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泰州往事回忆-乘凉
梅雨过后,就进入伏天,太阳一落山,家家户户都准备乘凉了。
南方夏天的热,是没处躲没处藏的那种热,闷热,湿热,太阳晒了一整天,屋里简直就像蒸笼,没法待。
父亲开始清扫家门口的空地,扫完了,用一盆凉水,均匀洒在地上,水很快就干了,灰尘不起,顺便也带走了一些热量。
乘凉往往伴随着吃晚饭,搬个小桌子,周围放几张小凳子,饭菜盛上,就开始吃晚饭。如果有好菜——所谓好菜,也就是毛豆米烧小公鸡,或者黄芽菜炒肉丝之类——父亲也会小酌两杯。邻居见了,往往会招呼两声,“任爹吃夜饭啦”,“跟儿在菜不丑啊”,父亲也会客气两句,“阿曾吃呢?一起弄两杯?”,众目睽睽之下,这晚饭往往吃得轻松而愉快!
吃完晚饭,洗过澡,家家户户都搬出家里的竹床或者门板,搁在长凳上,也有把凉匾直接放在地上的,或坐或卧,所谓乘凉,就开始了。
路边、桥上、空场上,都是乘凉的好地方,我家门口,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紧邻鼓楼路,南北通畅,西边酒店巷,东边邑庙街,东西也窜风,虽然基本上也没什么风。
虽然大人叮嘱不要乱跑,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老老实实躺着乘凉,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不管是小伙伴的口哨声,还是远处墙角蛐蛐的叫声,都会让我们坐立不安,找个机会也要出去疯玩一通,回来一身大汗,澡又白洗了!
提到乘凉,不得不提乘凉的必备神器——几乎人手一把的芭蕉扇。那时候没人家里有空调,也没人家里有电风扇,老式的吊扇或摇头扇,只有在商场或浴室里能见到。七十年代末,南边邻居王传祖的妹妹,从香港回来探亲,带回来一台电风扇,我们周围邻居都去看了,羡慕得不得了。所以那时候的人,都离不开芭蕉扇。
虽然温度比白天好一点,但依然是闷热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还不能很快休息,除了热,还有恼人的蚊子,随时会向你发起进攻,所以夏日夜晚的街头,除了人们说话聊天的声音,以及永不停歇的蝉鸣,就是用芭蕉扇拍腿的声音了。
热,出汗,就揺扇子,感到凉快一点了,就睡一会,热醒了,就再揺扇子……
现在很难想象那时候人们街边乘凉的盛况,男人们一律光着上身,女人们也是短裤背心,能少穿就少穿,甚至有些老奶奶也光着上身,实在是太热了,倒也没人说什么。以至于我到北京上学,那里的夏天,可以用凉快来形容,跟我们南方简直没法比,那里的大老爷们,竟也喜欢光着膀子,美其名曰“膀爷”,让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么凉的天,就不怕受凉吗?
好像没人打麻将,有下棋的,也有打扑克的,乘凉最主要的活动就是闲聊,张家长李家短,东一榔头西一棒,父亲有时候会给我们和几个邻居孩子讲故事,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听,讲到最要紧之处,打住不讲了。
伟忠也会讲故事,父亲讲历史故事,三国或者说唐,伟忠则是自己瞎编,尤其会讲鬼故事,有一次讲马桶作怪,吓得沈雷不敢回家。
夜渐渐深了,气温也慢慢降了下来,陆陆续续有人进屋去睡觉,也有贪凉的年轻人,一整夜都睡在外面。
往往要到阳历9月份,夏天才算真正过去,在外面乘凉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一个夏天,可算是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