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018】随笔:走进深奥村 || 冯金林
【深奥村留影】
走 进 深 奥 村
文//冯金林
老文艺队浙江游的第三站是探幽访古深奥村。这是个隐匿在浙西青山绿水间的一个古村落,相比乌镇、周庄古镇,深奥显得默默无闻。
汽车在桐庐长深高速深奥互通下后,便拐入乡村公路,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时停时开地走了近半个小时,经村人的指点终于来到深奥村。
气派的深奥古村牌坊就立在街边,从牌坊下进去,旁边的停车场免费停车,门口也没有设置售票栅栏,你可以随意拜访。村口有一大水塘,水清如镜,屋宇倒映。远处黛山起伏,像一堵屏障,守护着这一方净土。淅淅沥沥的雨,如丝如缕,随风洒落,雨中的古村,烟波氤氲,清新淡雅得好似一幅水墨画,别有一番情趣。
【深奥大礼堂】
水塘左边是深奥大礼堂,建造于人民公社化时期,现在成了文化礼堂,门口挂着深奥老年协会的牌子。礼堂正门上像梯级马头墙的外立面,中间是一枚凹凸有致的五角星,两边的标语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是火红年代特有的标志,顶上横额是:“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水塘北面朱门黛瓦的申屠氏宗祠耀眼夺目,这座坐北朝南五间三进的家族宗祠创建于900年前的南宋,数百年来,屡毁屡建,最近的一次修建是在2011年,整个屋宇看起来很新整。祠堂大门楹联“汉庭垂勋在京兆,宋裔承辉到邑南”,道出了申屠先祖源于汉朝功勋世家,宋朝发扬光大的历史渊源。
【老巷】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村道,就进到了村里。村庄不大,拢聚着几十处老旧的屋宅,有的已经陈旧破损,断垣残壁,掀顶破窗,墙体泥皮掉落,房梁屋檐贴垢蒙尘。老宅维持着饱经风霜的古老模样,斑驳的土墙上印刻着岁月深深的痕迹。整个深奥的建筑属于中国四大建筑风格之一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石子铺的路,石子垒的墙,是她的又一特色。村子里有暗渠环流,水质清澈,堂前屋后青草花卉,随风摇曳。村子里空荡荡的,没有鼎沸人声,没有接踵游客,甚至没有土特产摊子,更没有繁华的街市。几条家狗游逛于村道屋舍,大概也已习惯了外来的观光客,游人经过既不避让,也不吠叫,这倒也给寂静的古镇增添了一些平和之气。
深奥有四十余幢清代建筑,重要的建筑有攸叙堂、神农堂、怀素堂、恭思堂等。
【恭思堂】
恭思堂是深奥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拥有五进7个天井,故又称“七井房”。据说,整个宅子极尽工艺之精湛与华丽,建造时间长达十年,其中仅木雕就耗费了三年时光,饱含中式木雕中的各种工艺,浮雕、线雕、镂空雕、双面雕等等,精湛的木雕手艺把格窗、横樑建筑装饰得美轮美奂,令人赞叹不已!与我们同行的队友朱培曾是个雕花匠,其雕刻手艺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这里精镂细雕的老宅木雕让他如痴如醉,拍下一张又一张照片,仰望着、徘徊者,不舍离开。
【木雕】
木雕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中国文化的伟大智慧。真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之中,竟还有如此精致奢华的古建筑杰作。建筑上的牛腿、窗花、人物、走兽无不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我们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一种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这些老屋中还居住着一些老人,他们留恋着这世世代代相依为命的老宅,保持着宁静详和、淡泊质朴、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久久不愿离去。
【戴公馆】
更意外的是,村子里有一幢名为戴公馆的宅院,走进去一看居然是国民党原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在这偏僻小村里怎么会有戴笠的公馆呢?据导游介绍:抗战时期,杭州、富阳等地相继沦陷,水陆交通中断,深奥则成为了这一带的陆路交通枢纽,一时商贾云集、异常繁荣,国民党势力在这里也活动频繁。1944年由戴笠出资建造了这栋洋房,作为训练特务与幽会情人、金屋藏娇之所。我在小时候读《红岩》时知道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号称“蒋介石的配剑”、“中国的盖世太保”,其所领导的军统局杀死、迫害许多共产党人及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但后来却又从史料得知,在抗日战争中,戴笠惩办汉奸,破获日本间谍也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公馆里有详细的戴笠生平介绍,在戴笠像旁有这样一幅对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棺盖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除古建筑外,深奥的另一个特色是她建于明代的村落水系,堪称一绝。据说申屠氏先人在规划村落建设时,首先规划了整个村落的供排水系统:明渠、暗沟、溪流、水塘和坎井,五个层面的水源立体交叉,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集饮用、洗漱、排污、防涝、储水于一体,综合的供排水系统。地面的明沟用来排除雨水和生活污水,而设在地下三、四米深处的暗渠则是她的供水系统,暗渠高约二米,宽约一点五米,拱顶,全用卵石砌成,引山泉水为源,至今水质仍清澈甘洌。为方便取水,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个水埠,有石阶下至水面深处,当地人称之为“奥”,深奥村名或许由此而来。
【奥口】
地下长达800多米的“深奥”贯通全村,古村就像是一艘漂浮在水上的巨船。深奥古村目前还有17口坎儿井,12个水塘,功能不同,各司其职,有的专供饮水,有的用来洗漱,可以说把水利资源用到了极致,其先进性可能超过了很多城市现在的水利系统。深奥村的“深奥”,历尽数百年不衰,虽然村里早已通了自来水,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在奥口洗衣、淘米。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家族传统的延续。
深奥村里干净整洁,花花草草点缀堂前屋后,让人大有清风徐来、春光明媚之感。村民友好和善,慈眉善目,淳朴热情。当我们走进深奥大礼堂,准备在老式舞台合影留念时,由于光线太暗,负责看护的老人忙为我们开启全场大灯,还热情地引领我们参观文革时的一些老物件。
【戴公馆留影】
在中国,有着太多的老镇古村,而深奥却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修粉饰,不趋繁华,没有过分的胭脂气和商业味,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建筑设施,素面朝天地安逸于山水之间,散发着让人流连盘桓的磁力。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景观,留给游客独一无二的情怀。
蒙蒙细雨随风而舞,渐渐润湿了脚下的路,雨中的深奥古村也浸润了我的心田。
作者简介:
冯金林,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寸草情深》。
画者,行者,在路上…...
——杨咏墨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