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37】张巧莉:【过年】(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本期编辑:张 小 鱼

执行主编:鱼儿姐姐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过    年
文/张巧莉
我们国家的节气多,每逢年节,都是吃字打头,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更是吃得花样迭出。孩子长大些后,不止一次问我,为啥一遇年节的习俗,最终都归结到吃上了,你看人家外国,一遇节假日就是花式狂欢,咱们的祖先得有多饿呀?我好笑地答:辛苦劳动换来的成果,当然得好好吃了,这是对劳动的尊重。
我们悠久的历史里历来以农为本,影响收成的客观因素太多,人们付出大量辛劳,所获却依然填不饱饥肠,因而年节的习俗里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主观祈愿。提起过年,对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来说,一直没有离开过这片热土,感触更是深刻。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对吃的向往被放大,加之当时小,对年的关注点就很有限。一进腊月,我就兴奋,因为腊月里,家里请裁缝师傅来做新衣,大人们是不是年年做我不清楚,孩子们是必做的,裁缝师傅上门,吃了一冬的玉米糁终于可以不配咸菜了,我与哥哥们都庆贺有炒菜可吃;新衣服做好后,紧接着就是磨“年面”,年面磨回来要先蒸一回馒头检视面的成色,那馒头比平时白了好多,又有嚼劲,可好吃了。年的味道渐渐浓厚。
吃完年面蒸的馒头,就盼着二十三扫屋子祭灶王爷了,这可是全家都要参与的重头戏。这天一大早,母亲做好早饭,喊我们起来,吃饱喝足后全家齐动手,先把厨房的一溜面缸挪出来,这既需要体力,又需要细致,面缸薄脆,要轻拿轻放,爸爸带着哥哥们干这活,妈妈挪油罐,指挥着我拿些诸如筷子笼调料瓶之类的小物件,妈妈也给我头上包了块她的大头巾防灰,感觉到自己也能帮大人做事,我像鱼儿般在房子与院子间快活地穿梭。扫房子除了扫灰尘外,还要用白土(当地泥土分黄色与白色)活成稀泥,把厨房墙壁等重刷一遍,白土和泥刷的墙干了后可亮堂了,家里真的是焕然一新,另外就是住人的房间,能看到的墙面都要糊上报纸(不仅仅是好看,在炕上玩的话也干净),这些既费时间又耗体力,我每次都是给妈妈帮忙,往报纸上刷浆糊。干完活爸爸和哥哥们休息会把东西挪回原位,妈妈马上烧水烫面,要做祭灶王爷的灶爷饦饦,我也很累,却赶紧帮妈妈拉风箱,因为这样可以最早吃到烫面油饦饦,烙好的油饦饦先挑三个,妈妈给酥皮上抹些蜂蜜,摆盘点香上祭,仪式完了后烙好的饦饦我抢先拿个吃,其余的拿给爸爸和哥哥们,妈妈总是最后才吃的。我认为给灶王爷献的肯定好,有次在祭灶爷后偷吃了献在灶爷像前的油饦饦,结果那口感好奇怪呀!问妈妈为啥要抹蜂蜜,妈妈说灶王爷吃了糖嘴才甜,只说好事,不说不好的事。还真是想当然啊!这时候可以说是年进门了。
接着就是蒸年馍了,二十五就有蒸包子的了,那时候,村里人在第一锅包子出锅后,都要给左邻右舍送几个,有人送包子来,我总是要先吃,吃完还要点评一番,不过最后一句都是:“没有妈妈包的好吃。”然后就是缠着母亲赶快蒸包子。蒸年馍又是一个大活路,先是蒸包子,菜包子、肉包子、糖包子、豆沙包,最少三锅,然后是过年走亲戚用的花馍和油角角(包着油馅的形状像牛角的馍,去长辈家时带一对),以及招待客人的馒头,油角角最费时间,首先面要揉到,其次馍比较大,一锅整不了多少,像我家门中亲戚多,又是晚辈,出门就要带油角角,长辈到晚辈家却不需要送,所以光是出门馍就得三锅,再加上准备蒸碗等待客用的硬菜,一般都得两天,馍蒸好了,我们的肚子也填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天就是准备年货。跟在大人身后,瞅着街道两旁的摊位,选个最想吃的小吃开口,这种时候父母总是比较好说话,吃了小吃的我心满意足,回来的路上拎着小布袋或小提篮的劲头都大了,对过年的期盼在小孩子们心里,已经到了最浓厚的节点。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兴奋的,这天大多数人都不走亲戚,孩子们起个大早,然后东家西家地叫玩伴,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显摆衣兜里的小炮仗,比较谁的糖纸更好看些……在村道里喊着闹着,渲染着年的气氛,这是大人们唯一不会催着我们帮忙干活的时候,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发自内心的欢乐,这对大人而言才刚刚开始的年,对我们而言已告一段落。
过了正月初五,被挑中的孩子们就参与元宵节的社火训练,没被挑中的孩子就自愿做陪练,无论是踩高跷、跑旱船,还是走芯子、大头和尚、舞狮子,训练的孩子休息时,陪练们就轮番上阵,演练一下,有时就有指导老师看着陪练的某个娃娃练得挺好,又提名转为正式参演者,这就更激起孩子们的好胜心,练得更用心且劲头十足。到元宵节那天表演的时候,我们这群孩子能跟着表演队跑几里路,连吃饭都能忘了。
那时候生活多穷苦,对大人们来说,为了过个好年,得埋头苦干再加勒紧裤腰带,但那种忧愁没有根,他们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生活亮堂而整洁。孩童时的我们也常常会感到饥饿,可回首往昔,记忆里都是曾经的欢乐。
时代在发展,现在过年,新衣服分分钟就可以搞定,房子也由过去的土木结构变成砖混结构,再铺上地砖,贴上瓷片,哪里还有尘土的影子?更别说吃的,平常哪顿不比过去过年吃的好?因而,对年的期待比起过去淡了许多,那过年真的淡了吗?不!
现在购物方便了,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大量采购,但腊月里,水果坚果的销售明显火爆,鲜花,也渐渐成了年货的新宠。年货的置办不仅多了营养均衡并健康的标尺,不浪费前提下还要保证新鲜。拜年形式更为多样化,特别是受去年和今年的疫情影响,不少人觉得自己过年挺新鲜,少了过去的暴饮暴食,逢年胖几斤也就成了渐去式,年节期间锻炼不间断,就近出游,接近自然,不经意间花儿含了苞,柳丝吐了绿,碧水荡起波,树干儿泛了青……人也觉得活泛多了,春节,接春么!耳畔似乎又响起父亲的声音:闺女,跟爹去地里拔草,麦子拔节就进不了地啦。只是现在,很难感受到那么新鲜的青草与泥土夹杂的气息了,父亲说那是期盼好收成的喜悦味道,它那么自然地混在年的味道里。
吃穿住行都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变迁,过年,庆祝的方式有了变化,过去,是满足口腹之需,表达对丰收的期盼;现在,是放松身心,调节自我,为以后的努力充电。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追求,这不正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吗!我们在传承中发展,使生活之舟往我们想要的方向驶去。
过年,每代人都有他(她)烙于灵魂的记忆,都有自己想要寻求的最佳宣泄口,我,是否也能站在那方土地上,闻着泥土夹杂青草的气息,感受春于年中轻轻悄悄地渲染大地,也渲染我的发梢眉脚,从而迸发出生命的感染力?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巧莉,西安临潼人,中学教师,喜欢读书,热爱创作,以发现美、分享美为己任。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 张巧莉:【想你有多美】(诗歌)

【三秦文学】张巧莉:【老  屋】(小说)

【三秦文学】张巧莉:【千层浪】(散文)

【三秦文学】张巧莉:【离场】(散文)

【三秦文学】张巧莉:【阅读——涵养灵魂的习惯】(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书    江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润    隆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