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四十年来奇怪的男女恋爱变迁史
今天的男青年很羡慕四十年前男女恋爱成本低,那时男女恋爱一般选择压马路,就是男女未婚青年一起逛大街,选择热闹的商业街无目的的散步,关系熟悉了才到清净无人的街道散步,看到熟人马上把拉手分开,走累了就各自回家,极少数晚上散步太晚了看到热气腾腾的烘山芋摊位停下来,男青年化几分钱买二个栗子山芋吃完各自满足回家。
苏州大概在七十年代开始,有的男女青年恋爱是经中间人介绍的,第一次见面往往安排在苏州的园林里,当时拙政园门票是五分钱,狮子林是三分,男女进入园林后去里面茶室喝茶,当时上好茶叶的一杯茶是一角钱,条件好的男青年提前买好一袋大白兔奶糖和一包话梅零食,已经很气派很讲究了。
大概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中期,男女青年谈恋爱流行一起看电影(黑暗中可以摸手),因为当时的好看新电影和外国爱情电影出来很多(追捕和叶塞尼亚等),所以星期六晚上的电影票特别吃香,观前街小公园里有固定的黄牛加价二毛钱贩买电影票,一边站着一边吆喝:当场票和夜当票(指当天夜里的电影票),当时的小伙子都喜欢买夜里的电影票,因为看完电影后可以借口安全问题送女孩子回家,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认识女孩子的家庭住址,另一方面可以有所表现。
大概到八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电影院附近出现了一批咖啡馆,时髦的青年男女流行到咖啡馆喝咖啡谈恋爱,当时喝咖啡绝对是高消费,二个人喝二杯咖啡来一小碟零食可能要一周的工资,那个时候的时髦男青年在咖啡馆有标配的形象,一套外来西装,一个进口打火机成,一包外烟,头发烫成爆炸式,当时老城曾问一个烫爆炸头的朋友是觉得好看吗?他说显得成熟,可以吸引肤浅的女孩子,咖啡馆也是男女分手谈条件的地方,往往二个人谈分手条件,边上几桌都是二位男女青年的至亲好友在等待帮忙。当时的分手费很低,有的男青年化几十元人民币就搞定了。
九十年代起恋爱男女流行到饭店约吃饭谈恋爱和唱卡拉欧开谈恋爱,大厅散座一杯茶二十元到五十元不等,转各个散台点歌唱歌,十元一个或二十元一个不等,根据歌厅的档次,有条件好的去包厢唱歌,二个人一晚上一个人一个月工资报销,当时好像包房费是一个小时一百二十元,包厢的好处是比较私密性强,便于男女青年进一步发展关系。
九十年代起同时流行营业舞厅约会,前提是男女青年都喜欢跳舞,然后可以借跳舞的机会合法触摸对方,当时如果一个男青年能熟练的跳华尔兹和吉特巴绝对能成为一部分喜欢跳舞女青年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有二男二女各自去舞厅跳舞认识后做搭子,最后都成为夫妻的。
进入新世纪后男女青年流行去夜总会谈恋爱,或者去卡座喝洋酒,或者去迪斯科广场蹦的,卡座的一瓶洋酒从六百到数千不等,没有实力的青年一月最多去一次,于是出现了刷卡谈恋爱一族,用信用卡消费谈恋爱超前享受。
有的青年男女选择外出旅游谈恋爱,因为通过几天的近距离观察可以更深的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是否合适,部分有超前观念的青年男女甚至玩起了素炮,但玩素炮的其实风险很大,任何一方反悔都难以收场。
历史到了今天恋爱的过程被缩短了,对于男青年来说你能晒出房产证和车证你就基本能收获恋爱了,而且很多九零后男女已经习惯宅在家里上网,他们连恋爱的过程都想省略,他们选择网上交友平台进行网恋,这种网恋的风险很大,是异地的都不太靠谱,线下见面时由于女孩失去了网络美颜的功能而显露本相引发很多矛盾,当然网恋修成正果的也有不少。
从青梅竹马到一见钟情,从父母之命媒人之言到长期的工作中结成的革命友谊转发为革命的浪漫主义爱情,历史好象一直在进步。
未来的青年人到底会推崇哪种恋爱方式?是新同居时代试婚吗?是新时代素炮约会吗?是电脑大数据随机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