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婆婆在整理公公旧物时,理出了几样公公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时的物件。婆婆翻拍着这些留有岁月痕迹的旧物,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中。我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想着在之际,写写这位援越抗美老党员的故事,让文字来留痕,让我们的后辈们永远铭记这位可敬的老兵。2018年7月,这位60年代援越抗美的老共产党员,曾经历枪林炮雨的洗礼却敌不过这场猝不及防的肺癌的折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念念不忘,他是一个军人,是一个当过兵,打过仗的老党员。回忆是伤痛的,三年的匆匆岁月中,我更怕触摸这份远逝的哀思,也怕笔下的文字无法承载对老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说来也遗憾,曾经的那些年对于公公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却不曾细细回味,细细思考。而此刻的夏夜,怀念的心情如潮般涌来。静坐灯下,敲击键盘,一点点拾起那位老人可敬可佩的故事。
公公在1940年出生于清港镇下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里兄弟姐妹6个,他排行最小。公公的童年生活很艰辛,10岁才开始读书。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虽家里穷没有钱买油灯,但他经常在月光下读书做作业,有时在烧饭时借火光读书。所以读书成绩好,还跳级的。但在13岁那年,家里兄长分家,他和生病的母亲一起生活。白天干农活,同时又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得不辍学。公公从小就有个军人梦,手握钢枪保卫祖国。1958年11月,他19岁如愿应征入伍成为一位光荣的海军,部队驻扎在路桥机场。后来组织派他去青岛海军政治学院学习两年。慢慢的,他从一个新兵磨练成长,从担任班长、排长到指导员。1961年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公公所在的原连队整编,他担任部队修理所指导员,作为海军高炮团的战士奔赴越南战场。1968年他成了一名援越抗美的国际主义战。
以前,公公和我们说起他苦难的童年,总是云淡风轻的一笑。但他最自豪的是和孙辈们分享自己60年代那段惊心动魄的援越抗美经历。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战士们时时有牺牲的可能,但他们作为共产党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不怕牺牲。
援越抗美的亲身经历已经过去50多年,公公也从当年的青年战士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对当年的情景刻骨铭心。孙辈们最喜欢听爷爷讲过去的英雄故事。援越战争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美国空军整天在越南北部空袭和狂轰乱炸,令人胆战心惊。不仅战争异常频繁、激烈,而且条件和环境十分艰苦:直升机群,燃烧弹,子母弹,热带丛林等等,与美国军队进行的是殊死较量。听公公说起,他曾有二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一次,美军的几颗炸弹袭来,炸毁了防空洞,公公幸好及时逃避,险些被炸着。一次,在越南发高烧三天三夜,不省人事,于是回国在部队医院治疗。治愈后,他又一次义无反顾的奔赴越南战场。一年零三个月间,他曾参加过大大小小33次战役。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击落美军飞机97架,击伤170多架,沉重地打击了美军侵略者。后来,当年恶劣的环境让公公落下了“战争后遗症”,但他总是一笑了之。每次听他说起那段血与火的经历,我们都在心里暗暗为他自豪!
1969年10月,公公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后就退伍回家乡,安排在yh县dl机厂。在一线生产车间里,他默默无闻地工作,始终保有军人的底色。就这样一种信仰的坚持,公公走出了农家,在美丽的楚门小镇安家。1999年公公退休了,他大展部队学的厨艺活,甘当我们家里的“烹饪师”,卖菜做饭全包了,让婆婆乐的清闲。随后又开启接送孙子上学的工作。这位闲不住的老党员,在家闲着也没事,又想着要发挥余热,他常常会给左邻右舍帮忙当大厨,十来桌的酒席可以一个人搞定,而且色香味俱全。至今,我们常常会念着他做的美食。
这位闲不住的老党员,又和好友老党员李爷爷一起,在楚门镇文化城义务开设“老年人娱乐室”。整天负责专门为老年人放映战争片和戏曲片,供人们娱乐。他们还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买唱片、投影仪等。每天背个装有“投影仪”的大包早出晚归,婆婆常不理解而责备他是瞎忙乎。但公公却笑笑说:“我这也是上班工作呢!”就这样,公公风雨无阻,每天准时“上班”,而且一干就是10年。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但是却乐在其中。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螺丝钉精神吧!
清晰的记得2010年夏日的午后,公公从楚门文化城放录像回家路上,看到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不小心掉到水里,当时没有路人。于是公公就大声呼喊:救命!有人掉河!快来救人!从远处跑来一个年青人马上跳下去,公公和年轻人一起救起那个妇女,当时那妇女不省人事,于是公公赶紧采取急救,用部队学来的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幸好抢救及时,落水者脱离危险,公公也默默的不留名转身就走。那些年,公公曾多次被评为楚门镇居委“优秀共产党员”和“道德明星”。
如今,每每听婆婆说起公公的故事,我的眼眶就会不由的噙满泪水。记忆中那个瘦瘦的,满头白发,皮肤黝黑但很精神的老人,他那非常人一般的经历。那个血雨腥风岁月里的援越抗美故事,如此真实地出现在我身边。家里那块小小的“光荣之家”牌匾,承载着是感人肺腑、激励成长的光荣历史。公公是那么的勇敢,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的骄傲,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精神财富。那日,我和儿子聊起爷爷的故事。在北京读大学的儿子为爷爷的不平凡经历而自豪。儿子不忘爷爷待人的和善和对事的认真。爷爷的话,他也牢牢记得:学习要主动,学到的东西永远属于你自己。一个普通老兵最朴素的话,让后辈受益匪浅。我欣慰,儿子的成长,是老党员爷爷给他的激励。公公身上那份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我们子孙辈唯有敬佩和传承。公公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不凡的一生。之际,我们学百年奋进史,做信仰传承人。我的公公,老公的爸爸,儿子的爷爷,我们家这个普通的有着60多年党龄的援越老兵,他那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我们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