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梅兰芳可以超越
(作者:文华先生)
“史依弘的字儿、李胜素的味儿”是她们各自的不足,这是资深戏迷对当红的二位梅派大青衣的评价。那么, 唱京剧“字儿”是什么、“味儿”又是什么呢?
京剧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变,从简单的徽调、汉调、发展到行当齐全,板式、曲牌众多的最大的剧种,和当时的艺人们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分不开的,尤其昆曲对京剧的影响最大,在京剧的演出中,使用了大量的昆曲道白和昆曲唱腔。刘曾复曾经说过,京剧前辈们因为都很羡慕昆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柔美的表演形式,和高难度的武功,就请到昆曲名伶来北京教授艺人们唱念做打舞的基本功,此基本功非如今程式化的基本,是门里密不外传的表演基本功,一代代的相传,最后传到杨、余、梅“三大贤”这里就失传了。
杨小楼是“同光十三绝”中著名武生杨月楼的儿子,余叔岩是“老三鼎甲”余三胜的孙子、“同光十三绝”中余紫云的儿子、老夫子陈德霖的女婿,梅兰芳则是同光十三绝梅巧玲的孙子,似这等关系,自然是要把绝活传给自家后人了。再者,艺人是下九流,是不允许考取功名,更不能进官府当差,正经人家也不能和下九流来往的,梨园行的后人大多也只能吃这碗饭度过一生,到后来杨小楼开武生在表演中用动作(身上)刻画人物的先河,其独到的、传神的表演,成为内外行一致推崇备至的武生泰斗,国剧宗师。余叔岩也是凭借从昆曲中获得的基本功,成就其高超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文武老生楷模。而梅兰芳更是通过自己全面的、刚柔并济、深刻独到的表演,不仅确立了旦角在京剧中的地位,更让世界了解了在各种表演艺术体系里,京剧的唱念做打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表演体系。
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就打下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天资聪颖、深得真传,又谦逊好学,深得前辈们的赏识。昆旦名家乔惠兰传给他三十多出昆曲,老夫子陈德霖也是昆曲高手,是他在旦角艺术上的授业恩师,所以在他的舞台艺术中处处有昆曲的影子,尤其是“贵妃醉酒”念白就是昆腔,那段“海岛冰轮”简直就是昆腔的翻版。所以,他除了扮相漂亮,嗓音甜美,更主要的是他得益于昆曲的基础,才有传神的表演,有深度有厚度的从人物的内心去把握去刻画每一个舞台人物,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受到全世界戏迷狂热的追捧,他卓绝的表演艺术和高贵的品质,也深深的吸引着一些文坛大家的关注,比如“齐如山”等一众文人和后来辅佐在他身边的文人墨客,被人俗称为“梅党”。
过去的艺人文化都不高,不知道演戏还要懂戏情懂戏理懂人物,从来都是师傅怎么教就怎么演。在梅兰芳之前,京剧是以老生演唱为主的表演形式,旦角只是从属于老生的配角,在台上大都是抱着肚子就唱。自从有了“梅党”给他打本子(写剧本、舞台监督及导演)后,梅就对京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剔除了旧戏的陋习、旧规矩,拍新戏、创新腔。“梅党”不仅为他量身打造了一些新戏,更引导他如何去理解去把握各种角色和人物的感情,重表演、重剧情人物,最终确立了旦角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的地位,也使他站在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峰。
看过梅兰芳很多低眉垂目的照片,虽表情神态各异,但透过这些表情会感觉到一个个性格迥异、出身不同的人物。在演出中他也有低眉垂眼神态,更显的人物的娇柔、妩媚。他眼中的戏、他脸上的情、以及他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儿”,都会让观众感觉到他身上无处不在的体现出了一个“美”字。梅兰芳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唱腔艺术上,也表现在他能灵活的运用唱、念、做、打的各种表演形式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各种人物 形象。所以,“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荀慧生的浪,尚小云的棒”,最终以“梅兰芳的样” 位列与四大名旦之首,是公认的,并不是哪个“砖家” 命名的。
和一个退休多年将近九十岁的老艺人聊天,说起了封建社会不仅用三纲五常裹住了女人的脚、更束缚了女人的行为。大家闺秀要优雅端庄得体,处处体现出教养,人前要低眉顺目,行为要含蓄,说话必轻声细语,哪个名门闺秀大声说话把眼睛睁得大大、圆圆的?大家闺秀要笑不露齿,衣不露肉。所以当今舞台上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后出道的那些旦角演员,一张嘴就像是穿着古代女人服装的人在唱老生戏、就像在演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一样,可着劲儿的飙嗓子。这样廉价的“表演艺术家”如今是一抓一大把。如今的“表演艺术家”基本就仗着麦克风,在舞台上可劲的喊,似乎嗓子是又高又亮,可一旦没有了麦克风的帮助,唱的是啥就都听不到了。
梅兰芳那样眼神、那种表情、举手投足间的魅力,是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又阅人无数、还得到了多少名家的点悟,才表现出那样任谁都学不到的眼神,这也是梅兰芳爱徒言慧珠最遗憾的地方。
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难练一张嘴,其实即使用二十年的时间也不见得培养出一个角,四年却可以培养一个研究生,京剧界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和数不尽的好角都没文化,有的干脆都不认识字,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出许许多多让戏迷难以忘怀的舞台形象,而如今这些研究生班的演员,充其量也不过是能写一封信的水平,也没有塑造出什么可圈可点的人物,研究生学历又有神马可炫耀的呢,学历还不过是为了糊弄外行。
演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感情,还要善于把各种感情融进角色里,味儿就是感情,感情就是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味儿不够就是感情没到,胸无点墨,拿什么去展示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呢?
在京剧的发展史上,梅兰芳已经不只是他个人的名字了,他是戏剧界最全面的、最高境界的表演艺术的代表人物,他让京剧走向了世界,使京剧这门艺术毅立在世界戏剧舞台体系之巅。
三十年代前苏联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看了梅兰芳的手,世上别人的手都可以剁掉了”。可见梅兰芳出神入化的男扮女装的艺术魅力,不仅征服了国内外的戏迷,也征服了国外的戏剧艺术大师。如果说红楼梦是高挂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星星,那么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就是高挂在京剧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果有人说想写一本超过“红楼梦”的书,世人都会认为这个人疯了。同样敢说要“超越梅兰芳”的,肯定会被认为这人不是疯子就傻子。
有小梅兰芳之称的言慧珠曾说过:我简直就像一个贪心的孩子,恨不得把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下都拿过来,眼睛要像照相机,耳朵要像录音机,多想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啊!言慧珠嗜梅如命,她说梅派艺术就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学,恐怕也难得其真谛,尤其是他的眼神,若再不抱着唯恐不及的态度去学,那就更所剩无几了。所以,后人对梅兰芳只有抱着谦卑的态度仰视的份了。
史依弘和李胜素是如今南北两个梅派大青衣的代表人物,史依弘坐科刀马旦,后改唱梅派,唱功的“字儿”是她没能得法的,但她以谦虚的态度努力学习改进,如今已是字正腔圆,加之生在江南,骨子里的妩媚娇娆,情浓我浓、眉目传情、一口吴侬软语,大有古代女性的端庄阴柔美的影子,所以作为当今梅派大青衣,还是有点梅味儿的。
李胜素生在北方,性情开朗豪放,有北方女人直率的风韵,又河北戏校出身,唱京剧属半路出家,幼功本就不是京朝派的纯正路子,人长得虽美,无奈唱腔和身段都有北方的硬朗存在其中。她的气质,倘若是演梁红玉等硬朗豪爽的侠女形象也许会事倍功半,演梅派无论是腔还是身上都欠缺了一点女性该具有的神韵,若想成为内外行都认可的角,还须在戏外多下下功夫。
看过梅兰芳的许多照片,尤其是低眉垂目的,虽看不到他的眼睛,但透过他神态各异的表情,彷佛感觉到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一旦他睁开双眼,就像笔画少之又少的中国写意画一样,寥寥几笔,就有无穷无尽的寓意。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没有生活的表演是空中的楼阁,沙漠上的宝塔,梅兰芳不仅是戏剧的天才,更精于书法和绘画,书画是他创作的源泉,“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就是从这两幅画得到的灵感,才创作出完美生动人物的。
那些自认为能超越梅兰芳的人,还是多一些生活和文学的磨练吧,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自己不能够理解戏情戏理,也可以像梅兰芳那样能寻求一些大文豪帮自己解刨剧情与人物。也可以学杜近芳,当年为演好吴青华,进部队体验了三个多月的军旅生活,才学会了拿枪,成功塑造了从奴隶到无产阶级革命者吴青华的形象。
演员要懂得一点历史,弄清戏情戏理,走进人物的生活,才能赋予人物以灵魂,才不至于让戏迷觉得这是唱戏而不是唱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贵的品味与气质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若想自己的表演水平不受指责,就像裴艳玲说的那样,“您还是先把京剧弄明白了再谈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