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百年楚洲记忆】怀念一位援越抗美的老兵

年前,婆婆在整理公公旧物时,理出了几样公公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时的物件。婆婆翻拍着这些留有岁月痕迹的旧物,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中。我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想着在之际,写写这位援越抗美老党员的故事,让文字来留痕,让我们的后辈们永远铭记这位可敬的老兵。
2018年7月,这位60年代援越抗美的老共产党员,曾经历枪林炮雨的洗礼却敌不过这场猝不及防的肺癌的折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念念不忘,他是一个军人,是一个当过兵,打过仗的老党员。
回忆是伤痛的,三年的匆匆岁月中,我更怕触摸这份远逝的哀思,也怕笔下的文字无法承载对老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说来也遗憾,曾经的那些年对于公公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却不曾细细回味,细细思考。而此刻的夏夜,怀念的心情如潮般涌来。静坐灯下,敲击键盘,一点点拾起那位老人可敬可佩的故事。
公公在1940年出生于清港镇下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里兄弟姐妹6个,他排行最小。公公的童年生活很艰辛,10岁才开始读书。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虽家里穷没有钱买油灯,但他经常在月光下读书做作业,有时在烧饭时借火光读书。所以读书成绩好,还跳级的。但在13岁那年,家里兄长分家,他和生病的母亲一起生活。白天干农活,同时又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得不辍学。
公公从小就有个军人梦,手握钢枪保卫祖国。1958年11月,他19岁如愿应征入伍成为一位光荣的海军,部队驻扎在路桥机场。后来组织派他去青岛海军政治学院学习两年。慢慢的,他从一个新兵磨练成长,从担任班长、排长到指导员。1961年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公公所在的原连队整编,他担任部队修理所指导员,作为海军高炮团的战士奔赴越南战场。1968年他成了一名援越抗美的国际主义战。   

以前,公公和我们说起他苦难的童年,总是云淡风轻的一笑。但他最自豪的是和孙辈们分享自己60年代那段惊心动魄的援越抗美经历。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战士们时时有牺牲的可能,但他们作为共产党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不怕牺牲。

援越抗美的亲身经历已经过去50多年,公公也从当年的青年战士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对当年的情景刻骨铭心。孙辈们最喜欢听爷爷讲过去的英雄故事。援越战争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美国空军整天在越南北部空袭和狂轰乱炸,令人胆战心惊。不仅战争异常频繁、激烈,而且条件和环境十分艰苦:直升机群,燃烧弹,子母弹,热带丛林等等,与美国军队进行的是殊死较量。听公公说起,他曾有二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一次,美军的几颗炸弹袭来,炸毁了防空洞,公公幸好及时逃避,险些被炸着。一次,在越南发高烧三天三夜,不省人事,于是回国在部队医院治疗。治愈后,他又一次义无反顾的奔赴越南战场。一年零三个月间,他曾参加过大大小小33次战役。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击落美军飞机97架,击伤170多架,沉重地打击了美军侵略者。后来,当年恶劣的环境让公公落下了“战争后遗症”,但他总是一笑了之。每次听他说起那段血与火的经历,我们都在心里暗暗为他自豪!

1969年10月,公公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后就退伍回家乡,安排在yh县dl机厂。在一线生产车间里,他默默无闻地工作,始终保有军人的底色。就这样一种信仰的坚持,公公走出了农家,在美丽的楚门小镇安家。1999年公公退休了,他大展部队学的厨艺活,甘当我们家里的“烹饪师”,卖菜做饭全包了,让婆婆乐的清闲。随后又开启接送孙子上学的工作。这位闲不住的老党员,在家闲着也没事,又想着要发挥余热,他常常会给左邻右舍帮忙当大厨,十来桌的酒席可以一个人搞定,而且色香味俱全。至今,我们常常会念着他做的美食。

这位闲不住的老党员,又和好友老党员李爷爷一起,在楚门镇文化城义务开设“老年人娱乐室”。整天负责专门为老年人放映战争片和戏曲片,供人们娱乐。他们还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买唱片、投影仪等。每天背个装有“投影仪”的大包早出晚归,婆婆常不理解而责备他是瞎忙乎。但公公却笑笑说:“我这也是上班工作呢!”就这样,公公风雨无阻,每天准时“上班”,而且一干就是10年。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但是却乐在其中。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螺丝钉精神吧!

清晰的记得2010年夏日的午后,公公从楚门文化城放录像回家路上,看到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不小心掉到水里,当时没有路人。于是公公就大声呼喊:救命!有人掉河!快来救人!从远处跑来一个年青人马上跳下去,公公和年轻人一起救起那个妇女,当时那妇女不省人事,于是公公赶紧采取急救,用部队学来的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幸好抢救及时,落水者脱离危险,公公也默默的不留名转身就走。那些年,公公曾多次被评为楚门镇居委“优秀共产党员”和“道德明星”。

如今,每每听婆婆说起公公的故事,我的眼眶就会不由的噙满泪水。记忆中那个瘦瘦的,满头白发,皮肤黝黑但很精神的老人,他那非常人一般的经历。那个血雨腥风岁月里的援越抗美故事,如此真实地出现在我身边。家里那块小小的“光荣之家”牌匾,承载着是感人肺腑、激励成长的光荣历史。公公是那么的勇敢,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的骄傲,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精神财富。
那日,我和儿子聊起爷爷的故事。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为爷爷的不平凡经历而自豪。儿子不忘爷爷待人的和善和对事的认真。爷爷的话,他也牢牢记得:学习要主动,学到的东西永远属于你自己。一个普通老兵最朴素的话,让后辈受益匪浅。我欣慰,儿子的成长,是老党员爷爷给他的激励。
公公身上那份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我们子孙辈唯有敬佩和传承。公公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不凡的一生。之际,我们学百年奋进史,做信仰传承人。我的公公,老公的爸爸,儿子的爷爷,我们家这个普通的有着60多年党龄的援越老兵,他那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我们将代代相传。
(0)

相关推荐

  • “皮匠”爷爷

    "皮匠"爷爷 □苏苏       古有一说"三个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皮匠也在智多星之列呢.  过年回家,当一群爷爷辈的老人对着四岁的闺女说:皮匠呢,你家皮匠 ...

  • 失忆的公爹

    □李仙云第一次得知公公有病时,是我与丈夫刚结识不久.当他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述与父母的故事,我随口问了句:"那你父亲现在还好吧?"他一下子怔住了,随即黯然神伤道:"他患了阿尔 ...

  • 余建新 | 党员本色 老兵情怀

    ▲李正阳题 唱支山歌给党听 ---党员本色,老兵情怀(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余建新,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兵.我很荣幸作为"五老"宣讲团队中的一员,代表小池镇莲 ...

  • 清明纪实

    ​清明纪游 时光匆匆,清明倏然,纪实不及,杂事繁衍,排除冗余,命笔幡然.     清明前日,由于犬子羁旅疫情朦胧的一线壁垒,情知迷途难返,谨率大女儿女婿外孙前往小富山向父辈坟茔清扫祭拜,晚餐邀叔伯兄弟 ...

  • 最好吃的菜,最美的景

    我们还没从家里动身,大伯家的弟弟就把饭店给订好了,景点的门票给订好了,行程也给安排好了,他说过无论如何,到时候放下一切也得全程陪伴公公他们. 我们今天中午还没到达饭店,他已经把菜点好,早早站在门口等待 ...

  • 不靠谱的亲情(二)‖文/轩

    不靠谱的亲情(二) 不靠谱的亲情首篇,我一语带过的精神病爸爸,其实被我经常吼着说自己救过他很多次命,在牛蹄子下,在马路上,在傍晚下雨的院子里,在每次血丝糊拉的时候. 一个很适合的时机,我问老爸:&qu ...

  • 精简版: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怀念我的奶奶

    精简版: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怀念我的奶奶 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是沂蒙精神的践行者,是沂蒙山区人民的骄傲. 半个多世纪以来,九师一六一团老党员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 ...

  • 童媚娜 | 摘杨梅

    摘杨梅 文/童媚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伴着黄梅雨而来的,是熟透了的杨梅.公公承包这这座荒山,种植了上百株杨梅树,十余年来,无私奉献着成百上千颗杨梅果子. 台湾绘本 ...

  • 我的入党经历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米易中学十佳党员颁奖词(一)

    十佳党员宋红霞 她,静时无声耕耘,动能点铁成金,琢璞成器,她以拳拳真心一扫青天,只为寻找学子翱翔的空间.无数个叠加的教学瞬间,记录着她永绽不败的玫瑰红颜! 您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宋红霞. 十佳党员陈伟 一 ...

  • ​审丑:关中农村婚礼之怪相 | 李建华

    审丑:关中农村婚礼之怪相 (作者:李建华)     在关中农村的结婚现场,普遍存在将公公婆婆丑化的现象,我称之为"审丑艺术".     婚礼当天,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或者左邻右舍要对 ...

  • “熬蛮”的“公公”

    "熬蛮"这个词为江西安义县一带的土语,主要是指吃苦耐劳的意思,兼有倔强之意."公公"一词也是该地特色,专指爷爷.早先,老家一带人并不通晓普通话,若有外地人打听某 ...

  • 米易中学十佳党员颁奖词(二)

    十佳党员陈辉 12载的任教呕心沥血,任劳任怨,12载的一方讲台尽显师者德行,您初心未改.您用真心传递智慧的火种,像那春蚕,像那稻田里的脉脉温泉,您用生命的张力扣动心弦!您就是优秀共产党员陈辉. 十佳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