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卓然能自立

文 / 周勋初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号夏庐,浙江嘉兴人。胡小石集书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两江师范学堂,是李瑞清得意弟子。生前曾长期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工作。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博物院顾问等,曾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有《胡小石论文集》等。在书法上,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合称金陵四家。

胡小石先生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初期,那时的知识分子,当时称为读书人,对外交往时,有两项基本条件,一是写字,一是做诗。字要写得好,至少要合规范,诗要拿得出手,不致出现出韵等错误。这两项基本功达到了大家普遍认可的水平,才算是合格的读书人。

小石先生小时候就能写好字。从他早年留下来的笔记来看,已中规中矩,但要到他进入两江师范学堂学习,得到恩师李梅庵(李瑞清/清道人)指点后,才突飞猛进,成名成家。

胡小石 隶书“夕宿盦”

1918年,小石先生应梅庵先生之召,至沪寓其家中任家塾塾师,其时与梅庵先生朝夕相处,接受老师指点与教导。李氏为江西临川书香世家,收藏碑版拓本甚多,小石先生沉浸其中,学识大进,书艺大为提高。

当时,沪上聚集有一大批清室遗老,如沈子培、陈散原等,本是小石先生的乡先辈与业师,又如郑大鹤、徐积余、刘聚卿、曾农髯等,与梅庵先生时相过从,品评金石书画,小石先生优游其间,得闻绪论,迭经淬砺,学问已成熟,其时已撰就《金石蕃锦集》二册。

梅庵先生以书画享大名,其时寓居沪上,以此维持生活,小石先生随之公开鬻书。1919年,曾农髯(曾熙,张大千之师)作《胡小石先生鬻书直例》,其中写道:小石书有万马突陈之势,犹能据辔从容,盖六朝之宋董也。或者曰:小石隘,其书矫。髯曰:其隘也,不可及也;其矫也,此其所以卓然能自立也。

知人论世,后人应该明白,此时沪上仍未脱晚清风习,又兼名家汇聚,一个二三十岁的读书人要在上海这一文化市场上公开卖字,如果不具备一定实力,怎能占有一席之地?上海是十里洋场,不少书家以书写商店匾额博得知名度。我在上海读书时,到处可见一位马姓书家书写的商店招牌。此人写的字功架很足,但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看?小石师曰:此即所谓俗书。那些只讲究用笔、章法等技巧,而胸无书卷、又欠性情的书法家只能迎合世俗,以姿媚人,小石师对此自然不予好评。

早年高校中的教师,特别是教授古代文史的教授级人物,在书法上都有很高造诣。南京的高校,从东南大学起直到改名为中央大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集中了一大批学术界的精英人物,他们常结伴出游,或逛后湖,或玩钟山,或游苏州等地,且多杯酒酬唱,留下诗篇以作纪念。

吴梅、黄侃等也常为人题字。黄侃才思敏捷,书法圆润流美,题写的文字措辞之美,属对之精,令人叹服。吴梅则以曲学享盛誉,书法亦娟秀可喜。可就当时而言,社会上并没有把他们视作书法家。小石师不然,平辈中人也认为他书法造诣独超众类。辟疆师(汪辟疆先生)的名著《唐人小说》,王晓湘的名著《词曲史》,都是请小石师题署的。

徐悲鸿评其书法曰:小石才气洋溢,书旨微妙,自得流沙坠简,益清丽浑朴,便欲镕铸两汉晋魏,突过隋唐名家,时人或未之信也。书贵有真意,而宋人太乏工力,否则若朱晦翁、苏东坡,俱是不可一世才德,而未跻极诣,则此二者胥不可偏废也。

胡小石 四体书四条屏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叶恭绰先生时年已八十左右,大家都称他为叶老。他出任汉字整理部主任。他知道我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出于小石师门下,而他们又是几十年前的朋友,故倍加关切。1956年年底,我应小石师之召,考回母校当副博士研究生。离开北京前夕,赴叶老家中辞行。叶老很重感情,看到我去告别,略带哽咽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我要送你一件东西,当作纪念。我就表示请他赐一件墨宝留作纪念。随后叶老就送来了一幅字,上面写的是张九龄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一首。

一回南京,就去拜见小石师,并转达了叶老问候。小石师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我说,叶老送我一幅字,留作纪念,小石师就说:他的竹子画得好,你应该请他画一幅竹子。只恨我当时见闻狭窄,否则请他画上几笔,再题诗留念,那不就留下一幅诗、书、画三绝的佳作了么?

小石师让我把叶老馈赠的这幅字拿去看。他品味了一番,提问道:你看这字是学谁的?我对书法的知识极为有限,无法确切地回答,但在老师面前,却也不必遮遮掩掩,于是就如实答道:我看叶老的字像是出于黄山谷的。小石师不正面评述,只是有趣地说:叶誉虎(编者注:叶恭绰字誉虎)的字是学阮大铖的,只是他不愿意讲就是了。我很讶异,却也无言可对。明末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虽是一代奸臣,但在文墨上有很高的修养。阮大铖的字,我自胡金望先生处获赠其所整理的《咏怀堂集》之前,没有看到过。小石师鄙夷阮的为人,但对他的所长却也不一笔抹杀。

小石师提到:有一次叶誉虎到南京来,我请他一起去玩清凉山,他不敢去。因为清凉山上有座扫叶楼,对方不免有所忌讳。他们这辈人在怀旧时,常是夹入一些有趣的小掌故,让人感到生动且富有情趣。

我们从胡小石师问学,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学生都用钢笔与铅笔写字,很少人用毛笔了。他也不再讲授书法方面的课程,但社会上慕名而来求学的,仍然很多。而且彼时强调知识分子劳动化,因此不少服务性行业的单位也来求字。

当年中央大学的那些教授,都喜欢上馆子去聚餐,小石师在上课之后,时而也带我们去上馆子,馆子里的人都认识他,一见到他带人来,就立即告诉后堂,让水平最高的老师傅掌勺。

小石师介绍陈方恪先生来为我们上目录学课。陈七先生为陈散原之子,陈师曾、陈寅恪之弟,早年为贵家公子,见多识广,诗酒风流,人称吃精吃怪。他有魏晋时人的风范,放浪形骸,常到街头巷尾一些不起眼的小馆子中去进餐,结果却在山西路的一家小店里发掘出了一位名厨。此人原来是汪伪政权中江苏省省长陈群从福建带出的一位名厨,后厨师流落在外,开了一家小饭店维持生活。陈七先生品尝后,觉得此人出手不凡,就问清了底细。小石师得知后,也常带我们去品尝。一位名教授,带着四五个研究生,挤在一张简陋的小方桌上,真是其乐融融。

小石师品评书法,不但重个人风格,还重时代风貌,以为一代有一代的书风。他家里挂着一对史可法的条幅。我读高中时,正是汪伪统治时期,周佛海出了本《往矣集》,里面谈到他收藏着史可法临终前的一封家书。国破家亡之际,史可法临危受命,叮咛反复,心系家人。孤忠大节,千载之下令人景仰。后来我到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去参观时,看到墙上有一砖刻,上面正是那幅临终家书。我就此提问,周佛海收藏的是否就是原件?小石师说,史可法临终前的家书社会上流传很多,好多是他人模仿的。他家中挂的这两条字,也不是史可法的真迹,但当为晚明清初书家之作,因为该时期的书法就是这样。

胡小石 行书致阿庆大郎手札

书法上的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小石师举例说:像孔宙碑、张黑女墓志、流沙坠简、石门颂等书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留下的书法却代表了一代书风,足以说明一个时间孕育了该一时代的人物。这种见解,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小石师学问博大,书法上的见解只是其学术修养之一端而已。他曾应邀到各种学术单位作各种专题的学术报告,记得1953年纪念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时,南京大学于端午节前请他作了一次有关屈原的报告,他就提到了某位画家所画的屈原像冠服不当,当时听众中有傅抱石、陈之佛等人,均表示钦服。

清末民初的学者,无不嗜读《世说新语》,黄侃曾作有《汉唐玄学论》一文,广获时誉。现在的人提到章黄学派,一般都视为一个研究小学的群体,实则章、黄建树多端,即以文史而言,二人均重魏晋文学,故于《文选》《文心雕龙》等典籍尤为关注。

中央大学的这批教授中,黄侃自是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小石师与辟疆师与其同事多年,交往甚多,晚年教课或闲谈中,亦常叙及黄侃的一些轶事。

章太炎与黄季刚(黄侃)恪守小学方面的正统学问,不重金文甲骨,不过二人之间还有区别。章太炎对金文甲骨拒斥甚严,黄季刚则表示不可尽废,只是世传金文甲骨赝品太多,而当代学者又水平不够,还不足以进行研究。

罗振玉治甲骨,在日本印就《殷虚书契》后,放在一家书店内出售,售价奇高,好像要一百二十银圆一部,但学术界人如想购买,托朋友去向罗氏洽购,则可降价售出,差别甚大。

小石师很早就以治甲骨文名世,他的《甲骨文例》一文,学界均视为治契文文法的开山之作,因此他托人去买时,好像只花了八十大洋。黄季刚也托人去洽购,罗振玉一听是黄季刚来买,就给他个下马威,说你们师徒二人都说甲骨是假的,如今要来买书,想降价,办不到,要买就到书店中去买。黄季刚被他好好整了一下,只喊这个月可要勒紧裤带了。小石师结交多名人,言及此等趣事,可作学林掌故看待。

辟疆师号展盦,与黄季刚交情深厚。有一次,辟疆师与我漫谈往事,说是季刚晚年的文字,比不上年轻时的。我就提出疑问。因为照常理推断,人的年龄越大,越发成熟,水平也就会更高,黄季刚的情况怎么会相反呢?辟疆师笑曰:一个女人,大姑娘时,临出门前总要打扮一番,收拾得整整齐齐,老太婆了,光着屁股在街上跑,也无所谓了。

聆听之后,颇感他们那一辈人谈吐之时总有那么一种《世说新语》中人的味道,喜叙文坛往事,时而穿插小趣闻,谈吐可称典雅,时而又杂入一些放达不羁的词话。我想,中国文人向来推重魏晋风度,从我接触的人来看,小石师这一辈人最富这种特色,比他们低一辈的人,时亦可见一二,等到我们这一代人,魏晋风度之于知识分子,只能是在书本上看看而渺不可及的了。

(0)

相关推荐

  • 南苑 | 南京大学收藏的游寿先生书法

    1928年,游先生赴南京.随后,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 1932年,游先生大学毕业. 1934年,游先生重返南京,入金陵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国学研究班,再聆胡小石.黄侃诸先生教诲. 1936年,发表< ...

  • 游寿先生 | 回忆老师黄侃先生

    秦淮春水绿迢迢, 流尽华年旧梦遥. 欲说江南当日事, 老来残魄不禁销. --沈祖棻先生 <得介眉塞外书,奉寄十首>其二 人类一切学问,当以正德.利用.厚生为三德. --黄侃先生 黄侃先生生 ...

  • 元旦 | 《豁蒙楼联句》欣赏

    蒙蔽久难豁,风日寒愈美. 豁蒙楼联句 WINTER 1929年元旦,民国时期的七位名教授 在南京鸡鸣寺豁蒙楼上登高联句, 集体创作了一首五言古风, 世称<豁蒙楼联句>. 请手机横屏观赏 & ...

  • 课本上的“语文”两字,原来是他们写的啊!

    课本上的"语文"两字, 原来是他们写的啊!

  • 诠释经典 卓然自立——吴国亭

    生活处处都有美,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关键是否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语 01 为艺而生,为艺而乐 --作者/余一(不二斋主人) 2009年,杭州,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 ...

  • 在天地间卓然自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09 03:21 X [读书者说] 作者:孙国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 ...

  • 在天地间卓然自立——读《中国的人文信仰》

    [读书者说] 作者:孙国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位倔强的老人,苦心孤诣地撰写了一部著作,向世人介绍了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

  • 在天地间卓然自立——读楼宇烈著《中国的人文信仰》

    <中国的人文信仰> 楼宇烈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位倔强的老人,苦心孤诣地撰写了一部著作,向世人介绍了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

  • 《中国的人文信仰》:在天地间卓然自立

    1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位倔强的老人,苦心孤诣地撰写了一部著作,向世人介绍了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位老人,西方人盛传"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 ...

  • 胡小石临《乙瑛碑》(轴)

    一 这件隶书条幅所临的是汉<乙瑛碑>,书写于1959年,时胡小石年正七十岁.这是他的隶书达到化境之时的佳作,真可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作者在书写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

  • 刘自立【诗歌】慈母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慈母 文//刘自立(湖北建始) 床单撕成的尿片 兜走了整个奶腥味的 ...

  • 张伯芝教育孩子的方法自立自强

    张柏芝呆萌但是很坚强,一个女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就能看出她的坚强和坦然,正因为有这两个优秀的品质,所以张柏芝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张柏芝在节目采访中表示自己对孩子从来不会强迫他们的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会给很多 ...

  • 如果岳飞不听金牌圣旨,挥兵北伐或自立为王,能否活命?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来分享一位网友的见解:" 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小小的节度使都能自立为王 不要说什么封建主义 刘邦 李自成都能打下天下 岳飞绝对有这个号召力" 这位网友的见解,与您的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