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的中医辨证治疗(附中药方剂)

前言:

现代医学分析,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存在于各地的家禽群体中。在严重的情况下该病会导致发病家禽出现败血症及死亡。大肠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禽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气囊炎、脐炎、输卵管炎、腹膜炎及大肠杆菌肉芽肿等。
病原起因:
埃希氏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中的常在菌,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此病的发生。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壤、鸡舍的尘埃或孵化器的绒毛、碎蛋皮等的大肠杆菌能长期存活。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鸡(包括肉用仔鸡)都可感染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所不同。不良的饲养管理、应激或并发其它病原感染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诱因。在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症,所以死亡量大。而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浆膜炎,剖检时打开腹腔特臭。本病感染途径有经蛋传染、接触传染,饲料传染和饮水传染。
病理变化:
1、大肠杆菌败血症6-10周龄的肉鸡多发,尤其在冬季发病率高,死淘率通常在5%-20%,严重的可达50%。雏鸡在夏季也较多发,病鸡精神不振,采食减少,衰弱和死亡。病鸡腹部膨满,排出白色的稀便。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混浊肥厚,有干酪样渗出物。肝包膜呈白色混浊,有纤维素性附着物,有时可见白色坏死斑。脾充血肿胀。2、死胚、初生雏卵黄囊感染和脐带炎,种蛋内的大肠杆菌来自种鸡卵巢和输卵管及蛋壳被粪便的污染。侵入种蛋内的大肠杆菌在孵化过程中进行增殖,致使孵化率降低,胚胎在孵化后期死亡,死胚增多。孵出的雏鸡体弱,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排出白色、小米色或泥土样的稀便。腹部膨满,出生后2-3天死亡,一般6日龄过后死亡率降低下来。即使不死的鸡,也是发育迟滞,所以,在鸡苗行情好时有的鸡场在出壳时,注射抗生素可以延缓发病死亡,导致养殖户损失。死胚和死亡雏鸡的卵黄膜变薄,呈黄泥水样或混有干酪样颗粒状物、脐部肿胀发炎。4日龄以后感染常见心包炎,其中急性死亡的病雏几乎见不到病变。
3、卵黄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腹膜炎可由气囊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输卵管炎引起。发生输卵管炎时,输卵管变薄,管内充满恶臭干酪样物,阻塞输卵管使排出的卵落到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4、出血性肠炎埃希氏大肠杆菌正常只寄生在鸡的下部肠道中,但当发生饲养和管理失调,卫生条件不良,各种应激因素存在,使鸡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就会在上部肠道寄生,从而引起肠炎。病鸡羽毛粗乱,翅膀下垂,精神委顿,腹泻。雏鸡由于腹泻糊肛,容易与鸡白痢混淆。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肠道的上1/3至1/2肠粘膜充血、增厚、严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鸡白痢不臭这是要点。
5、其它器官受侵害的病变大肠杆菌引起滑膜炎和关节炎,病鸡跛行或呈伏卧姿势,一个或多个腱鞘、关节发生肿大。发生大肠杆菌肉芽肿时,沿肠道和肝脏发生节结性肉芽肿,病变似结核。此外,大肠杆菌还可引起全眼球炎、脑炎等。
6、慢性呼吸道综合症鸡先感染支原体,造成呼吸道粘膜被损害,后继发大肠杆菌的感染。病的早期,上呼吸道炎症,鼻、气管粘膜有湿性分泌物,发生啰音、咳音,发展严重时,发生气囊炎、心包炎,有纤维素渗出,肝脏也被纤维素物质包围,肺有肺炎,呈深黑色,硬化。
7、皮下感染头部肿胀由于表皮损伤侵入,感染扩散到关节和骨部,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有一些病毒感染后,继发大肠杆菌急性感染,造成头部肿胀,即肿头综合症,双眼和整个头部肿胀,皮下有黄色液体及纤维素渗出,可从局部分离出大肠杆菌。中医辨证:湿热郁滞
病因病机: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上面所说太阳病就是临床咱们所遇到的外感之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之邪。太阳病,桂枝证主要是说机体削弱同时外感邪气引起的病理表现,表邪来犯,本来应该先解在表之邪,由于治疗不正确而反采取攻下之法,进而导致里虚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化热,湿热互结下注阳明大肠,随致下利不止。这刚好符合现代医学所说的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健康畜禽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存在,只有在动物机体环境改变,或者打破原有菌群平衡后或者在养殖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的情况下,大肠杆菌病才会发生。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通腹消滞。
处方用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
方解释疑:
本证多由伤寒表证已疲,邪陷阳明大肠所致,所以治疗以清里为主。表证已疲,邪入阳明,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饮水大增,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黄白粪便,肛门有灼热感。方中葛根辛甘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故为君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痢,故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同时配以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胃之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泻三焦之火从膀胱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综上所述之治疗方法,可以清除体内所积一切湿热之邪,同时解毒通腹,可以迅速降低毒血症状,减少死亡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