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课堂上的假问题

在读李西贵校长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有一篇文章叫《警惕活跃的课堂》,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有的课堂氛围特别活跃,学生的参与度特别高,在公开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回答问题的时间也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也特别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在对老师的满意度调查中,这位老师的满意度也是全班科任老师中得分最高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她所教的科目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最低的。
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新课标不是要求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吗?那么这位老师不是已经做的很好了吗,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是这么差?难道新课标要求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相违背的吗?
李西贵校长接着分析这位老师课堂上的问题设置,一节课设置了17个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是事实性的知识,学生直接看课本就可以,根本没有必要把它当作问题来提问,因为这是不需要思考的。真正有深度、重难点的问题有两三个,但是当讲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老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就一两分钟,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能照着课本上念,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比如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这本来是是重点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但是这位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引导,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本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点,老师没有抓住,或者怕学生思考太久,得出的答案和课本不符,或者耽误课程进度。
从李校长的分析中,我感触很深。
一个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成败。我们老师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要避免设置和提问一些假问题,比如事实性的问题,如时间、地点、判断题、填空题等,这些问题没有思想深度,不能触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李校长认为:提问应该是教师讲授和学生思考之间的纽带,应该是将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的契机。很多时候我们老师的提问都是为问而问、为答而答,这已经远离了发问的初衷。
李校长还告诫我们老师要经得住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考和思维交锋的课堂是不健康的课堂。
回想一下我自己的课堂,在问题设置上也犯过很多错误:
1.为了激发兴趣而提问。在问题的设置上有的时候会可以去追求“新”,在必要性上欠思考;
2.有些问题学生根本不具备能回答的储备知识;
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4.问题设置有的时候没有做到有所侧重,存在均衡用力的问题。
在以后的备课中,要懂得权衡在那些地方应该设置问题,那些知识点不需要设置,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那些活跃度高、学生互动多、热闹非凡的课堂并不一定是新教育理念要求的课堂,很多时候往往也是传统灌输式的课堂。
课改的精髓不是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是内涵的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