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与小小孩
陈书华,出生于1947年,退休前系赤峰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
我家有老小孩和小小孩,老小孩是我的母亲,小小孩是我的孙子。
曾有一段时间,我不得不同时照顾这“一老”和“一小”。老的已年近九十岁,小的只有四、五岁。
中国自古就有“老少相近”的说法。当家主事一辈子的母亲,到了晚年,不再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也不屑于再参与家庭的重大事务。她少言寡语、行动缓慢、面无表情,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卧室自己的床上和客厅沙发上。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重孙的到来,不仅让她的行为变得主动起来,而且,一副木然的表情也骤然有了光彩,连眼神都灵动起来。
小孙子却悄悄告诉我:他不喜欢太太。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太对他一点儿都不友好。我对孙子说:“你要知道,奶奶叫你过来,是想让你帮助奶奶照顾太太的!”我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说服孙子的最好理由,从此他不仅不再强调他的感受,而且变得有些“老大”起来。
也许,他原本就需要一个伴,小孙子每次一进门,他的第一句话便是:“太太呢?”紧接着他会跑到太太卧室门口,于是两人四目相对,谁都不开口说话,俨然像两个即将进入决斗的勇士,不动声色,却暗中叫起了劲。
犹如一声令下,母亲自然会移步到孙子所在的客厅。
用不了多久,忙于家务的我,就会接到他们彼此的“告状”。母亲喊到:“管管你的孙子!他老是抢我的拐杖!”孙子也在叫:“奶奶,太太用口水唾我!”母亲因行动不便,选择了一种不得已的方式回敬她的重孙,让人哭笑不得。“事态”更严重时,孙子就会跑到我的跟前申诉:
“奶奶,太太用她的手指老点我的头!”
我只好和稀泥:“太太那是喜欢你!”
孙子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不行!都快把我点成佛了!”
“怎么会点成佛呢?”孙子的话让我一头雾水。
“你没看和尚的头上都有点吗?”孙子说这话时,口气中露出对奶奶“无知”的惊诧。
我试图找到让他们友好相处的办法。我把孙子叫到跟前,对他说:“你教太太读诗吧!最好让她从沙发上起来一边读一边做几个简单的动作。”一种特殊的身份和权力让小孙子格外兴奋,他煞有介事地开始发号施令,在厨房里,我听到孙子对太太说“太太起来,我教你读诗!” 这一次母亲好像很乖顺。孙子教太太读的是《静夜思》,这首诗母亲是会读的。好像没读几句,便有情况发生,孙子又来“告状”:“奶奶,我教“床前明月光”,太太偏说“窗前无月光”,我说“疑是地上霜”,太太偏说“地上更无霜”!”我提示孙子:“太太是故意的。你遇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学生。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听之任之,反正她高兴就好;另一种办法,你就权当她没读错,鼓励她读的好。”
站在我面前的孙子愣了一会儿,什么都没说,走了。他采用了奶奶的后招:“读得好!就这么读!”不见有声音,孙子再一次督促,母亲讲话了:
“你没发现呀?我都读错了!”
孙子回应:“下一次你不要读错了!你好好表现,我会奖励你好吃的!”
太太有点穷追不舍:“奖励什么好吃的?”
“我带士力架了,可好吃了,你要吗?”
太太说“我不要,你喜欢吃,我让你奶奶再给你买。”他们终于和解了。
以后的一天,孙子自己一个人玩,口中念念有词“床前无月光,地上更无是霜,举头不见月,低头怎思乡。”全盘演绎了太太的恶作剧,真所谓“教学相长”呀。
如今,老小孩已经走了,小小孩已经大了,我也老了。
喜欢作者扫码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