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和招远交界线上有个“安乐庄”,人称官道镇的“西伯利亚”
在栖霞市官道镇西北部的山坳里,即现在岗山水库上游,五龙河次级支流砂河(漩河的支流)发源地周边,有李家沟、迟家沟、喇叭沟(村西有条沟,形似喇叭,故名)、安乐庄四个村庄。这些村庄的规模都不大(李家沟、喇叭沟两村约500人口,迟家沟不足100人口,安乐庄不足150人口),加上位置又比较偏远,因此这里在过去常被戏称为官道镇的“西伯利亚”。
在这四个村庄当中,属安乐庄的位置最偏远(村庄虽然距离蓬水公路不远,但那个方向就是招远地界),而当地又紧邻栖霞和招远的交界线,故可视作“西伯利亚”中的“西伯利亚”。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这里。
安乐庄,名字看起来寓意很好,但相传早年来此定居的多是逃荒讨饭的人,为祈求安乐,才取名安乐庄。
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记载,最早来此定居的是一支隋姓人。清康熙十一年,隋姓从蛇窝泊村(一说跃进村,旧名黑磊)徙此。后来不断有先民来此拓荒,当地姓氏渐多。现在不大的村庄里,有王、陈、高、隋、秦、姜、阎等姓氏,可见村民来源之广泛。
逃荒而建的村庄,大多地处山区耩地。安乐庄附近就有一座海拔255米的石拉耩(土冓),西、北、东三面为岭背环绕,形似罗圈椅子,前是岗山河(即漩河支流砂河)发源地。
就“风水”来说,罗圈椅子的地形算是好地方。但就农业耕作而言,这里却并不是理想的种植场所。过去当地民间有顺口溜说:“安乐庄安乐庄,一亩麦子潢口汤,要想吃一顿饼,还得不留种。”意思就是此处山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人们的生活比较艰辛。
安乐庄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还比较落后,村民衣食住行,明显与外界差异很大。六十年代村开始设立村小学,隶属官道完小管辖,七十年代李家庄设立联办中学,文化教育开始步入正轨。不过,后来随着果树种植的推广,这里利用山地开发果园,生活已经大为改善。
刚才提到的那座“石拉耩”山,在地理上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漩河支流的发源地,也是多条水系的分水岭。
其中,砂河、漩河都属于五龙河水系,最终流入胶东半岛南部的丁字湾;而这座山的西侧,就属于大沽河水系,最终流入胶州湾;山的北侧不远,就属于黄水河的流域范围,这条河一路向北,最终在胶东半岛北部的龙口市汇入渤海。
这里既是山水胜地,又临近古代的官道(蓬水公路的前身),因此很早就有先民在石拉耩一带活动(南面不远的岗山上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老辈香火颇盛),“石拉”这个名字相传就是过去有人在此开店,后来废弃仅留下石堆遗迹而得名。
(▶本文作者:隋建国,1946年生人,籍贯栖霞大花园村,从教数十年,退休后致力于民俗文化收集和研究,著述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