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酷的小品,藏着最狠的影后
原创 笑榴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1周前
编辑:判官
赵丽蓉老师最出名的小品作品有两个,一个是《如此包装》,一个是《打工奇遇》。
啊六月六 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
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儿
你说难受不难受 你说难受不难受受
以上是一段文字吗,不是,它是一段评剧Rap,基本上你一看到大脑就开唱了,这就是集体性巴普洛夫效应。
民族文化共同体缔造者—赵老师
真(二声)是个棒槌
赵丽蓉老师和央视春晚互相成就,春晚初创时期,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是春晚第一个正式小品节目,从他们开始,语言类节目登堂入室,成了春节晚会的台柱子。
80年代,陈佩斯化名陈小二,在春晚舞台上吃面条、拍电影、烤羊肉串,早早成为红遍全国的喜剧明星。彼时赵丽蓉老师还在跟着评剧剧团四处演出,偶尔客串电视剧。而在东北铁岭,赵本山正靠摔三弦在东三省崭露头角。
1988年,赵丽蓉老师登上春晚舞台扮演一位英雄母亲,“司马缸砸缸”之后,赵老师成了全国著名的唐山老太太。两年后,赵本山靠姜昆引荐走出铁岭来到北京,正式开始春晚生涯。陈小二也和朱时茂继续搭档演小品,喜剧三巨头这就齐聚春晚。
虽说90年代神仙打架,但牛还是老太太牛。除了国民度,在赵丽蓉老师上春晚期间,她力压两个后辈拿过两次小品一等奖,这是硬指标。
后来陈佩斯因为版权官司和央视闹掰,赵老师也病逝离开舞台,赵老师离世后一年,铁岭本山子《卖拐》横空出世,成了下一个小品王,那是后话。总之,赵丽蓉在春晚舞台上就是难以逾越的高山,不在春晚舞台上就是永远的小品太皇太后。
赵丽蓉老师在小品里很多时候是英姿飒爽的话事人,一张嘴是进步的价值观点,一抬手就是昂扬的精气神。
而更多的时候,她的形象是憨厚朴素的,她经常以一个懵懂的老太太的身份误闯进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世界,且用她特有的劳动人民智慧和一嘴接地气的唐山话解构现代逻辑,于是冲突产生,喜剧效果也从这里诞生。
“四大天王头一王就得说是托塔李天王”
然而!一口唐山话的赵老师竟然不是唐山人,她生在宝坻,按籍贯说是天津人,但她出生时那里还属于直隶,所以理论上赵老师处于一个河北人和天津人的叠加态。
河北实惨,这么多年我们河北只有一个窝囊土鳖之谜,好不容易出过一位德艺双馨的唐山艺术家,原来还被划到天津去了。崩溃了。
春晚演出十年,赵老师的小品有个算个都是顶级水准的作品。春晚处女作《英雄母亲的一天》,搭档侯耀文,俩人用传统相声技法,三翻儿抖包袱,铺垫平稳,最后一个“司马缸砸缸”响得恰到好处,成了经典传奇。
错咧 你错咧
《妈妈的今天》讲新时代独立老年人勇敢追求自我,我们赵老师一身红衣站在台上,运动服穿得英姿飒爽,容光焕发地大谈探戈,一脸本老太太最酷。小品还顺带普及了探戈,探戈启蒙,一听就会,这叫堂格儿。
堂格儿揍是堂啊堂格儿走
《如此包装》经典数不胜数,“嗨”“嗯哼”“六月六”“麻辣鸡丝”都自带音效,是不知道不是中国人的民间常识,更别提那段击中灵魂的Rap。《打工奇遇》更热闹了,从头唱到尾,还搭旗袍走秀、书法表演,喧腾喜庆,看得眼花缭乱。
这两个小品出名,因为确实水平高。作品背后,编剧是石林、沈永年,导演是由二群,都是舞台上浸淫话剧多年的老艺术家,区区小品更不在话下。比如说《如此包装》,十二分钟,矛盾密集,戏剧结构工整,冲突层层递进,伏笔前后呼应,越看越好看,这就是教科书式的小品作品。
那时候艺术家还普遍受到尊敬,艺术创作第一诉求永远是一切为了好作品,所以基本上好的小品都是能流传十数年的经典。赵老师本人也一直在求新求变,总要革新小品形式,春晚十年,她敢想敢做,流行的花样都玩了个遍,在小品里学相声抖包袱、跳探戈,玩传统的有评剧歌舞、中国武术,玩现代的搞唱跳Rap、英文歌。
那么多新潮前卫的大胆创新,竟然都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反观现在的春晚小品就爹味过重,多好笑最后收尾也要教你做人,难道天天听领导讲话听不够吗,还要到小品里受这鸟气?
回想美好的90年代,春晚初创尝试期,整个创作环境相对宽松,还有名编导buff加持,赵丽蓉老师也锐意创新,所以小品都花团锦簇异彩纷呈,留下的作品个顶个经典。天时地利,正是小品的黄金时候,赵老师举重若轻的天才表演也给作品注入了灵魂,总之就是一个好。
welcome to 靠山屯儿
赵丽蓉老师就只小品演得好吗?
其实她是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
赵老师春晚之前是唱评剧的,一路摸爬滚打,后来给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做搭档,50年代赵老师风光无限,荀慧生说她是“一人千面,当之无愧”,尚小云给她题字“雅俗共赏”,梅兰芳曾经送给赵老师一张自己的照片。
赵丽蓉和新凤霞
你以为赵老师小品最牛,其实人家老本行更厉害,赵老师在评剧里唱彩旦,还创新了彩旦的唱腔表演,早几十年她就在戏曲这行出过头了。
赵老师还拍电影,当过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前几天桃厂说过她的《过年》,《过年》说尽了中国家庭亲情关系那点事。
葛优、梁天、六小龄童在这部戏里是各种意义上的小配角,赵丽蓉和李保田两个大佛表演上把别人狠狠碾压。这部电影在金鸡、百花、东京电影节上都拿了不少奖,也有很多话剧版,是千锤百炼的好本子,表演也无可挑剔,去看就完事。
赵丽蓉老师还有一个经典电影,就是《孝子贤孙伺候着》。
《过年》还很苦涩柔情,到了《孝子贤孙》,看到演员配置:赵丽蓉、魏宗万、陈佩斯就已经谢谢在笑了。
魏宗万
这部电影是一出很大的荒诞喜剧,情节不复杂:陈小二(还是陈佩斯)在民政局做管白事的,响应政策推广火葬,小二舅舅(魏宗万)是民间做白事的,捍卫土葬风俗,俩人争斗不休。
母(赵丽蓉)老传统怕死后被儿子烧掉和舅舅合谋假死,检验儿子孝心,陈小二摆灵堂运棺材找大神婆一通折腾,然而关键时刻情节忽然脱线,几队人马在送葬队前乱斗,最后老太太被迫自己从棺材里炸出来了……
这个戏是全员戏精,里面还有倪大红、丁嘉丽、李明启、刘江。
陈佩斯和倪大红算是表演大师了吧,但在这部戏里就被比下去了,魏宗万举手投足都不露表演痕迹,俩人站他旁边就显出僵硬生涩来。老油条魏老师是不露痕迹,但赵丽蓉老师就更高一级,返璞归真,人戏合一,叫观众分不清这里面有多少是她演的,多少是她自己,最后已经没有赵丽蓉,只有一个陈老太太。高级,这就是表演天才,天生的演员。
更可怕的是,赵丽蓉老师不仅是天才,还是一个努力的天才。
赵丽蓉从小就跟着剧团跑,文化程度有限,并不识字,演谢铁骊版《红楼梦》,她看不懂剧本就买小人书,听讲课,背后下功夫琢磨刘姥姥的性格。
拍《过年》的时候,赵老师的儿子盛福春说老太太连擦眼泪用手心还是手背都会反复设计。演小品,赵老师不识字,更不会英语,台上能写“货真价实”、唱英文歌,都是台下费的无数苦工,那会儿她可是六十多了。
《如此包装》的“你说难受不难受”是带病硬上的真实摔倒,后来赵老师身体更差,肺气肿、关节炎一身病,还是坚持排练演了《功夫令》。天赋、勤奋、坚韧,一个天才表演艺术家背后是这些。
悍匪姜文超喜欢赵老师,推崇备至,说她是“一流的演员”,“就说你甭管带着什么心情,甭管对她有什么样的看法,您看她演戏,忘了,自己什么都不是了。我佩服。我就是爱老太太。”
文文和老太太还聊过一定要演对母子,这后来成了二人的遗憾。
还有一个遗憾,黄蜀芹曾经要拍一部讲老年人跨国恋的温情电影《嗨,弗兰克》,男女主演她牵线的是赵丽蓉和格利高里·派克——因为赵老师说他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偶像,够破次元吧。然而后来赵老师病重,肺癌入院化疗,在开机前一个月意外离世了。
唐山公主×美国记者
回看赵丽蓉老师的一生,其实也是充满遗憾的。
赵老师的前半生都是评剧,从河北到东北四处演出,靠彩旦在戏曲界立住脚,然而没几年丈夫就被打成右派病死在农场。60年代,评剧成了四大剧种之一,评剧院演出不断,赵老师也再婚走出伤痛,她还有了日思夜盼的女儿,可惜女儿生下来是脑瘫,多年精心护理还是没留住她。女儿离去、继任丈夫离世都带给她以重创,她把这些都藏到人物后面。
老师演戏好,人物真实,因为她是真正从生活中走出来的苦难艺术家。
赵老师和她的小品形象一样,憨直单纯大智若愚,生活的苦难都是艺术的养料,她乐观豁达知命乐天,六十岁走红,就用人生最后十年大放异彩,创造出数个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她是最亲切和蔼的老太太,是人人都爱的赵丽蓉。
2000年,老太太因病离世,追悼会办在北京。《南方人物周刊》说当时老太太灵堂院外的街道上站满了人,八宝山上为她送行的人成千上万,还有沈阳群众自发请愿不要火化她的尸体,请求“留住赵丽蓉”。
老太太确诊肺癌时,交代儿子“我要到老了,你可千万,你要给我藏起来……”,因为她觉得“我这形象在人家心目中老是好的形象,老是好的一面,老是特别健康的,一个活泼的赵丽蓉”。
确实留住了,赵丽蓉老师,您永远健康活泼,一想到您,就欢乐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