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进口占全球贸易65%居然没有定价权?
海关总署:中国8月大豆进口915万吨,7月为801万吨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购买的肉类产品价格要高一些了——这里除了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外,更多的原因在于养殖原料价格上涨了!
根据专业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超过了9000万吨,高居全球第一位,占整个世界大豆贸易的65%以上。
同样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主,我国虽然进口这么多的大豆,却并没有大豆的定价权——我们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参考的是美国CBOT的价格。
与此同时,我国进口这么多大豆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巴西,另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但同样的是,巴西大豆的出口价格也是参照的美国CBOT价格,自己也没有定价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与其他商品不同,粮食和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第一每一年粮食的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不像工业品那样可以随时扩大产量;第二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不具备大规模的替代性,人们可以没有汽车、没有手机,甚至没有住房,但吃饭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以我国目前的大豆供需情况来看,每年大豆需求量超过1亿吨,国内产量只有1000多万吨,因此进口大豆价格的高低不仅仅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更是直接决定了下游产品的销售价格。
从目前全球大豆生产状况来看,能够提供大豆出口的国家主要是在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从国家上主要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加拿大,其中巴西、美国占全球大豆贸易的70%以上——如果再深究一些,我们会发现,巴西大豆的出口商,多数为美国公司。
对此,部分人会说,我们不进口不就得了?——对此,每日粮油只能说,说这话明显是平时吃的太奢华了,忘了刚刚过去的20年前、30年前我们的生活状态——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很有骨气的人,斗不过我就关起门,“老死不相往来”!
但作为社会发展、壮大自己的必经阶段,大豆还是要进口的,进口的前提是怎么夺回大豆的定价权和全球大豆贸易规则!
巴西大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从目前巴西主要的谷物出口商来看,主要包括美国嘉吉、ADM、法国路易达孚、邦吉以及来自我国的中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中粮在巴西谷物出口份额在2017年仅次于美国嘉吉,但实际上中粮做的更多是转手贸易,面对是我国国内市场,不像其他四大传统粮商能够直接从巴西农民手中收购大量的粮食。
之所以如此,就是在前期巴西的农业发展中,一方面是大量的出售耕地,另一方面是吸引外资投入到公路、港口码头等基建设施中去,对此,让传统的跨国粮商在农业综合服务方面形成了一条良性循环:生产——运输——仓储(加工)——贸易。
作为第一个进入巴西的跨国粮商,邦基在巴西16个州拥有226座粮仓,还有批发中心、粮油加工厂、化肥厂、饲料厂和专用码头;路易达孚在巴西拥有35个收购公司、50多座粮库、3家榨油厂和4座专用码头;嘉吉在巴西拥有32个加工厂、96座粮仓、36个转运站和10座海港码头;ADM在巴西主要大豆产区有50座粮仓、6个大豆加工厂、4家榨油厂,在巴西四大港口拥有专用码头,以及自己的运输车队,在流经大豆产区的河流上有货运码头。
当然,最核心的是种子——转基因大豆种子!
他们通过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种植指导、订单回购等措施,逐渐让巴西农民种植要购买他们的,化肥农药也要购买,销售也面向他们——巴西其实就是跨国大公司的一个种植基地。
国产大豆是怎么溃败的?
如果说,以上问题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话,那么下面说的这些就有点咱们自作孽了!
不少人应该听说过2003/04年的大豆危机——说好听点,是中了国际资本的套,说不好听点,还是国内企业一下子发家致富后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敬畏——当然,也可以说初次接触市场,属于典型的“人傻、钱多、速来”。
亏也吃了,教训也有了,我们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结果十几年过去后,我们发现对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市场也丢失了。
我们的企业热衷于行业排名、颁奖,热衷于争取政策扶持,更加热衷于来钱快的“营销模式创新”,却不稀罕、不喜欢、或者说学不会去花钱做培育市场的事——想来四大粮商在巴西也不是一上来就赚钱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在转基因大豆冲击下,一败涂地。很多人开始呼吁政策支持,然后给了政策后,我们发现还是在老路上走——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去pk进口转基因大豆市场,以已之短攻敌之长!
我们应该在那些地方脚踏实地的干?
种子是个很关键的事情,先正达在被中化收购之前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植保企业,随后中粮收购的尼德拉也将其中的核心种子业务剥离给了先正达。
中粮在巴西随着收购尼德拉和莱宝农业后,已经初步将当地的加工和贸易逐渐做大,目前也开始发力下沉向农户直接进行交易。
国际贸易监管开始加强——说起来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事,信用证本身是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但在我们企业的操盘下,这一制度却成了空手套白狼的一种金融“创新”——马克思说:“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还有就是产量,这两年减产的消息开始增多,尽管幅度不大,但也给绷紧的市场松了一口气,回归才是最好的趋势。此外,就是在一直回避的粮食库存问题上,也在2016年有了交代——这些都是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