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主角》读书札记(二)
【内容提要】作者为忆秦娥安排的苟存忠、古存孝、周存仁、裘存义这四个师傅也是煞费苦心。这四位老艺人是“文革”前活跃在秦腔戏剧舞台上的老戏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手绝活。他们共同看中了这个山里来的在剧团中不受人待见只知道摸摸练功的丫头。这也许是因为易青娥和他们有共同的命运经历。在秦腔逐步升温的时候,这四位老艺人被请出山,帮助恢复秦腔艺术。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易青娥的身上。“忠孝仁义”是取自于“忠孝仁义礼智信”,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主角》读书札记(二)
乾州蕞娃
(11)这廖耀辉也真是一个下作之人,前边看他对易青娥的动手动脚,现在再看他为了争一个后厨掌大勺的工作,对宋光祖不惜使绊子、动阴招,真恨不得把这货一把捏死去,典型的小人做派,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口腹蜜剑。
(12)宋师(宋光祖)说得对,“人多背些亏,没有啥,活得太奸蛋,心眼太歪了,迟早是要遭报应的。”这也许就是吃亏是福的另一种解释。
(13)作者为忆秦娥安排的苟存忠、古存孝、周存仁、裘存义这四个师傅也是煞费苦心。
这四位老艺人是“文革”前活跃在秦腔戏剧舞台上的老戏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手绝活。苟存孝,以前演花旦名镇四方,还能演武旦、刀马旦,是“文武不挡的大男旦”。古存孝本是个戏剧导演,所导演的秦腔戏曾经唱红大西北。他还是个不可多得的活戏库,肚子里装有300多部本戏。周存仁擅长耍刀弄棍,曾是秦腔武行里的大名角。裘存义曾入的是服装管理行,对古装戏的服装道具颇有研究,管理的“小戏箱”“大戏箱”丝毫不乱,是戏剧舞台难得的“大管家”。
他们共同看中了这个山里来的在剧团中不受人待见只知道摸摸练功的丫头。这也许是因为易青娥和他们有共同的命运经历。“文革”中传统剧目遭禁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扫地出门,四位老艺人全部靠边站了。在秦腔逐步升温的时候,这四位老艺人被请出山,帮助恢复秦腔艺术。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易青娥的身上。
“忠孝仁义”是取自于“忠孝仁义礼智信”,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4)“而今眼目下”,当前、目前、现今的意思。
(15)信义巷:文艺路附近有一个仁义村,应该是这个信义巷的原型。该村东临时政府家属院,南临军安大厦,西邻20米规划路,北邻10米规划路,与2007年10月31日开始拆迁。
(16)“屁股里夹扫帚——生装大尾巴狼”,基本上等同于“猪鼻子插大葱——装象”,乾县人也说“装洋蒜”“笨狗爱扎个狼狗势”。
(17)魏长生:四川人,排行老三,人称魏三,清朝乾隆年间两次进京,最终在“花雅之争”中胜出。“花部”是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雅部”就是昆曲。雅得咬文嚼字、典故叠加的昆曲自是无法跟“花”得家长里短、俚语俗谚的地方戏相抗衡。京城人说“一时不识魏三者,无以为人”。后以唱“粉戏”“诲淫诲盗”被逐出京城。来到扬州,被人称为“野狐教主”,有“演戏一出,赠以千金”,创新的“西秦腔”,“徽伶尽习之”。第三次进京,演出的是《背娃进府》,最后累死在台上。
忆秦娥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师傅苟存忠也是死在了舞台上,“将军马革裹尸,伶人戏装咽气,也算是一种生命悲壮了”。
(18)封潇潇的爱,不显山不露水,尽在一笑一颦间。而刘红兵是那样的高调张扬“吹着冲锋号,端着冲锋枪,高喊'缴枪不杀’”。
(19)秦八娃是忆秦娥的贵人,他不仅为忆秦娥改了名字,让她的名字更顺口,更富有诗意化。而且每次在她事业发展的瓶颈期都能还为她带来量身打造了新戏(《狐仙劫》《同心结》),助她一臂之力,帮她不断地提升,直至攀登到演艺生涯的顶峰。
(20)单仰平是可敬的,他在用自己的言行维护着一个时代的艺人的尊严,一个领导的尊严。封导对于演员形体的要求也是极其合理的,已经上升到了职业道德到高度。现在的民众,从言谈举止到穿衣打扮有几人还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个丢起丑来,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