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40

黄帝内经原文

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视频同步译文:

第七节 五脏之五味

脾脏呢,还有胃、大肠、小肠、膀胱、胃消化系统都是消化食物的地方,累积的地方。是“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就是血。我们讲营卫,营讲的就是血。血的来源呢,实际上是来自什么?五谷杂粮,来自食物嘛。

那这些是食物储存的器,器皿就是脾、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这个器在的时候,这些工具在的时候,就能够“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就可以把那个食物的残渣排出来,把食物的精华囤积下来。

“其华在唇四白”,唇的口边,唇口周围,通通是脾脏在管。那脾脏的功能好不好,看肌肉强不强壮,脾脏的味道是甘味,颜色是黄,这是脾脏的正色。

那脾脏的这个阴类的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所以肝通于木气,肾通于水气,脾脏通于土气,心通于火气,这些都是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有酸苦甘辛咸,酸味、苦味、甘味,肾是咸味,我们的五个味直接进入五脏。过和不及都不好,吃太多也不好,吃太少也不好,适中的时候它能够对肝脏很好。如果太多的酸不是会害到肝脏,而是肝里面酸太多的话,会影响到脾脏,因为木克土嘛,会影响到土气,所以土里面如果太酸的话不行啊。

肾脏里面的咸味,咸味的入肾,我们加点海盐、青盐,咸味的入肾。但你吃太咸的东西,太咸的会伤到肾脏,也会伤到骨头。那最主要是伤到什么?心脏。因为咸味能够,我们血里面的水分是肾脏在管,那个水分会变少,这个时候血就会比较粘稠,血循环会影响到。如果是苦味吃很多,适中的时候对心脏很好,太多的时候它会影响到肺脏。

那同样的,辛辣东西吃太多的时候,吃正常的时候是对的,对肺很好。比如说肺是白色的,比方说你去吃大蒜,大蒜是白色又带辛辣,不是刚好就是肺的果嘛,对不对?你现在一看就知道,那吃几颗没有关系,吃太多了就会伤到肝脏,太过伤到肝脏。

那如果以食物来说的话,真的没什么。你那个大蒜,你吃的水饺吃二十个,一个水饺一个大蒜伤害不了多少,因为这是食物。但是你如果像四川,你把它浓煎了、熬得很浓,那一大堆辣椒熬煎出来吃下,那个才是过。生食的话不可能吃那么多,你吃生的辣椒,你看你能吃多少?对不对?但是你把一票朝天椒煮成一小锅,那真的是太过了,就会影响到被克的脏腑。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一定要有五味通通调均匀。

“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通于筋。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我们的肝、心、脾、肺、肾,对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通通是这个有胆,取决于胆。”

所以“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这就要过四了。

我们人迎脉呢,在胃经的人迎穴这边,那右边的人迎脉管的是腑,消化系统,也就是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囊。左边的人迎脉管的是脏,肝、心、脾、肺、肾五脏。正常的人迎脉,是右边的脉比左边的脉大一点点。

如果是大一点,病在少阳。如果是二盛,就是大于正常的两倍以上,病在太阳。如果是大于三倍以上呢,就病在阳明。如果四倍以上称为格阳。

诸位可以看这个《难经》的第三难,第三难我们这个关格。为什么这一章讲到关格?我们特别讲这个?这是我们讲的寸关尺这个地方,这是阳,这是阴。如果是溢脉,这个脉是太过了,溢脉的话,就是外关、内格。外关内格是因为溢冲上去了,这个就是阴太盛了,阴乘阳位。这个阴不应该跑到阳,阳就是胸阳,肺、心。

举例有一个人呢,这个肺喜燥嘛,对不对?那心脏又是火,有一个人突然冷水跑进去,这个水是阴寒之物,应该在地底下才有水是不是?地下水嘛,那个肾脏这下面有水都没有关系,而结果这个水,跑到肺里面去累积在这边,阴乘阳位,这个就不好了,溢脉。

那如果说是覆脉的时候就是反过来,就是内关,内关外格,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如果是覆脉的时候,覆脉就是阳脉往下走一直往下撑,覆盖到阴脉上面来,我们称为“覆脉”。覆脉就是内关外格,阳乘阴位。本来呢,阳在这边,阳往下走,阳跑到阴的位置上,这是阴内部关到了,外面回拒阳进来,阳不能进来。那阳要进来,阳又不能进来,在脉上呈现这种覆脉的现象。

举例给你听,大肠里面呢,我们讲这个尺,尺就是下焦,这个是横膈、心、肺。肺呢,本来要燥。小肠里面呢,本来是火。但是因为脾在中间,这是火(指心),这是火(指小肠),两个火来对一个土,所以火可以通过去跟土来取得平衡。

那土不能太过,就要靠木来克土,木来衡制这个土。如果是火在这边生土,木又来制土,这个脾主湿,津液,那个湿很重,就会累积在小肠里面,所以说小肠里面很多的津液、很多的湿液在里面,这是正常,阴嘛。结果呢,阳来了,阳来格,阳来小肠干掉了,津液没了,变得非常的干燥。那食物到了小肠里面呢,排不出来,堵在小肠里面,就是内关外格,这个是覆脉。

那如果说脉呢,覆的现象很厉害,都要超过四倍以上。比如说正常脉是一息是四下到五下,五下最标准。到了九下,六就是一倍,七就是两倍,八就是三倍,九就是四倍,这是关格的象,与阴阳两个格拒的非常厉害,这种就是很快就死掉了。

所以如果你摸病人,一摸那脉跳的速度很快,然后你心里想(不是病人的呼吸噢,病人的可能短,那个气喘,你就分不清楚了),要以你的呼吸为主,你要慢慢的调息均匀,然后跳跳,你的一呼一吸,他跳了九下、十下,那么脉就很快了,那这个要差不多了。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37:解读《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

    自我康疗37:解读<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 世界变化,气象万千.有形之象可察,无形之气神秘莫测.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玄之又玄. 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均衡,四季气候变化就会正常.循环失衡,就会 ...

  • 【02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2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

  • 【17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7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

  • 【18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0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 ...

  • 【18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1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 ...

  • 【19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9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 ...

  • 【20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5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遗篇)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 ...

  • 【204】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4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 ...

  • 【203】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3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 ...

  • 【00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1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