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曹操确实有不少常人所不太了解的另一面 。他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既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气磅礴,又有“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悲天悯人,更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多愁善感。

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诗人、文人。他还非常严以自律,崇尚节俭。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曹操的另一面。

一、战时当做平时看。

尽管生逢乱世,但曹操非常重视文化保护工作。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

曹操战胜袁绍后,做了四件事:第一是把袁绍的藏书全部加以妥善保管,防止散失;二是收缴辎重、珍宝,以备将来的军资;三是改造俘虏,充实到自己的军队中,以此补充兵源;四是把部下与袁绍暗中来往的书信全部付之一炬,以此安定人心。

在这里,曹操把图书和其他军国大事,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曹操对文化的保护,更多的体现在他对文化的传承、推动和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称: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曹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东吴和蜀汉所不可比的。在曹操的大力关心、倡导、支持下,建安文学在三国期间的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建安七子”与“三曹”是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其中,“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中除了孔融,都是亲身经受汉末离乱之苦,投奔曹操后,才获得了安定的生活。可惜,只要提到建安七子,人们却只记得曹操杀了孔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真正把战时当做平时,他从来没有因为战争而荒废了文化。曹操认为:战争总是要结束的,不能因为战争而丢弃了文化传承,战争过后,国家还是需要抓教育。为此,他专门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采辍遗亡”,广泛收集因战乱而散佚的东汉官府以及民间藏书。

曹操的这个做法,让我想起了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总方针,实施了迁移高校、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战区教育等一系列举措。两者之间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战时,着眼于战争之后的教育、发展。不能因为战争,而忽略了文化和教育。

由于曹操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三国中以魏国的国家藏书为最多。得益于他的保护措施,许多古籍因此而得以保全。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二、文姬归汉和坟籍挽救。

曹操曾经花费重金,把东汉名臣蔡邕之女,大名鼎鼎的才女蔡琰(字文姬)从匈奴赎回来。因为这件事,曹操和蔡文姬的故事引起后人的许多八卦,不少人认为曹操非常喜欢蔡文姬,并且有人说曹操对蔡文姬的爱是一种暗恋,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过蔡文姬。

我个人认为,曹操曾经当过蔡邕的学生。自己有了能力,把老师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师妹,从匈奴赎回,应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并不能据此得出他暗恋蔡文姬的结论。曹操比蔡文姬要大20多岁,他把蔡文姬从匈奴赎回时,自己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即使有什么所谓的暗恋也早已成为过去。此时的曹操对蔡文姬更多的是一种对故人的关心。

曹操有一次,以赦免蔡文姬的老公为条件,让蔡文姬为他默写古籍。

当初蔡文姬先是嫁给了才子卫仲道,但卫仲道死得早。后来匈奴入侵中原时,蔡文姬被匈奴的左贤王所掳,并生育了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等贵重礼物,把她赎了回来。又亲自作主,将蔡文姬嫁给了陈留望族出身的屯田都尉董祀。当时蔡文姬已经30多岁,而董祀刚刚20出头。

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听说后就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走进大厅,向曹操叩头请罪,曹操看她如此,非常不忍,于是赠给她头巾、鞋袜穿上。曹操说:“降罪的文书我已经发出去了,已经不好改了。”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那么多,勇猛的士卒数不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蔡文姬感动了,遂赦免了董祀。

曹操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董祀犯死罪,并且已经作出判决,按照曹操的性格,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再作出改变。这件事说明曹操其实还是很重人情,他对蔡文姬确实非同一般。

但曹操随后向蔡文姬提出了要求,根据《后汉书·列女传》: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曹操说:我免了你丈夫的死罪,请你帮我整理整理古代典籍。并且我可以派10个人帮助你书写。曹操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古典文化,同时也可以以此堵住别人的嘴。换句话说,曹操法外开恩是有条件的,这个做法不能成为惯例。

蔡邕一共留下了四千来卷书,在颠沛流离中全部散失,但是蔡文姬毕竟是才女,记忆力惊人,居然还能忆诵其中的四百余篇,应曹操的要求,蔡文姬根据记忆把这四百余篇默写下来,交给了曹操。

曹操以董祀的一条命,再次挽救了一回传统文化。

三、勤俭节约、崇尚廉洁。

曹操非常节俭,一贯反对铺张浪费。而且他能够以身作则,《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曹操后宫的女人,也没有锦绣华丽的衣服。曹操自己的帷帐屏风,用旧了、破了就打上补丁继续使用。由于曹操自己节约,经常把一些破旧修修补补,他的手下有人为了取悦曹操,也经常在曹操面前故意穿一些打补丁的衣服。后来曹操也觉得这是一种表演秀,遂要求手下人不必如此,曹操认为:节约是好事,但没有必要表演给我看。

曹操临终前,据《三国志》记载,他留下了以下遗言: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天下还没有安定,后事就一切从简吧!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我的婢妾们都很勤苦,把她们安置到铜雀台吧!……她们没事干,可以编织些丝带和鞋子卖卖,补贴补贴日用。我遗留下来的衣服,可以找一个仓库存放,不行的话,你们兄弟们就分掉拉倒!

历来开国之君都非常崇尚节俭。曹操虽然没有开创一个王朝,但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许多开国帝王的共有特性。勤俭节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曹操临终之前,所思所想是国家还没有统一,还有许多大事要办。该省的钱一点都不能浪费,他甚至考虑到不能让他的那些婢妾们闲着没事干,让她们自己生产一些手工制品贴补日用,减轻政府的负担。他留下的那些衣服也不能浪费,可以分给大家穿。

崇尚节约,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包括当今现在。我们现在虽然已经很富裕,但仍然需要勤俭,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的:

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