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讲的故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和奶奶沉静、内向、寡言的性格截然相反,爷爷的性格外向得很,很健谈。无论和谁在一起爷爷总会有聊不完的话题。聊的内容也会因人而异:和爸爸、叔叔聊的是工作上的事,聊党和国家的创业发展史;和亲人、朋友聊的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我们这些孙男嫡女聊的最多的是爷爷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听爷爷讲述他自己的经历是最动人的故事,爷爷的记忆力很好,语言表达又极具吸引力。爷爷几十年一直保持早饭后喝茶的习惯,爷爷喝茶时间,就是我们听故事的时段。吃过早饭,奶奶把装着茶具的托盘端到爷爷的面前,大小两个铁缸加上一个装满热水的暖壶,大茶缸内泡着红茶,爷爷先把泡到火候的茶水倒满小缸,然后再端起小缸把热茶水折回大缸,反复几次,就会把大缸里漂在上面的茶叶砸到杯底,然后就开始喝了。一口滚烫的茶水下肚,茶气暖了心热了胃,爷爷的故事也就如开了闸门的水,滔滔不绝。
爷爷讲的故事中有诗文典故,在爷爷那我们学会了“一去二三里……”,“牧童骑黄牛……”,“清明时节雨纷纷……”;爷爷讲的故事中有民俗谚语“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小满雀来全……夏至不拿棉……”;爷爷讲的故事中有他自己一路走过生活点滴:“旧社会扛活经历,新社会的识字学习,和奶奶的婚姻,爷爷在家人面前的口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印象最深的是听爷爷讲起他和奶奶的故事,爷爷讲的时候总会带着些许的骄傲和自喜。面对我们这些小孩口无遮拦的发问,爷爷从来都不会生气,而且还会极具耐心地解释。
奶奶个子矮、不识字,长爷爷五岁,爷爷1米80的个头,腰板挺直,长相英俊,丝毫未曾辜负叫俊英这个名字,多年的外调和人事工作,培养出了爷爷极强的社交能力。本是天壤差别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确实会让人发问和好奇。爷爷也从来都是直言原由,满足所有人对此事的好奇:奶奶17、8岁那会,正赶上日本人侵略东北,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蹂躏,家里有女孩的人家,都会想办法或扮丑或另辟蹊径,脸上抹锅底灰、提前挽上发髻(那是结了婚才会挽发髻的)都是躲得了一时,难躲一世。为了更稳妥些,家人就把奶奶直接送到了爷爷家里,从此就让爷爷奶奶结缘做了六十六年的夫妻。
爷爷参加工作是爷爷记忆中最深刻的故事,爷爷以几道算术题、几个生字的笔试及简单问答的口试就被选入职,参加了短期培训,文化课的简单学习,爷爷就开始为新中国建设出力了。爷爷对这场传奇性改变他命运的经历印象相当深刻,以至于和我们说起那场考试时,还能清晰地说出当时的考题。每次说起总会有种无法掩饰的幸福和沾沾自喜。
爷爷讲的故事中还有爸爸为学习吃的苦;奶奶为家受的累;姑姑为了五个弟弟所表现出来的担当;还有爷爷对他弟弟妹妹们的付出、对继母的孝敬。爷爷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经历,让我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启迪。听爷爷讲故事,让我们在意念上有份参与,和自己的现实对比,有份对所有境遇的感激。听爷爷讲故事,是我们所有孙子孙女最幸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