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19:领导者凭什么服人

《论语·为政》第19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第二篇的题目叫做“为政”,就是怎么参与政治。但是里面讲到很多关于学习的内容。只有这第19章是直接讲到政治。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就是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因为他的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好。所以后人给他的谥号就是哀。鲁哀公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就是问我要怎么做,人民才会服从我、才会拥戴我?这才是讲的是政治。

孔子对曰,臣子回答国君的问题就叫做对。孔子怎么说呢?举直错诸枉。

这两句话相对比较简单,比较符合古代的句式。举呢,就是拿。错,就是放置。诸,就是之于,是固定的词组。

这里要处理的是曲和直、是和非、道德和不道德关系。我们现在常说是非曲直,是非曲直。曲,就是这里的枉,就是没有道理的人;直,就是正直的人,有道理的人,做的对的人。

如果上位者整天亲近的斗士没有道理的人,淫邪的人,做坏事的人,蝇营狗苟的人,怎么可能让人民服从你?要把那些正直的人放在奸邪的人之上,把有理有据的人放在无理取闹的人之上,把做的对的人放在做的错的人之上,这样的人都会服从你,跟随你。

那怎么才算放在之上呢?其实就是尊重不尊重、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就是让谁获得更多利益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君在治理国家的时候,真正重视重用那些正直的人,远离那些奸邪奸臣佞臣,正直的人获得褒奖获得更多的利益,邪祟奸佞得到惩罚并剥夺原有的好处,那么人民就会拥戴他。

假如说一个国君,他重用那些奸臣谄臣,反而把正人君子、忠臣放到一边,人民自然不会服从他支持他。不光是人民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这更是判断一个国君是昏君还是明君的一个标准。

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讲的也就是“举直错诸枉”和“诸枉错诸直”的问题。蜀汉兴隆,也是因为先主亲贤臣远小人,后主刘禅的亡国也是因为亲小人远贤臣。真是“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