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征文 ‖回到山村(李馨)
作者:李馨
回到山村
——济源克井镇河口村印象
1
车子在寂静的乡间公路上疾驰。
路的两边,是飞速闪过的连续不断的树木,或用笔直的树干伸向天空,或用浓密的枝叶撒下阴凉。经雨水洗涤的叶片是那样青翠娇艳,在天空中闪出阳光一朵一朵。
乍晴还雾,淡淡的水汽缭绕在远处的山头。
我的目光,从宽敞的山口一路向西,在蜿蜒如龙、挺立如剑的南太行群峰上留恋,看那晴岚中透出的崖壁青白,看那叠翠中晕染的江南水烟。
雄伟而又秀丽,壮大而又缠绵。
美得让人荡气回肠。
2
一条富庶肥沃的河流从村旁流过。
同时,也是一条氤氲着水墨诗香的河流。
韩愈来过,留下: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平沙绿浪傍枋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白居易来过,留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
杜牧来过,留下:甘泉注肥畴,茂草映修木。
文彦博来过,留下:石壁张谽谺,沁水吐其侧。平沙绿水旋,千里不浑色。
元好问来过,留下:我爱陂塘南畔,小川平,横岗回抱。
还有此后的无数诗人才子。
河口村,因此沾染了诗一般的灵气,画一般的风采。
3
山有姿,水有向,村庄有气质。
如果把沁河比作是一条从群山之中奔腾而出的玉龙,那河口村就是这条玉龙旁边,被南太行拥绕着的一只珠贝。
被护佑着,珍爱着;坦荡,静谧。
房屋自由错落——高处的,低处的,青砖红瓦的现代楼房,泥墙木椽的古老民居,石片穹顶的老派门楼……在高大的槐树和椿树间穿插坐落,风格迥异,却和谐得如同一幅水墨;
人民安逸自在——三五个老人聚在某家门前,一边择菜一边轻轻闲谈;四五个孩童在小游乐场上坐坐摇椅,荡荡秋千。年轻人到晚上才回来,那就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了——或围桌共餐,或屏前共话,或在互不干扰却心意相通的默契中忙碌……
植物也飘逸舒展——老槐树虬枝伸展,如龙蛇秀挺;白杨树树树冲天,如鹤鸟群立;庄稼在高高低低的田地里排列方阵,野花野草在沟沟汊汊繁茂芬芳。丛生的荆木遍山都是,浓郁的馨香令人陶醉。
一条水渠,从村庄的高处蔓延下来,带着古老的农耕岁月,带着檐瓦下的从前记忆,蜿蜒,劲疾。
4
依山就势,他们把村庄变成了一座天然的立体花园:青山是围墙,梯田是花阶,民居是亭廊,溪谷是游线。
见缝插针,他们把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变成了菜园:密密的豆角辫儿、翠绿的黄瓜穗儿、以及一簇接着一簇的紫色茄子花,无一不在显示他们对耕作的用心,无一不在显示他们对土地的深情。
春风化雨,他们把尊礼重孝的传统绘在墙上,行在身上,带在口中:见人先打招呼,开口必先言好。男女老少,统一按着辈分称呼:不管什么身份,必定是大强叔、梅子婶、三强 爷、翠花奶……老得善待,幼得优养。
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有几个身影正在忙碌。他们一手卡着腰上的盆子,一手从盆子里抓了肥料来向地里扬洒。
地边,停着他们的车子:一辆五菱,一辆大众,一辆江淮。
这是他们用来运载肥料和工具的车子吗?脚上的泥土分明来自乡间,坐下的驾骑却在向世人宣告,这是现代的农家。
古老与现代,山村与城市,就这么悄悄融为一体。
5
这里,总能让人想起从前的岁月。
山的自由,水的浪漫,村庄的宽容。
南瓜花吊在屋檐下,葡萄藤长在院内的水池边。
连几岁的孩童都会把道歉说成这样:“是我错了,别计较了,好不?”
让人不由想坐下,想亲近,想天马行空地,笑一下,闹一下。
那就到村民家里去吧,让手擀面和野菜的甜润舒爽你的味蕾,让古老的故事和笑话苏醒你的身心。
那就到山上去吧——让清凉的泥水滑过脚趾,让野草的芬芳钻入每一个毛孔。
那就到河边去吧——让清澈的河水洗濯你的风尘,让鹅卵石的圆润和坚忍触动你的灵魂。
幸福得想笑,自由得想哭。
古老的村庄,古老的民风,古老的传承;
崭新的面貌,崭新的规划,崭新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口村人正走在一条奔向文明、富裕、和谐、美好的路上。
无边光景,大道通途。
SUMMER OF 2021
作者简介:李馨,女,七零后,济源克井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