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今天是公元2020年2月11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十八,周二。
神州赤县疫魔横行,江汉平原千门闭户万人禁足。
庚子年,似乎是个名声不太好的年份,例如《地母经》庚子年诗讲的就不太好听。
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桑叶须後贱,蚕娘情不悦。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地母经》庚子年诗)
一千八百多年前,时值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农历正月十八,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一名婴儿呱呱坠地,父亲张宗汉为这个孩子取名张机。
张家为官宦之家,藏书甚多。张机这孩子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岐黄之学。“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一代名医扁鹊成了他的偶像。
10岁,张机拜同郡中医张伯祖为师,苦习医术,很快尽得真传,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别人的话说,叫“其识用精微过其师”。其同乡何颙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何颙一语成谶。
后张机潜心学习前人医学精华,苦读《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典医书,在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凝毕生心血,于三世纪初,著成《伤寒杂病论》16卷。原本在民间流传中佚失,经后人搜集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后世奉《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张机亦终成一代“经方大师”,即为千古医圣张仲景
汉灵帝时,张仲景被举为孝廉,继而出任长沙太守。张太守虽居庙堂,心系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停办公事,亲至大堂为患病百姓诊治,号称“坐堂”。千载之下,药店仍多称“堂”,应诊医生为“坐堂大夫”。
多年后张仲景告老还乡,因天寒地冻,百姓多有冻耳者,张研制“祛寒娇耳汤”,令其徒在故居搭棚支锅,于冬至开始为穷人舍药治病。
据传,祛寒娇耳汤做法如下:羊肉加祛寒药物置大锅煮烂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再下锅煮熟。
是不是觉得很面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吃的饺子。张仲景称之为“娇耳”。
后世传说张仲景这位善良的老人寿终于冬至,葬于其舍药之地,后该地建祠,为“医圣祠”。
至今,冬至吃饺子仍为中华传统习俗。端午吃粽子,人们都记得屈原。冬至吃饺子,又有多少人会记得张仲景呢?
下图为本人亲手所包饺子。
史载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瘟疫横行,民不聊生。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更是尸横遍野,十室九空,“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光张仲景自家族人染疾而亡者即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遂悬壶济世,潜心研究治疗瘟疫之术,终成《伤寒杂病论》,济人无数。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于江汉平原,呈辐射状迅速蔓延,肆虐大江南北,全国各省相继沦陷,疫情地图四处飘红,甚至邻国日韩新马泰等亦不能幸免。立春之日,万物本应向春而生,而今却寒风依旧,春风不度。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在我们双目含泪满怀深情低吟这些唯美诗句的同时,为逝者哀悼为逆行者祈福的同时,不要忘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今天,华夏大地曾诞生过一位伟大的逆行者。今天,是他老人家的诞辰。
张仲景老先生在《伤寒论序》中曾怒斥一些人“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千载之后,江山数度易手,人性却难更改。大疫当前,魑魅魍魉纷涌而出,哄抬物价发国难财者有之,唯恐天下不乱者有之,辱骂殴打医护人员者有之,马屁与高帽齐飞、口水共鸡汤一味的颂文颂诗作者有之,蹭热点收流量获名利以点击量沾沾自喜者有之……
沉吟,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心请缨,无力杀敌,空慕医圣之长风,身无悬壶之妙术。聊以此千余言,纪念张仲景老先生之诞辰,祈中华之平安!
荣幸的是,我,亦生于农历正月十八。也就是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在纪念张仲景先生的同时,捎带手的,也祝自己生日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