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溪头胡氏的诗文总集——《朴学斋丛书》
泾县溪头胡氏的
诗文总集——《朴学斋丛书》
吴小元 叶彩霞
泾县多山水之胜,出县城东六十里有一屏张高列的黄[山兑]山,山下有一河名丹溪,流经溪头村。山麓旷然,人烟稠密,居民连属六七里均为胡姓,泾人称之为“溪头胡氏”。溪头胡氏于宋元之际迁泾,至清时文化渐兴,以商业发家,在国内两湖、川赣、苏浙、鲁豫之间多有行迹。因物力丰富,士子日繁,据统计,清时溪头龙坦胡氏自崇祯至光绪年间举人47人,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武举人7人,其中进士15人,占泾邑全县进士总数的将近四分之一。
胡朴安,原名有忭,学名韫玉,后改字朴安,出生于溪头一世代业儒的清贫之家。年青时做过村蒙馆塾师,1903年前后在芜湖万春圩垦荒。经营失败后与其弟胡怀琛一起到上海谋生。他先在同乡黄田朱氏所办的纱厂、面粉厂内当会计,后在报社任记者和编辑,加入南社。
民国二十八年(1939)突发脑溢血,自此实行“抓紧现在”为特征的朴安主义,拼命著书,研究国学。在病废的第二年,疾力校印其祖、父、兄及弟寄尘、女湋平诸遗作、胡氏其他士子著作共八册二十八种,汇集编辑而成《朴学斋丛书》,另有《朴学斋集》一册。胡朴安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病逝后,其子胡道彦将其父著述收集,编为《朴学斋丛书》第二集,将其叔父胡寄尘诗作编为《朴学斋丛书》第三集。二、三两集陆续在台湾印刷出版。胡道彦将其父《朴学斋丛书》一、二、三集各印二百部分赠海内外各图书馆及私人爱好藏书的亲友。
因为《朴学斋丛书》集历代溪头胡氏诗文作品于一体,因而研究这部丛书对泾县姓氏文化、宗谱文化、乃至地域文化有重要意义。
一、《朴学斋丛书》的内容及体例
《朴学斋丛书》是一部家族诗文总集,内容不仅有胡朴安本人对诗经、庄子、墨子等的研究成果,自己的身世自述《五九之前》《五九之后》,还有胡氏先人历代的诗文,如其祖父胡学书的《养拙斋诗存》、其父胡鼎的《守拙斋诗存》《守拙斋文存》,长兄伯春的《伯子诗集》、其弟胡寄尘的诗集、文集,其亡女湋平的画集,还有胡氏家族35人以胡尚衡为代表所著的《丹溪诗钞》,12人以胡元辉为代表的《丹溪诗钞补遗》,25人以胡鸿泽为代表的《续丹溪诗钞》,18人以胡尚衡为代表的的《丹溪文钞》。此外还有胡朴安为家族所写的《家乘》《胡氏登科记》、胡道彤的《胡氏著述考》等。
《朴学斋丛书》中诗存、文存的前后大多有序、跋,介绍写作的背景、原因、经过,对诗文的理解以及对后世胡氏子孙的期望等,对理解原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丛书有助于胡氏族谱和人物的撰写
这主要是丛书的第一集中的第八本,包含有家乘、胡氏著述考、胡氏登科记等诸多内容。泾县溪头在清太平天国时受蹂躏深重,诸多资料荡然无存,胡朴安无意中得《胡氏登科记》一小册,对胡氏历代科举情况均有记载,但内容止于清同治以后。康熙八年,同邑胡尚衡编《胡氏族谱》亦无所存。对于胡氏始祖,胡承珙《求是堂文集》、胡贞幹《杏轩集》中谓胡氏一族于南宋由婺源迁龙坦村,一世祖德世公,以下分为六户,照保甲制度胡姓分为三甲、五甲、六甲、七甲、八甲,七甲又分为上七甲、下七甲,共为六户,其他若一甲、二甲、四甲、九甲、十甲,不是胡氏,或虽胡姓不同宗,同隶属于溪头都。泾县东乡计九都,溪头都为九都之一。六户有宗祠,各有支祠,建筑堂皇富丽,以二十字为班派,统系曰:天尚一其麟、承先世泽贞、有道传家永、贤良奕载兴二十字。三甲五甲经商者略少,五甲力田尤多,六甲、上七甲、下七甲、八甲多以经商为主,读书者以上七甲子、下七甲为多。胡朴安属于六甲“有”字班。其父胡鼎《守拙斋文存》中言胡氏以渠公之子汝坚公为龙坦之始祖,渠公后旁支他徙,十六世至德四公而族以大,故胡氏鼻祖自德四公始。胡氏先祖事迹从《安徽通志》所载的录补充于世系中。在《家乘》中胡朴安对自己的父母皆述行状、兄弟伯春寄尘、其女湋平皆撰事略,将寄尘的著述、湋平的画录附后。
胡朴安与其弟寄尘一直在一起。胡朴安性强梁,与人斗必求胜,而其弟寄尘,自小性格柔弱,胡朴安稍一强色即仆地昏迷。从朴安学读诗。1906年两人同至上海。寄尘在育才中学毕业后入报社工作。自此与其兄相互切磋诗歌理论,作白话诗集《尝试集》。因身体羸弱,在日军进攻上海时受炮弹惊吓早于胡朴安三年而亡。其诗作被胡朴安收录进《朴学斋丛书》,其中有一组命名为《上武诗钞》记录日军步步进逼、中国军人拼死抵抗、中国民众惨遭荼毒的历史片断。中间有一个细节描述诗人独特的抗战方式:不能上战场拼杀,就以脱落的金牙一枚捐以慰劳伤兵者。事后作《捐赠金牙》:“莫说黄金贵,一勾值几钱。自惭无大力,聊复算微捐。齿豁何时补,舌存犹可言。比诸遭难者,远幸首身全。”因为对其弟感情深厚,所以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占了《朴学斋丛书》里的很大篇幅。
《胡氏登科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康熙八年至光绪三十一年的胡氏科试入学名单。这些内容为胡氏家谱的撰写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三、有助于了解泾县一地的人文地理物产
这主要体现《朴学斋丛书》中浓厚的乡土气息。
《朴学斋丛书》中《泾县乡土记》一文将泾县位置、历史、山水、政典、大事、人物、土产、文学、风俗悉归纳其中,在列举桃花潭、幕溪、琴溪、茂林、章渡、安吴、查济、水西、黄田等诸多地名及其附著的景点与人物之后,写到家乡溪头:胡氏聚族而居,纵横不出十里,烟火万家,而财力甚微,世以文学显。胡氏蛟龄与承珙,皆卓卓有名。承珙字墨庄,邃于经学,所著《毛诗后笺》《仪礼古今文义疏》《尔雅古义》诸书,考核精详,古训赖以不坠。泾县出产丝、麻、纸及其他土货,人多田少,大多依靠在外经商者接济。胡朴安小时就在“门前流绿水,户外见青山”的溪头上学、嬉戏、偷学拳法,性格强梁好斗,年轻时做家务、聚饮、做蒙馆教师,直至参加考试后到芜湖垦荒办实业。
在丛书之一的《丹溪诗钞》中记录胡氏本族诗人35人,《丹溪文钞》15人,其中乾隆癸卯举人胡先抱作《水西竹枝词》:“泾川城北桑麻稠,泾川城西溪水流。背水桃花临水竹,生涯胜似橘千头。”之二:“二月东风草着花,草花觅路得山家。山中女伴青丝笼,去采针头绿雪茶。”雍正年间的进士胡蛟龄记录了当时溪头龙坦的十景:龙坦烟村、文笔凌云、石门晓日、梧冈秋月、石鲤清泉、曲水回澜、罗松古刹、仙墩遗迹、蟠溪晚钓、旸谷春耕。《文钞》中另有如琴高山赋、黄[山兑]山赋、白云茶赋、琴溪仙鱼赋不仅为文字之流传,也使山水物产随文字得以流传。
宣纸为泾县特产,《朴学斋丛书》在《纸说》一节专门附有《宣纸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宣纸,首开国内研究宣纸的先河,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尤其是造纸学界对宣纸研究的重视,全文记述了宣纸生产的历史:永徽中,宣州僧欲写《华严经》,先以沉香种楮树取以造纸,当是制造宣纸之始。宣纸的名称来源:宣城、宁国、泾县、太平皆能制造,故名宣纸,而泾县所制尤工,今则宣纸惟产于泾县,故又名泾县纸。宣纸的产地:泾县产纸之区惟枫坑及大小岭,与漕溪之泥坑,业纸之工曹翟二氏居多。宣纸的品种:金榜、潞王、白鹿、画心、罗纹。宣纸的制作过程:斫枝、蒸煮、漂洗、加石灰溶解皮质、舂榷、加杨汁搅拌、捞纸、烘纸。全文提出了“纸之制造,首在于料”的观点。
胡朴安还试图对泾县的方言、谚语进行考证,写了乡间的酗酒好赌之风等,如在民国七年回家一次,发现儿童嬉戏绝无决斗之举,但“三两相聚多以赌博为事”,即此不良之习俗,亦变而下焉。这些均为研究泾县西乡溪头民国时期的乡土人文研究提供了资料。
四、有助于了解南社和国民党早期的历史
1909年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它与同盟会的政治革命相联系,以文字进行宣传鼓动,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每年春秋雅集两次。1910年胡朴安加入南社,在此后1912年的南社雅集上被推为庶务员,成为骨干。胡朴安在南社成员叶楚怆主编的《太平洋报》中担任记者。南社后因为内部纷争走向分裂。1923年柳亚子、叶楚伧、邵力子、余十眉、陈望道等组成新南社,胡朴安是编辑主任之一,并兼会计之职,在其影响下,其弟胡怀琛、其侄胡惠生、其长女湋平均成为新南社成员,可惜新南社成立时间不长即告解散。
胡朴安作为新旧南社的重要成员,先后编选了《南社丛选》《南社文选》《南社诗话》等,成为南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南社里的“唐音”“宋诗”之争,胡朴安极力劝解。在此期间,与南社诗人傅屯艮、高吹万等作金山、焦山之游。民国初年胡朴安曾任福建巡按使公署教育科长和编辑主任,兼任过图书馆馆长。从福建返上海,仿陶渊明《饮酒》诗写成《和陶饮酒》诗二十首、《和陶咏贫士》七首,后在《民国日报》文艺栏刊出。这些都成为研究南社历史珍贵的资料。
在《五九之前》还记载了许多党派、报界相争的细节。亥革命后,上海《神州日报》有文章诋毁掩护国民党,刚好胡怀琛在该报任事。胡朴安很生气,马上让其弟离开《神州日报》以示抗议。南社成员大多数是国民党党员。在胡朴安的《五九之我》中记载:当时袁世凯政府对报社进行打压,胡朴安所在《中华民报》被控告有诽谤政府之罪,报人邓孟硕被抓判六个月监禁,并罚款一千元。因筹钱无来路,探知总理孙中山有汽车一辆,托王亮畴先生保存,商售之当罚款律师之用,但亮畴先生要有总理的亲笔信方允可,适周景瞻往日本托带一函上总理,不久即一回示,将汽车卖去得二千元始将罚款缴纳律师费付去。诸如此等细节记载颇详,生动有趣,补充了正史中主要人物生平事迹的不中,丰富了历史人物的性格。
五、有助于激发年青人的爱好,增强对国学研究的兴趣
民国纪元前三年(1909),胡朴安就深受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颜习三、戴东原、段玉裁的影响,由考据而至训诂而至声韵,认为训诂学的根基在声韵。1912年,胡朴安在国学保存会藏书楼看书时遇见了宋教仁,宋说:中国的学问很是广博,惜乎散见各书中,没有整理过。你既留心国学,为什么不担任这项盛业呢?当时藏书楼内王篆友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尤为胡所好,这是他研究文字学进入正轨之始。
在中国公学任教时讲授文字学时,悉心研读《文选》《文选古字通》《补训文选通假字会》。民国五年(1916)又受吴稚辉先生所教。民国二十八(1939)年犯脑溢血。卧床之后悉心创作《周易古史观》《庄子章义》《中庸新解》。他以诗经考见周时的家庭,认为《周易》本身即史。他从文字学角度研究古代社会面貌,考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人之容貌动作语言思想、中国古代之声韵与言语、古代辨色本能与染色技术、中国古代之妇女。他认为,中国文字之价值有二:一读书工具;二历史材料。读书工具之一途,清汉学家已臻绝境,“以文字发生与其组织,为古社会史之研究,以我所知,可谓前无作者。”因而胡朴安对文字学研究是独具一格的。
在《朴学斋丛书》一、二、三集出版时,胡朴安之子胡道彦前言中提出希望:尤盼专修国学之青年,参考先生研究国学之方法,作国学之研究及整理工作,使国学发扬宏大,则本丛书之刊印,其意义将更为深远矣。
( 作者叶彩霞系泾县档案局副局长、吴小元系泾县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公众号Id:xclswh999
制作:童达清
联系微信号:ltsr2718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