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骗子横行,父母如何在澳大利亚躲过一场晚来浩劫?
觉得字体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进行设置,把字体调大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原创充满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6977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前
言
身在大城市辛苦奔波的你,能想象只因一场骗局,就陷入了家庭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窘境吗?
近日,网上一则反映老年人理财被骗的文章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北京老年维权服务热线自去年7月开通以来,接到了上百起老人被骗房子的咨询。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曾在公证处签署过以名下房产抵押贷款的协议,并自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全权委托协议,委托第三人全权处理自己的财产。结果房产被贱卖过户,交易价格往往远低于市价。
接下来,老人们分别于某一日被告知,自己的房产已被贱卖过户,交易价格往往远低于市价。而房款早已被当初委托的受托人代为偿还老人欠下的贷款,分文不剩。更有甚者,由于交易价格过低,变卖房产后仍资不抵债,不但失去房产,还欠下了高利贷。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为老年人见多识广,对事情的分析判断经验充足,不容易被表现所蒙蔽。可小时候常教导“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父母;为何在年迈后却轻易就相信了他人的“甜言蜜语”呢?
理财、保健品、电话诈骗是老年人最容易受骗的三大陷阱,“以房养老”可归入理财一类。一般来说,骗子的操作手法是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设之以害。
不要指责被骗者是“老糊涂”,一些老年人基于困窘的当下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再加上警惕意识不足,掉入骗子的精准诈骗中,不该被舆论“围殴”。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却往往是诈骗分子主要的行骗对象,他们一旦上当,遭受的往往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3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74.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最常被养生保健类骗局所迷惑。
以老人为目标的骗局层出不穷,在澳洲也不例外。
阅读导航
一、澳大利亚诈骗活动报告
二、澳大利亚老年人需注意防范的骗局
三、在澳父母移民需注意传销陷阱
四、老年人为何容易被骗?
一
澳大利亚诈骗活动报告
根据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年度针对性诈骗报道》(Targeting Scams report),澳大利亚诈骗活动的受害者数量在2016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与2015年上报的诈骗活动数量相比增加了47%。
55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占Scamwatch报告的45%。约会和浪漫诈骗占亏损最多,投资骗局诈骗占下一个最高的损失。
在2017年上半年,澳大利亚投资者因投资诈骗共损失约1330万澳元。在此期间,ACCC共收到910份诈骗投诉,其中大多数投诉的受害者在35到44岁之间,紧随其后的是超过65岁的老年投资者居多。
澳大利亚的诈骗居高不下,7月第一周已经统计出的投资损失就达到650,000美元。
ACCC不断努力推动杜绝诈骗行动,2016年该机构曾对潜在的诈骗受害者发出近3000封邮件,其中74%的潜在受害者因此而停止了向诈骗分子汇款。
ACCC去年也开始和金融机构、电信服务提供商及Facebook合作,采用更好的诈骗预防系统,今年这一工作也将继续进行。
二
澳大利亚老年人需注意防范的骗局
以前的诈骗一般出现在信箱里。一些印制花哨的印刷品告诉你可以赢上百万的奖品或奖金。但是现在的诈骗已经慢慢进入了澳大利亚人的手机、电子邮件和私生活,变得越来越难以识别。
1
预付费用诈骗
这种预付费用诈骗以多种形式出现,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诈骗犯说你赢了xxx奖项或者钱财,让你预付一笔资金,可以是现金支付或电汇。最典型的是受害者收到一个电话,说是政府某个机构、银行或其他信托机构的代表打来的,通知他们可以领取一笔退还款,或是多交的税款和收费。然后,行骗者会要求受害者预交一笔用来支付行政管理费的费用。
需提防:
预付费用诈骗、伪造的住旅馆结算凭证、瓜分遗产骗局、公寓出租骗局以及来自珠宝公司的某种利润的承诺。
避免成为受害者须知:
据“诈骗观察”(Scamwatch)说,政府部门不会要求任何提出退回部分税款的申请人支付预付费。在收到不确切是谁打来的电话时要通过第三方核查,以确定打电话的人是他所说的公司的雇员,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这种退款的可能。
2
钓鱼及身份失窃
在电子邮件里非常普遍,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机短信里。受害者会收到一个号称来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或工商企业的信息,说要更新或核实他们的个人信息,或者是要将他们的个人信息交给一项抽奖组织者。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认为,这种形式的诈骗非常普遍,而且受害者通常不愿报告。
需提防:
任何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的人,其中包括登录名和密码
避免成为受害者须知:
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建议不要理会任何你不知道的,要求你提供信息以证实或更新你个人信息的电邮或短信。即便是看上去来自哪个官方渠道的电邮,你还是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他们是否发过这样的电邮。千万不要点击电邮里的链接,因为这种连接可能含有有害的软件。
3
电脑黑客入侵
最普遍的是通过电脑病毒入侵电脑,诱骗受害者接听未获邀约的电话。打电话的人通常假扮成IT的人或是某一大公司的人,告诉受害者他们的电脑已经中毒,要求受害者提供远程登录许可,并支付一笔费用,由他们来帮助你清除病毒。其他黑客入侵诈骗可能会包括钓鱼式电邮。这种诈骗要求受害者提供密码以登录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当受害者登录后,实际上是向黑客提供了登录你朋友或家人账号的便利。这些人会成为他们下一批受害者。
需提防:
声称你电脑中毒了,或由于互联网故障你的网络有可能会中断。
避免成为受害者:
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说,最好的防范就是不要应答这种电话。如果有人在未获邀约的情况打来电话,将电话挂断就行了。如果你认为电脑中毒了,可以运行杀毒软件。
4
彩票和独得的赌金
诈骗犯通常会通知受害者他们中了一个从来都没有参加过的抽奖。如果他们想要获得这笔奖金,他们必须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一笔预付金。通常来说,这个举办抽奖活动的都是海外的机构。现在这种骗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机短信里。
需提防:
送到你电邮信箱的精美的推销信件,或通过短信收到了彩票公司的宣布。
避免成为受害者:
如你根本没有买过彩票,你显然不会赢任何东西。如果有人请你预付款,以便你能获得他们所称的奖项,你应该置之不理。
5
网上购物骗局
网上购物诈骗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诈骗犯在网上的分类广告里刊登一项日常用品的广告。一旦受害者有意购买这款产品他们就会被告知,先付款。结果是他们永远都不会收到所定的产品。另外一种方式是诈骗犯为刊登在广告上的产品付钱。他们在所谓的“意外”地多付了款项之后,会要求收款方通过电汇的方式将多付部分退回。等到受害者发现汇票是假的,或者支票是假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
需提防:
网络诈骗用的日常用品包括:二手车、书、船、自行车、包括电话、平板电脑和手提电脑在内的电子产品和宠物
避免成为受害者:
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告诫消费者当卖方只收支票、汇票或汇款时应该提高警惕。在网上查证购货的网站是否可靠。
6
意料之外的奖项
就像彩票和独得的赌金一样,这种骗局也是要引诱受害者相信他们赢了一项他们从未参加过的抽奖活动的大奖。通常来说这些奖项有渡假或电子产品。当然这项奖品永远都不会兑现。受害者也是被要求预付一笔行政管理费才能获得这些奖项。
需提防:
被告知你获得从未参加过的抽奖活动的奖项。
避免成为受害者:
不要理会所有有关你中奖了之类的通知。而这些抽奖又都是你从来未参加过的。
7
警惕假冒Centrelink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来自联邦人力服务部门或Centrelink的人打来电话,声称你有资格提高你的养老金(pension)或福利金,并趁机索要金钱。
这些骗子会说,向你发了一封关于提高你的福利金的信,但是你没有回复。然后他们会称,已经把你的档案寄到了堪培拉。你要么去堪培拉填写所要求的表格,要么支付一笔费用,他们再把这些表格寄给你。”
这些骗子的主要目的是要你给钱,他们通常会要求通过网上转钱,或者购买iTunes卡来支付。
为了敦促你付钱,他们可能还会威胁,你不解决这件事就不会收到任何福利金。
如何保护自己:
收到类似上面提到的电话,立即挂断;
如果有疑问,通过独立的联系方式,直接与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联系;
绝不要在电话中给出你的个人资料或财务信息,除非你自己打电话取得联系,并且电话号码是可信赖的;
任何要求以礼品卡(例如iTunes)方式付款,都要高度警惕,因为这不是法定的付款方式;
绝对不要通过汇钱或其他方式向你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人转钱。
8
约会与婚恋诈骗
这些诈骗犯利用建立个人关系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受害者,并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以生病、家庭危机或前去与受害者见面钱不够等借口骗取他们的钱。这些骗子在恋爱婚姻网站登记的个人资料都是造假的。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ACCC)表示,爱情骗局让人损失的金钱比任何诈骗活动都多得多,而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最容易上当。
这类骗子偏好在社交媒体寻找目标。
为防范爱情骗局,ACCC诈骗观察单位提出以下建议:
绝对不要提供你的财务情况,或是汇款给你在网上碰到的人。
在谷歌图片上搜寻,确认每一张照片的真伪。
当诈骗者为了避免身分曝光而倾向使用私人电邮或电话时,要非常小心你已从约会网站下线。
不要分享私密照或使用网路摄影机拍摄私密影像,这么做有可能遭到勒索。
需提防:
网上的联络人向你要钱,特别是要你通过汇票、电汇或国际资金转帐的形式支付。诈骗犯还会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9
手机诈骗
手机诈骗形式各异,其中包括电话铃声、抽奖及未接电话,骗取钱财的数目也不尽相同。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警告说,那些“免费的”和“廉价的”电话铃声可能最终会收费昂贵。
需提防:
与订阅有关联的和来自未知电话号码的未接电话有关的付款要求,以及以19开头的澳大利亚电话号码,这种电话会收取高额电话费。
避免成为受害者:
应阅读所有抽奖的条款和条件,不要回复未来自未知电话号码的未接电话和短信。
在当前这个社会,诈骗手段不断增多,有很大的比例都以高龄者为目标。老人很容易成为诈骗受害者,究竟是单纯的贪念作祟?还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人?
10
移民局遣返骗局
这些骗子瞄准移民和临时签证持有人,声称他们的移民文件或者签证状态有问题,他们需要支付一笔费用来修正这一问题,才能避免被遣送。这些骗子往往通过社交媒体来收集个人信息,令他们的要求看上去更合法。”
骗子们也许试图通过不停地打电话和恐吓你来给你施压,甚至威胁派警察到你家中。你只要挂断电话,不需回应。要是你把钱给了骗子,你就再也看不到了。
如果你有疑问,不要使用任何骗子们提供的联系详情,而要自己查找政府部门或有关机构的联系方式,或者在网上、致电或者电邮他们。”
如何保护自己:
如接到任何自称来自移民部或任何政府机构的人突然打来的电话,告诉你除非你付钱,否则就会被遣返,挂断电话;
如果你对有人说来自移民部心存怀疑,直接与移民部联系。不要使用任何打电话者提供的电话号码、邮件地址或网站。请通过独立的方法找到联系方式,例如电话簿或网上搜查。
永远不要向任何你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人汇钱或付款
永远不要在电话中给出你的个人信息、银行账号或信用卡资料,除非你确认自己是与可信的对方交谈,你也理解为何对方会打电话给你。如果你觉得自己向骗子提供了资料,请立即联系你的银行或金融机构。
要小心你支付的移民和边境保护部(DIBP)费用,确保你明白为何要支付。你可以通过以下网页来核查DIBP收费。http://www.border.gov.au/Trav/Visa/Fees (link is external).
了解你的签证状态和相关的权利。
三
在澳父母移民需注意传销陷阱
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汤不换药的传销组织悄悄瞄上了老年人这一群体。
在澳洲的华人圈中,也是盘踞各式各样的传销,既有已经被抓丶被告的非法传销(如CKB168丶珍宝币等),也有“诚实经营“的合法直销(如安利)等。其中最为火热的就是保健品传销。
受骗的老人中不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从农村老人到大学教授,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很大一部分被骗华人是靠父母移民签证来到澳洲,在澳洲没有自己的固有的社交圈,英语能力不足,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由此以来,很可能由于孤独而轻信他人。
目前,一些保健品公司专门开发了一套针对老年人的骗术,从打“亲情牌”到免费的“健康讲座”,层层渗透。老人们对“专家”的信任远远超过了对“子女”的信任。
一些老移民凭借着过硬的人际关系获得了一定收益,也有新移民因为无法发展下线而血本无归。所以,是否加入传销除了认清该公司的本质外,还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条件,稍不留神就被骗得倾家荡产。
根据澳洲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的介绍,俗称为非法传销的“金字塔”销售计划在澳大利亚是违法的,也是风险大的迅速致富计划。
你可能从朋友、家人或邻居那里听到过这些计划,因为通常这种销售方式会通过举办讲座、举行家中聚会、电话、电邮、邮寄或社交媒体来层层招募成员。在一个典型的“金字塔”计划下,你须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加入。
而你的收益倚赖于你去说服其他的新人来加入。为了让加入的每个人都赚钱,这需要永无休止的发展新成员。而在现实中,有意愿加入计划的人数,以及进入到这项计划中的钱很快就会衰竭。
一些“金字塔”传销计划的宣传通过介绍价格虚高,质量欠佳,难以销售或没有用途的产品来掩饰其真正的目的,因为通过招募更多成员赚钱依然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在“金字塔”传销计划下,唯一进行的“买卖”实际上所换取的是架构中新下线的权益。后加入的人认为他们也能像上层一样赚到钱。
实际上,当这个计划崩塌时,不但造成金钱损失,人际关系、友谊甚至婚姻都可能因此遭到破坏。
在澳洲,推广或者加入“金字塔”计划是违法的。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指出,金字塔计划与推荐性销售(referral selling)的主要区别是,金字塔销售的收入基于部分介绍费用,而推荐性销售则是对销售或转售产皮和服务给予提成。
金字塔销售是违反消费者法的,但是金字塔计划和多层次营销之间的区别非常细微,难以辨别,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
在2015年,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起诉了消费计分卡计划Lyoness公司,称该公司涉嫌非法“金字塔”传销,但是法庭最终却认为,该公司对其成员的现金奖励计划并非是基于介绍新成员加入,而是基于新成员参与购物活动,从而判ACCC败诉。
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称,在澳大利亚法律下,金字塔计划与多层次营销的一项主要区别是“在该计划下是否有真实的(产品)交易”。
“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多层销售)计划是,计划顶层的人获利,经营得不错,而他们令低层的人有所不利。”
“人们会被‘你可以自己做老板赚钱’的说法而吸引……人们认为这会改变他们的财务状况而受到吸引,而现实往往非常不同。”
哪些迹象应该引起警惕:
你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来加入一个团体,计划或团队,而你需要招募新的成员才能赚到钱。
这项计划中包括销售毫无价值或者价值可疑的产品或服务,而销售这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这一计划。
有大笔的前期投入成本。
宣传者称“这不是一项金字塔计划”,或者“这完全是合法的”。
如何保护你自己?
不要让任何人给你压力作出有关钱或投资的决定 - 总是寻求独立的财务建议;
要警惕声称可以保证收入的计划或产品;
考虑你所被承诺得到的奖励,是否倚赖于销售产品;如果是的话,这些产品是否有价值,是否价格合理,是否确实有消费者需求;
要记住家人和朋友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你拉入一个金字塔计划;
不仅是宣传金字塔计划,加入这些计划也是违法的。
四
老年人为何容易被骗?
按理说,比较起年轻人,老年人涉世经验丰富,被骗的几率要小,为何还屡屡陷入受骗圈套里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四点:
1
社会信息摄入少
虽然现在信息发达,但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依然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手段高明的骗子们常常会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谓权威的心理特点,而请君入瓮。
2
物质健康需求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岗后经济状况不够稳定,常期望能有机会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广告和推销商的当,损失钱财。另外,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这个时候,他们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进行欺骗。
3
缺乏亲情是关键
现在老人们追求新奇事物,一些健康消费的需求在逐渐提高,而且老人对于感情的心理需求也非常强烈。可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亲情鸿沟,却在逐渐加大。大多数情况下,老人在新家庭里都不怎么具有话语权,孩子大都是早出晚归,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很少有与老人交流谈心的。因此,缺少社会交流和家人关爱的老人,自然容易被骗子们的“亲情牌”所打动。
4
诈骗形式多样化
对老人进行诈骗的形式一直在变化,在物价、医疗上涨等背景下,老龄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许以重利等融资投资中去。老年人是投资理财风险防范最弱的群体,投资理财知识缺乏,获取市场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再加之耳根软。而一些不法份子就利用老年人的这些“弱点”,设下投资理财陷阱,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因为孤寂,老年人变得脆弱、偏执、敏感,他们需要情感依赖,需要良好的倾听者,当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女工作忙碌无暇照顾他们时,那些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销售渠道的行骗者就“趁虚而入”了。
所以要防止老年人被骗,更多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入手。首先要多关注老人的自我价值。老人也想致富,不过有些人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自我价值——希望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累赘。
所以作为子女的,平时可以多关注到老人的自我价值,即便不能陪在身边,也可以经常参与他们的生活决策,建议他们找点事做,而不是一味地塞钱,忽视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使老年人感觉到安全与陪伴,并让老年人相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
END
老年人屡屡成为各种骗局的受害者,并不是一句“容易上当”就能解释的,而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某保健品传销组织的员工培训手册,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颇有启发意义:一是老年人对死亡有恐惧,二是老年人爱贪小便宜,三是老年人缺乏倾诉对象,四是老年人大多有老年病。
这些分析也许并不全面,但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老人受骗的心理基础:对死亡的恐惧,对孤独的害怕,对陪伴的向往,对健康的渴望,种种心理诉求驱使之下,让老人更容易被那些空头许诺的骗局所迷惑。
“最好的孝顺,是让父母赶上这个时代。”
父母一辈,大多成长于物质不够丰富的时代,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很难扭转。进入信息鱼龙混杂的时代,不少骗局都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借尸还魂。仅靠父辈过去的人生经验,应对诈骗已很难做到游刃有余。面对那些对谣言和骗局的免疫能力相对较低的父母,为人子女者,不仅应该帮他们正本清源,更应该帮助他们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此前,一篇题为《我是怎么骗老人买保健品的》文章提到,骗子们向空巢老人推销保健品前,竟能做到每天8小时陪伴、过年过节嘘寒问暖,“比亲闺女亲儿子还亲”。这个反面案例说明,有时候上当受骗不仅是一个知识判断的问题,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问题。
有些老年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这种问题更严重,儿女们须为此反思,为何宁愿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自己?
身为子女不仅需要对老人进行知识的普及、理性的说服,也需要给予父母更多温情的陪伴、亲情的依偎,才能防止他们在“情感营销”面前束手就擒。别等到父母的养老钱都被骗光,才后悔自己平时与父母的交流太少,对老人的关爱不够,让骗子们有了可乘之机。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老龄化作为人口新陈代谢的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挑战。让老人远离诈骗,让银发社会更多欢乐祥和,以孝顺的名义,以应对老龄化冲击的名义,更是以爱之名。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