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诗歌】董克勤:双墓
董克勤,山东诗人,为能给底层国人唱几句小曲而活着。现居苏州。
双 墓
董克勤(山东)
她丈夫的坟墓,她让建她屋边
丈夫的新床依旧挨着她的床沿
丈夫魁梧身影隔一土黄的布幔
她仍能感觉丈夫的心跳和体暖
好的是土黄幔遮去丈夫呻吟声
乐享另种温馨社会制度的安宁
开门即见他,身穿土黄的衣服
蹲在院里,安安静静地吸旱烟
她搬凳子坐其身边,慵懒睡眠
梦里,和丈夫高粱地互相揩汗
梦后开展一块霉苦干粮的午餐
开饭了,开饭了,愉快地小声
对着一动不动的坟墓热热地喊
她还对着坟墓唠叨、哭诉什么
她很满意,活着暴打她的丈夫
一言不发,送给她土色的脊梁
让她打完所有的委屈愤怒埋怨
她们的寂静可称为:最最完美
亲戚、邻居、鸡狗早忘记这里
偶尔的路人看见,远远地躲避
幸福者谁肯挨近两座坟的墓地
金陵倦客读诗:
诗人董克勤先生从事诗歌创作几十年,是齐鲁大地上一位重量级诗人。先生又擅于学习各种诗歌表现手法,从修辞到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属于得心应手。我们读到的《双墓》因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诗人便为诗歌建立了一个工整的表现形式,反衬诗歌内容令人窒息的沉重,逼真地展现出诗人关注到的家乡底层百姓尤其是一部分妇女的晚年生活状态。诗歌选用了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囊括了一代农村女人的基本活法。她们忍辱负重,忠诚于丈夫,敢怒不敢言,却又与丈夫生死相依。她们辛苦一生,临老境,一旦丈夫逝去,即陷入无人问津精神上的孤独和物质的匮乏(吃霉苦的干粮)。正如诗中所叙述,宁愿让丈夫的坟埋在屋边,好歹有个精神寄托。一首诗如镜,照见在山东农村一群女人的一生如何过来,亦见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读诗令人唏嘘。所以,著名诗人理论家、诗评家赵思运对这首诗的评价是:“我非常喜欢这一首,无言的感情最动人。"评论得一针见血。
(转自“读一首好诗”公众号,感谢原创作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