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今天问我一道题,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16,求正方体的边长和表面积。很简单的一道题,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讲,不能用立方和开立方,还得想到贴近她所学的内容。找来纸笔,让她用短除法把216分解质因数(最近所学),当216被分解成了只有3和2组成的6个因数时,孩子找到了答案,是三个6相乘得216,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自己都为自己的灵光乍现感到自喜。经常是这样的,有时候被孩子问住了,并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想不出站在孩子的视角,以她的知识结构,找到她能接受得了的解决方法。

和孩子相处,就得放低身份,把自己想像她的视角去看问题,才会获得她的认同和认可,否则,只能是给孩子施压,给自己填堵。孩子的世界没有胆怯,没有退缩,没有情有可愿,没有模棱两可,大人世界的无可奈何、先知先觉尽量少传递给孩子,尽量在孩子面前撑起一份勇敢担当,少表现对事情的无奈与妥协。教会孩子勇敢,自己必须先勇敢给她看,教会孩子执着,自己得先执着起来给她看。

想获得孩子的认同,就得学会共情,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学习乐趣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家长的态度,家长重视,孩子就不敢怠慢,家长鼓励,孩子就会有使不完的动力,家长赞赏,孩子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参与孩子的学习,把目光调成平视,以孩子的视角,重温过往,再历清新,暂时忘却大人世界的烦扰。未尝不是孩子带给我们重新走过的乐趣。偶尔沐浴一下孩子那个充满希望的朝阳、偶尔体味一下孩子世界的天真无邪,偶尔将心与孩子的心做一次碰撞,审视她任性、顽劣、捣乱的背后是不是对亲情的呼唤,对目光的吸引,对陪伴的渴求。观察她的上进、努力、勇敢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扬长避短,察缺补漏。

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收,是教会她有所约束和收敛,放,是让她有些属于自己的个性,做给她看也好,讲给她听也罢,也都是她做为旁观者的人生,能给她的只能是借鉴,不会是体验,只有让孩子任性地错一次,她才会知道,来自你的经验才是回避风险,躲过危险最好的选择。

陪孩子成长是上天的恩赐,用成熟的心智,以孩子的视角,携一份忘我,执一念无私,用一生的牵挂、奉出所有的尽心尽力,用最圣洁的亲情,用最温暖的双臂捧出真心,为孩子的飞翔助力。收获奉献者的喜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