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12:不要被“器重”
《论语》为政篇的第十二章,是孔子的一句话。
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的第12章孔子讲了一句话,短短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后人经常讲的——君子不器。不同人对这四个字有不同理解。“君子不”这三个字非常简单,我们都懂。关键就在最后一个字,器。器指的是什么呢?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解释清楚了这个器是什么意思,那么就知道君子不做什么事,为什么不这样做的标准。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器”这个字。我们都知道器皿器具。器就是我们的用品,君子呢,不做一种用品。用品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理解了“器”的特点,就知道了孔子讲这句话的意思。
器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任何一种器具都只有一种作用。比如说凳子拿来坐的,餐桌用来吃饭的,书桌是用来看书的,笔用来写字的,筷子用来夹菜的,碗是用来盛食物的,瓢用来舀水,这些都是器。从用途上来说,它们只能满足人的一个方面的需要。
第二,这些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是人制造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一些物品进行加工,让他们变成一种器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那通过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判断,器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它只有一种功能,一种用途。第二个它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被加工成的,他是客体而不是主体。
结合哲学上的一些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是人,不是一种物品。君子是主体,而不是客体。君子是具有主动性的,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而不是客体,不受制于别人,受别人摆布。
所以孔子这句话,一方面为读书人提供了一个标准:君子不能只专门学习某一方面知识,只具备一种才能。孟子讲,“君子远庖厨”,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君子不会去杀猪卖肉。不会去专门做某项工作,只会一项技能。君子要会多种技能,尤其要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如果领悟不到君子应该会多种技能、具有应对各种变化的综合能力的话,那就会让读书人成为酸秀才,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生。
第二个方面,通过“君子不器”要理解读书人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要自重自尊自爱,不能受制于人,受别人摆布,成为别人的磨刀石。而是要努力的提升自己,不要让自己沦落成别人手中的工具,需要用的时候拿来用,用不着的时候就扔到一边。而是要永远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