及缺乳等症。
三 | 板栗
板栗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能供应人体充足的热能,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中医认为板栗功效为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可治反胃、泄泻、腰膝酸软、吐(衄、便)血、外伤肿痛等。
冬天的北京城,大街小巷都飘着一股栗子香,甜甜的。各位亲,你们住的城市冬天流行吃糖炒栗子吗?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