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秋天里的滋味
藏在秋天里的滋味
文//郭秀江
去年9月初,儿子就打了招呼,说国庆长假期间他们自己带宝宝,我们可以“自由活动”。
老先生立马拍板说回家,家是他的乐土。结果在“十一”的前两天,他就乘着儿子预定的航班,一溜烟地北上了。
我回了老家辽宁。
当我返回沪上时,看见我住的卧室窗台上,堆着一堆黄菇娘。
难道这里也有卖这种东西?我想问问每日买菜的老先生,他先我两天回来。
没等问,就听老先生吩咐:“你有空把菇娘摊开,把湿的坏的挑出来,我在家已挑了一遍。”原来是他千里迢迢地从黑龙江带过来的。
乘着宝宝睡觉时,我坐在窗台前,落实老先生的吩咐。
我用一张报纸把菇娘摊开,一种熟悉的带着土香的甜味在我面前飘散开来,和手上的触感一起,合成了秋天里家中的滋味。
早些年我们附近的农户去早市卖菇娘,都是装在袋子或篮子里,近些年可能规模种植了,有的就放进了毛驴车的车斗,甚至占据了拖拉机车斗的部分空间。每年入秋后,老先生都要从早市上买一些。回家就晾在客厅飘窗宽大的窗台上。
秋日太阳的热力虽然减退了些,但由于阳光斜射,厅里受了大面积的光照,没几日,菇娘就晒的干干爽爽。这样就可以放上一些天。
每闲在家里时,或坐在窗台看外景,或看着电视,手里剥开几个菇娘在口中,慢慢品着那种带着土味的甜香,心里也跟着香甜起来。往往这批还没完全消灭,老先生又拎回一方便袋来。
秋再深些,老先生就会精选一种地瓜回来。淡粉色的皮,黄黄的芯。记得在辽西知青插队时,老乡们叫它“北京红”。这种地瓜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蒸出来,软软的,糯糯的,甜的感觉大大提升。
老先生的所谓精选,是选表皮完好的,个头匀净的。这样既可保存久一些,又容易蒸熟,吃起来还方便。
我把地瓜放进纸箱里,上冻时周边都塞些纸,放在凉台上,隔些日子想吃时,就蒸上几根,一直可以吃到春节呢!
在秋末早市关闭前,老先生又要精选几方便袋胡萝卜和山楂。
那还是在岗时,一次偶然听一同事说他家用胡萝卜和山楂做果茶,就感了兴趣,细细求教一番。回来实践了几次,大获成功,还送了朋友几瓶。
做好的果茶酸甜,胡萝卜的特殊气味被削弱了,还留有营养,自然是好东西,比起买来的饮料,要可靠得多。时不时地从冰箱里拿出倒上一些在杯子里,放在电脑桌前,一边构思一边啜上几口,心脑具爽。
老先生看我是认认真真做果茶,便又增加了他的秋季采购项目。
有时嫌做果茶麻烦了,早晨蒸地瓜时,放进两三根胡萝卜,蒸好后,和地瓜一起垫张白纸在暖气上,中午回来拿起,外皮绷住了,吃起来口感更好些。不知这算不算我的创新。
老先生牙齿好,专乐意和硬东西较劲,对我这些软软糯糯的吃食不感兴趣,这些其实都是我的“专利”,但老先生从来不说的。
一次在早市上,我的一女友看他挑的仔细就问了他,他说:“小郭爱吃这东西!”后来女友学给了我。
常常是我刚刚感动,他那里又为一点小事脖子粗脸红地嚷嚷起来,看那幅嘴脸,我恨不得要去买刀。所以享受了许多个秋天的专利,却始终酝酿不出一篇文章来。
趁着这些天他的肝火气力都不太充沛,连着心平气和了好几天,赶紧把这篇马拉松似的小文完成了。
2018.5.28
作者简介
郭秀江 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在山区插过队,在工厂倒过班,由单位推荐上过大学,后从事技术管理。现为大庆市作协成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老同志之友》、《大庆作家》、《大庆晚报》、《大庆石化报》、《热土》等报刊杂志,近年作品见于辽东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