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夏衣,白团扇子藕丝衫,细腰美人藕丝裳,藕丝能做衣裳?(李贺、元稹、唐·徐寅、陆游、宋·周紫芝、宋·杨万里、宋·赵文)

诗词夏衣七首:藕丝香且柔,藕丝衫子柳花裙

藕丝可以做衣裳吗?虽然荷花的根茎都有无数细小缠绵的纤维,理论上凡是纤维都可以织布做成衣裳,但是在江南水乡,盛产荷花的地方,从来就没有用藕丝织布的传说。想想也是,如果藕丝能够织成布,一定不会失传,因为荷花江南大部分地方都有,就地取材,比养桑蚕种植棉花的成本可低多了。可是从来就没有关于藕丝织布的记录。

但是唐宋两朝的诗词里,却频繁出现藕丝衫藕丝裳。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唐·李贺《天上谣》

能查到最早有藕丝裙的诗是李贺的《天上谣》,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以瑰丽的想象和文采著称,这是写的天上的仙女穿着藕丝一样轻薄的裙子,披着红霞一样的绶带,飘行在天上。这藕丝裙到底是他的想象还是现实中有所类似呢?一切神话都是现实的升华。

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

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

——唐·元稹《白衣裳二首》其一

但是中唐元稹时代,确实出现藕丝样的纺织品。你看这首诗明显是写夏天,因为题目就是写的白衣裳,所以这里的藕丝衫,柳花裙,都应该是白色的。而且立夏端午之后,有换夏衣的现实和风俗,柳花是柳絮一样的飘飞白色,那么藕丝想来是那种白色的轻薄半透明的纺织品。

唐朝的女子,上身穿着薄透的衫子,下身穿着飘逸的裙子,在家里点燃熏香,一种家常灵动是当时画家周舫画不出的灵动仙美。

她有理由嘲笑周舫,本姑娘美若天仙,你画得神仙都没俺仙气。

注意,元稹题目叫白衣裳,可见藕丝衫和柳花裙都是白的,只是白得轻柔飘逸。

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

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处)初缝。

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堕粉胸。

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唐·徐寅《尚书筵中咏红手帕》

这首晚唐的诗,写出了藕丝手帕的轻薄艳丽。三尺在古代大约一米,不够一件衣裳的布料,在尚书筵席上写这种纺织品,可以想见这种纺织品的珍贵。绫是一种轻薄的桑蚕纺织品,鹤绫,要么是指白色,要么是指花纹。

但显然,就算是绫,也是上等绫,因为只有一米见方,不够做衣裳,尤其古代的衣裳,需要大幅面料。这里说了,这是适合做手帕用的丝布,将它别在腰上。而且这个藕丝一样轻薄的纺织品,只适合放在手上,当泪帕用,裹香粉用,闲下来可以将它缠在手腕上。这个藕丝手帕不是白的,是染成了红色,在夏天,雪腕红帕,分外好看。

这里点出了最适合的场景,就是釆莲花的时候用来拗造型,仿佛现在旅游姐姐大妈们的丝巾,不过唐朝女孩最在意系在胳膊上,在莲花丛中,随着身体晃动和风吹,显出飘逸的姿态。

那么这里的藕丝帕,是一种桑蚕或者类似桑蚕纺织出的超薄超美的纺织品,虽然是红色的,但是细腻轻薄如藕丝。无论如何这也是半透明状吧。适合夏天的风情。

当然至少这个筵席上的红手帕是贵重的,是当作豪华礼物,客人有份,不少不多,一人三尺,弥足珍贵。

它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大概率是优等桑蚕丝。因为绫有着光洁的特征,而藕丝恐怕织成布,也不可能有这种感觉。

疏帘曲槛苹(萍)风凉,细腰美人藕丝裳。

绿藤水(纹)文穿矮床,玉指纤纤弹履霜。

——宋·陆游《听琴》

到了宋朝,“藕丝”纺织品出现在诗词的频率就更多了,仿佛是夏天女孩子的标配。

陆游写了几首有藕丝裳的词,裳,就是裙子,这可比唐朝的手帕布幅大多了,一条裙子用的布料往往用丈来计算。

这是夏天,女孩子穿着轻盈的藕丝裙子,越发腰身纤细,清丽动人,她在湖边的水榭里弹琴,弹着最优雅的琴曲《履霜》,如果这个藕丝裙符合场景设定,那白色的藕丝裙更符合人设。

很禅意很仙美,很宁静很清高。

陆游有一点好,他虽然辞藻华丽,但是并不喜欢铺排,有种节制的美,所以藕丝裙,我相信他是真的见到,是当时夏天一种高档的裙子。

彩鹢双飞雪浪翻。楚歌声转绿杨湾。

一川红旆初衔日,两岸朱楼不下帘。

阑倚处,玉垂纤。白团扇底藕丝衫。

未成密约回秋水,看得羞时隔画檐。

——宋·周紫芝《鹧鸪天·彩鷁双飞雪浪翻》

藕丝衫藕丝裙是夏天一种高档的裙子。你看看那夏天朱楼上纳凉消暑的丽人,站在楼上,用白色的团扇半遮盖面容,但是遮挡不了藕丝衣裳的身形,那是袅袅婷婷。她在做什么呢,有动听的歌声从不远的船上飘来,那歌声是男性的,充满感情,她忍不住观望,结果正好和唱歌的少年对了眼,结果羞得她拿扇子遮面,却又惆怅,两人歌声为缘,却无奈心动时,船行远。

想必那个少年也是如此吧。

这里的藕丝衫白团扇将一个玉样的少艾佳人,衬托得清雅玲珑。

那藕丝衫要么是白色,要么是夏装浅色,轻柔飘逸。

一户元无白板遮,两窗新染藕丝纱。

竹床品字排三只,睡杀山风醉杀霞。

——宋·杨万里《筠庵晚睡三首》

杨万里这首诗也有藕丝纱,他睡在有竹子的庵堂里,这里没有门,是开放式的,但是窗户上却糊着藕丝纱。窗户前摆着三张竹床,当黄昏时,斜阳打在窗纱上,呈现出美丽的霞光。这足以证明藕丝纱就是那种半透明的纺织品,类似红楼梦霞影纱,软烟罗。

但是通常的窗纱都是白的。

杨万里和陆游两人都比较清廉,如果藕丝纱太贵重,他们是不会享受的。那么宋朝的藕丝纱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

一首诗给了答案,不是藕丝。

采采山上葛,攀藤步岩幽。

上山逢虎狼,下山逢猕猴。

归来絺綌之,藕丝香且柔。

织成一片云,精绝鬼工愁。

入笥献君王,贡职民当修。

——宋·赵文《越妇采葛苦》

藕丝纱,是葛布。但是是最好最轻薄的葛布。南方的女子上山采集葛藤,要避开野兽,然后将葛藤带回家,经过捶打,抽丝,解析其中的纤维,最细腻的纤维才能织出像藕丝一样轻薄柔韧的布。织出的布料像云朵一样轻盈,看起来鬼斧神工。最好的葛布是用来敬献给皇帝的。

那么宋朝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这种高端的葛布,也就是藕丝布料,得以进入中产阶层,所以杨万里和陆游之流,还算承受得起。

这种布料适合多汗的夏天,轻盈柔软飘逸,能够将东方的形体美气质和夏天有机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藕丝衫藕丝裳藕丝帕子藕丝裙,有着藕丝的轻盈,但和真的藕丝没有太大关联。

那么藕丝纺织是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劳动人民从来就不愿意错过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只是藕丝虽然成本低,但是采集困难,纺织成布料,难以长久保管,实用价值不高,就淘汰了。

现在缅甸有用莲藕茎抽丝做成的藕丝布料,从环保角度来讲,物以稀为贵,但是这种布料成本高,且光泽度实用性并不好,是一种带着地方风味的工艺品,但并不适合做中国诗词里那种又薄又软的藕丝衫藕丝裙。

当代有很多适合夏天衣裳的面料,那种轻盈如雪,薄透如玉的美,也是当代的藕丝衫藕丝裙吧,让你穿出夏的风味和仙意哦!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轻解罗裳”的“裳”到底应该读什么?

    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是这样描述她秋日泛舟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

  • 河泊潭|诗词里的屈原庙 三闾祠 屈子祠 汨罗庙 屈子庙

    今专文选录历史中写在沉江地汨罗.汨罗渊.屈原潭的诗文.沉江地在今屈原管理区河泊潭春江嘴.此地离古罗城三十里. 河泊潭|诗词里的屈原庙 吊屈原赋 作者:贾谊 西汉 历史上第一篇吊屈原文.作者两次到河泊潭 ...

  • 【三江文学】《三月里的海窝子》文/ 墨兰雪 诵/童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江文学散文诗刊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298期 陪伴您每一天 < 三月里的海窝子> 文/墨兰雪  诵/童话  编/墨兰雪 春,还带着几分寒意, 门前那小溪, 已按耐不住它的 ...

  • 有一种美,叫诗词里的遗憾

    有一种遗憾,是明明相爱,却天涯相隔-- 有一种遗憾,是没有勇气,请你留下来-- 有一种遗憾,是一见倾心,却杳无音信-- -- 在人的一生是中,总会经历遗憾,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今天,我们来看看诗词中 ...

  • 诗词里的笑容,宛若春风

    古龙说:若是能让他人笑一笑,做一点傻事也是美好的. 微笑,就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让我们的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长恨歌> 白居易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 ...

  • 诗词║诗词里的美人,所谓古典美都在这里。

    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诗词中的那些女子,个个令人惊艳.中国古代诗词对女性十分偏爱,从<诗经>开始就描写了大量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或美丽,或多情,令人印象深刻.诗词因为她们的魅力 ...

  • 立夏 | 诗词里的五月,原来这么美

    悉数春夏秋冬,就五月最美.四月绵雨把五月的天空洗得剔透,没有尘埃,蔚蓝至极.瘦红肥绿的山川,把五月点缀的恰到妙处.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草木繁盛的五月,阳光和煦,清风醉人,所有的风景皆可入诗.让我 ...

  • 最难忘怀的是,诗词里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 ...

  • 立夏,送你最清爽的诗词(宋·赵友直、宋·苏舜钦、当代·吴藕汀、陆游、当代·左河水、宋·王令、杨万里、文天祥、孟浩然、唐·韦应物)

    立夏 品读最美立夏诗词 藤蔓遍野,荼蘼花架. 松窗竹户,素壁光影. 山水光中,无事一夏. 立夏,品读最美立夏诗词,清爽至极! 初夏,悄无声息的光临. 伴着麦香,伴着莺鸣,是这般的缤纷着绚丽,灿烂着热情 ...

  • 诗词里的美人,所谓古典美都在这里

    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诗词中的那些女子,个个令人惊艳 中国古代诗词对女性十分偏爱,从<诗经>开始就描写了大量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或美丽,或多情,令人印象深刻.诗词因为她们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