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居士】​消失的山村

文/东山居士

消失的山村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昔日的杨家岭,屋舍俨然,水秀山青,梯田层层,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男女耕作,怡然自乐。好一派田园风光,桃源景象。如今一片废墟,杂草丛生,田地荒芜,不见人影,更无狗吠鸡鸣,且闻鸟啼兽声,满目草木菁菁,泉水淙淙。这里的一切农耕文明,山居生活统统被现代潮流席卷成为历史烟云,这里的田园住地也被还原生态,回归自然。恢复原始的状态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掩盖得好像往事不曾发生,人烟不曾来临,一切迹象似乎都荡然无存。真乃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只有那杂草丛生的石阶小路,若隐若现着往日居民劳作求生的行动轨迹;以及那高大的石砌田坝,一层层,似登云阶梯,逐级而上,它见证了杨家岭的兴衰,人世的变换。

杨家岭座落在三面环山的山坳里,地处狭长的山腰高塝,西边紧挨峡谷溪流,三个屋场顺斜势而下,依次处于上中下,间隔一里左右。

当年,杨家岭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四季忙碌。地里种小麦油菜瓜果,田里种水稻疏菜生姜。春夏一片碧绿,油菜花香;秋收一片金黄,瓜果飘香,呈现丰收景象。

收割上岸的农闲时节,便是上山砍柴斫树的时候。山坡处处听见他们的砍伐之声,山洼处处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幽静的山林喧嚣起来,寂寞的山路热闹起来,山下的人们也乘农闲上山弄柴火,凑热闹赶集似的,成群结队,行人不断。这队人马挑着满满的枞茅担子,浩浩荡荡地盘旋下山去了,另一支队伍又扛着冲口(挑柴工具)鱼贯而来。就这样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仿佛市井街道一样兴旺,一直旺到年根。

山里人与坂上人在这蜿蜒曲折中交替,在李家冲十八弯中擦肩而过。山里人挑着担子就是挑着光阴,挑着岁月,卖柴买米买油盐,换来明天的生活,明天的着落。坂上人来回奔波也尝到山里人的艰难困苦,感同身受。

这时,杨家岭的山村里也沸腾起来,狗们忙着招呼一批又一批打柴的过路客,“汪、汪、”地叫个不停,大山的回声不绝于耳;远远近近的男男女女歇完担子,在路旁人家进进出出讨茶要水;大娘大爷们满腔热情笑脸相迎:“喝茶、吃饭。”打柴人哪有功夫,只是连连称谢。路远的人们自带饭袋,在途中烧火加热即食,填饱肚子就赶路,唯恐赶不着家呀,毕竟有十几、二十里的路。天不亮就起床,长途拔涉翻山越岭来打柴,到日落西山天黑才回到家。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迈着沉重的步伐,汗水湿透衣衫,为了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啊!

山里人靠山吃山,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都是大山的子女。只要他们勤勉努力,大山自然慷慨赋予;只要他们顽强奋斗,大山定会不负苦心,让你劳有所获,得偿所愿。它不仅能让山里人获得衣食温饱,还提供山下人烧火做饭的燃料,也能解决山里造房材料运输的难题。大山仿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山里人建造房子,砖块瓦片不便运输,他们便就地取材,挖黄土印砖做瓦,因地制宜筑窑烧就。程序十分繁琐,途径特别艰辛。黄土很金贵,要到后面山上去挑,经过二里地的陡峭山路,弯弯扭扭,上上下下,一堆材料来之不易,非一人之功能成。所以制砖制瓦造房子这些大型工作,大家都是齐心协力男女老少齐上阵,组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团队,今天帮你家运土,一担接一担犹如蠕动的长蛇,人心齐泰山移,一天就聚成了一座小山;明天帮他家印砖,我制坯子,你放码,大家都传运,人多力量大,大功又告成。做瓦则要专门的师傅操作,把泥和得透熟,切割成长片,再把泥巴片子朝瓦模上一围,就用弯抹子沾水来抹,左手随着右手的节奏转动,抹得光滑平坦了就用距针一划,那么一筒瓦片便做好了。脱掉模套轻轻放立在平整地上晾晒,脱模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倒掉就会作废。晒时防止雨淋,雨淋就会毁于一旦,前功尽弃。晒干还要一块块掰开聚拢,整齐地放在棚子里,等候入窑备用。

做砖瓦的工作都是很麻烦的,但是山里人以他们顽强的干劲,吃苦耐劳的毅力,制作出那么多珍贵的青砖黛瓦,建造他们的青砖瓦房,营造他们温馨的家,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这种精神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对美好事物的创造。山里人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遗余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能把上千斤的水泥杆子抬上山头,自发地解决通电照明问题。路途遥远,山势陡峭,树木丛生,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披荆斩棘,流血流汗,迎坡而上,勇敢顽强。把电牵引到杨家岭的各家各户,从而照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照亮了人们的生活。这是团结协作的伟大壮举,这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光芒,叫人叹为观之,让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像。

对幸福与美好的追求,永无止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山里的年轻一代有更远大的追求,他们出外打工谋生,创造更大的利益价值。城市的繁荣,财富的积余,让山里后生理想飞扬,向往着外面多姿多彩的生活,向往着便捷的交通场所,为了孩子的未来,也为了生活的方便。他们携老扶幼终于走出了大山,在二十一世纪初,陆陆续续分别迈向了县城、城填与街道,过上了市民的生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跨越了落后到先进的距离,跨越了困顿到发展的空间。他们告别了故土,告别了曾经用血汗凝结的青砖瓦房,告别了那里的一草一木。杨家岭,日渐荒凉,走向沒落,走向消亡。

时代潮流,势不可挡。这是山里人发展的进步,又是大山的悲哀。偏僻山区的命运始终敌不过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地脉人气散尽,杨家岭人,是喜耶?还是悲耶?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作者简介:东山居士,本名梅新海,安徽宿松人,文学爱好者,作品见诸微刊。
(0)

相关推荐

  • 茶道一线天 朱坤

          房东王亚军这几天总是在忙,大山村里每一个人都在忙,他们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爬很高的山,原来这是采集高山云雾茶的最好季节.         出了村,在大山密闭森林里,细心观察,就会看见树与树 ...

  • 流过山村的河…… 作者/程占全 演播/郭战

    "秋染华山"主题作品选 [总第280期]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 ...

  • 爱在白云深处II冰耘

    爱在白云深处 ☆冰耘 --穿行于中源山乡文化旅者的真情告白 大山,绝非我土生土长的根,但牵系着我情和爱的藤蔓,我喝着鄱阳湖水长大,铸就了农家子弟的本色.山水融合,构成了我这位北漂艺人对走进大山的一种饥 ...

  • 山村大叔上山砍柴捡回2只小野货,能看家护院,千元不卖

    山西省 中条山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也许名不见经传,可是深山之中原始森林覆盖面积很大,野生的动植物很多,特别是近些年当地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加强,退耕还林后山脚下森林面积也在持续增多,散居在大山之中的山 ...

  • 埭头,一个正在消失的山村

    埭头古村位于大若岩镇境内.古称埭川或埭谷.埭头古村建于元代后期,背依九螺山,面对梧山,为陈姓聚居之村落. 1.从岩头到埭头并不远,一路风景不错. 跟着导航下了九黄线西转,显示目的地已到.眼前是一条颇为 ...

  • 【东山居士】​吊袁公隆平

    文/东山居士    吊袁公隆平    躬耕探究稻田边 暮暮朝朝不得闲 但愿众生皆得饱 欣尝苦累作甘甜 百折造就杂交稻 一手撑开粮食天 饥饿杳杳今不见 感恩稻圣万千年 作者简介:东山居士,本名梅新海,安 ...

  • 【东山居士】​瘌 痢 小 记

    文/东山居士    瘌 痢 小 记 过去少西药,民间多瘌痢.瘌痢者,头癣之所致也.癣疮生于头皮之上,毛发之间,小者形若刺头,大者状如坟丘,滋长连绵,泛滥成灾,祸及满头.其端冒浓出血,腥臭难当,蚊蝇萦绕 ...

  • 【东山居士】​樱 花 颂

    文/东山居士    樱花颂 天生丽质色如仙, 不爱瑶台爱世间. 树树枝枝齐绽放, 争留美丽在春天.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观感 如烟往事已非同, 犹听前方炮火声. 渡过长江圆国梦, 英雄不见遍春风. 清明 ...

  • 【东山居士】难忘阿猫和阿狗

    文/东山居士 难忘阿猫和阿狗  母亲在世时,从来没有停止过养猫和狗,在养猪.鸡.鸭.鹅.牛的同时,决不会少掉猫和狗的一席之地.从养猫狗的历史和对其付出的心思来看,它们二位要占我家畜牧业的半壁江山. 猫 ...

  • 【东山居士】怀念贺玉华老师

    文/东山居士    怀念贺玉华老师 贺玉华老师是位美女教师,那个时候三十来岁,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仍是阳光明媚,青春亮丽.白晰的皮肤,圆润的脸庞,一笑如花开,一对小巧的酒窝点缀其间,更是美丽不俗. ...

  • 【东山居士】从“狗喊三哥”谈起

    文/东山居士    从"狗喊三哥"谈起 狗喊哪个?狗喊三哥.三哥哪不进来?衣裳破啰.哪不补(一)下?不得老婆.哪不讨个?不得好个.哪不(泥巴)捏一个?怕雨淋脱啰.哪不(木头)雕一个 ...

  • 【东山居士】狗 捉 老 鼠

    文/东山居士    狗捉老鼠(童话) 话说小猫伶俐正在逗刚刚抓到的一只老鼠玩,一会儿用两爪把它抛到半空:一会儿又观察动静,待老鼠爬动准备逃命时又迅速逮到它继续戏弄--小狗乐乐路过,见到小猫玩得这么开心 ...

  • 【东山居士】小孩也好玩

    文/东山居士 小孩也好玩  小孙女月儿是一岁出头的小幼崽,一无所知,成天只知玩和吃的小家伙,生得天庭饱满,脸蛋丰润,二目晶晶,嘴儿小唇儿薄,鼻儿精巧,活脱脱就是鲜嫩欲滴的苹果一枚,令人油然而生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