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定制健身课程,「FITURE」发布首款智能健身镜
FITURE近日发布首款智能健身产品“魔镜”,硬件产品加上每年的会员服务费在万元之内。据介绍,这是一款“硬件+内容+服务+ AI”的智能健身镜,拥有健身动作识别、课程直播、社群互动等功能。用户无需任何穿戴产品或传感器辅助,面对镜子通过AI摄像头及自主研发的运动算法引擎识别系统即可完成人机交互。
FITURE魔镜
FITURE是36氪持续关注的公司,在9月底刚完成了A轮6500万美元融资,刷新了全球健身行业A轮融资的纪录。
这款产品的亮点体现在团队自主研发的“FITURE Motion Engine”智能运动追踪系统,这个系统适应各种极端场景的人体检测模型、高精度的姿态识别模型,更带抽象化连续姿态的动作识别引擎。
FITURE联合创始人兼CTO付强介绍说,通过摄像头对人体的捕捉,算法引擎可以做到人体检测与追踪、姿态识别,以及各种常用健身动作的判断,让健身更科学有效。产品也是通过这个过程,根据用户身体和运动数据,为其定制个人化课程。
智能健身镜这样的硬件形态并不新,Mirror在美国已热销超过10万台,这款产品有何亮点?
在接受36氪专访时,FITURE联合创始人&CEO唐天广称,现有的智能健身镜主要强调功能性,且不具备ai功能,并没有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帮助其达到训练目标。
他认为,文章前面提到的算法技术是FITURE的门槛之一,此外,海量内容的生产力也构成竞争壁垒。“技术很重要,但是技术其实只是一个工具,要让用户真正有好的体验,有好的训练效果,其实还是需要靠内容。”唐天广说。
FITURE目前在上海有1个4000平米的摄影棚,4个演播厅,每天在同1个时间段最多可以支持四场直播课。唐天广预计在明年这个时候,平台上有3000~5000堂课。团队也在生产一些游戏化运动类课程。
团队在生产内容时考虑的是交互性。唐天广认为,如果不能与用户形成互动,产品就是一个简单的播放器,一个动作库,非常单调枯燥。最后走的是家庭跑步机的老路,成为“晾衣架”。
为了不让健身镜“吃灰”,团队一直考虑的是如何帮助用户培养使用习惯。比如,设置专属的运动顾问对用户进行运动监督,以及打造线上健身社区。
健身讲究“三分练七分吃”,唐天广透露,团队目前正在研发一款软件,通过AI识别用户的三餐图片,大致计算所摄入的热量。同时,配合健身镜使用的,用于检测心率等身体数据的可穿戴设备也在研发中。“魔镜”与苹果、小米、华为等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也在打通的进程中。
在使用场景上,除了居家健身,唐天广认为未来还有不少的拓展空间。FITURE目前与新世界及其旗下的K11购物艺术中心、多元智能儿童购物乐园D · PARK、高端酒店ROSEWOOD,以及全球领先的办公空间服务平台WeWork、高端滑雪城市一站式体验空间SNOW51等品牌的深度合作均在进行中,使用户在运动、休闲、工作和旅行中,都可以轻松健身、管理健康。
在销售渠道方面,FITURE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已经在筹备中。
家庭健身市场在未来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甚至会引领整个健身市场的增长。
Peloton“硬件+内容”的商业模式已被市场验证,在疫情的背景下,公司今年股价更是节节高。尽管Peloton能否在国内被复制这个问题一直有热烈的讨论。但清晰的一点是,除了初创公司外,以智能硬件为主的消费电子公司和以内容为主的互联网健身科技公司纷纷进入家庭健身这个赛道。
苹果在2020年秋季发布会上公布将于年底推出Apple Fitness+。该服务为在线健身课程,用户可通过苹果设备观看全美优质教练线上授课的健身内容。Apple Fitness+采用按月付费模式,每月收费9.99美元,全年收费79.99美元。Apple 目前在全球约拥有9 亿的 iPhone 用户和6亿的其他硬件的存量客户,然而在健身软件领域,才刚起步。
8月份,Keep上线单车直播课,随后将直播课内容扩充到更多运动项目中。Keep是中国月活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健身科技公司,拥有丰富健身内容,但在硬件布局上品类较少。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称,疫情带来了线上健身市场的蓬勃发展,部分消费者的健身意识逐渐形成;未来,随着疫情的逐步恢复,在线健身市场规模有望在保持现有渗透率的基础上实现稳步提升。
唐天广分享说,健身大行业在未来20年不会萎缩。尽管在这个市场中,已有被上百年验证过的商业模式,但是团队认为还有很多用户有更个性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类用户对于健身的时间和空间有更高的要求。而家庭健身市场在未来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甚至会引领整个健身市场的增长。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让未来提前到来,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行业本身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和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