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章学诚对方志学的突出贡献

章学诚(1738~1801年),原名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

曾援授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

章学诚自小对文史有浓厚兴趣,立志追求学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起开始撰写《文史通义》,20余年从不中断。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如应聘纂修过和州、永清县、亳州、常德府和荆州府等地方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修订。于此,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修志的过程也是章学诚史学理论逐步成熟的过程,因其提出较为系统的方志学理论而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章学诚方志编纂思想的重心有过两次大的转变,从关注方志的艺文著录转向关注如何保存地方掌故,从企图在方志书志部分保存掌故转向方志“志”体与掌故分立。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提出了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方志立三书议》可以说是章学诚所创立的方志学之精义所在,它的提出,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