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过于敏感怎么办?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很不开心,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可以让自己崩溃。晚上一两点都睡不着,而且想哭,头很痛。早上感觉压着自己的那颗石头不见了,又觉得很顺畅很放松。老是走神,上一秒要做的事转眼间就忘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最平静,有人在旁边说话我就开始烦躁。而且容易生气,比平常任何时候都容易生气,生气就想找东西来泄火。
任何一个稍微对我好一点的人我就觉得他是我的救命稻草,就会使劲黏着他,打扰他,想让他持续对我好,又会想着对他好。一句笑话我可以笑,但是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一些让我烦躁的事可以让我生气,却是发自内心的生气。我觉得我没了以前的活力,不想出去玩、不想见人,在他们的眼里我像一个什么事都没有的正常人,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直都在忍着。
我不敢告诉父母,因为我害怕迎面而来的是打击;我不敢告诉朋友,因为我害怕他们都觉得我在开玩笑,不相信我。很多时候我坐在椅子上想,如果我从楼顶上跳下去,会不会一切都结束了,但是我没有勇气。
明镜解析……
当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不够稳定的时候,就容易被外界的人事物所影响,比如案主说的别人的一句话,看似是比较敏感的反应,而真相却是情绪模式的漏洞。情绪会来也会离开,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状态之下发生了不同的反应而已。当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脑就开始自发的“编剧本”,以完成符合自己认为的故事情节,这个部分就是幻想了。而幻想有的时候给人希望和期待,有的时候却是失望和伤害,其实,无论怎样,目前能在一呼一吸之间可以体验那份渴望和热爱,就应该值得去探索未知的自己状态。
一个人的情绪模式左右着行为模式和事物的发生发展,而对面的这个人也是有一套自己的情绪模式来支撑的,如果彼此相同就会觉得很懂(同频共振),如果不同就会觉得话不投机(反频相斥)。而这些发生的根本指向都还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投射现象。相由心生,自己内心如何认为和理解外界的人事物,就会带着这份感觉去互动,总有人愿意认同,也总有人抱以反对,这也是事物的相对性和比较性特征,能看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多方面看待周围的一切,也才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维度,有的人总有办法去化解困境,也是因为他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维度,而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念头,一个方法,一个方向,否则,就是“一年四季,死求一季”。
允许自己当下的状态,这也是最好的自我反省的机会。能够跟自己亲密接触,才能更多地了解未知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对自己还是真诚一些的好,这样不容易自欺欺人、弥足深陷。就像照镜子一样,完完全全地把自己呈现出来,看到的越清晰,自我认知也就越明确,对待外界的人事物也就越轻松,而自己的心情也才会越愉悦。因为,在不了解自己的详细情况之前,外部环境是最容易吞噬自己的,所以,有的人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而也有的人会证明“人创造了环境”,这都是共同存在的,独立难成,所以,又回到上面说的相对性和比较性了。人不能活在真空了,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谁会知道他是一个人?谁又能证明他是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什么?因此,“我是谁”的问题才成为了人们一直追求的真相,而附加一个条件,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对面的对象是什么属性,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也就确定了,不是吗?
总结,如果一段关系中要一个人舒服,这个人一定先是自己。自己的感觉不舒服,周围的一切都会随之而动,自己都不舒服了,怎么可能让身边的人舒服呢?这是违背常理的,更不符合情感规律。无论你隐忍也好,爆发也罢,或者是惹不起躲得起,但,最终的面对还是要经历的,所以,只有面对才能找到解决的方向,只不过需要在面对的时候调整到一个自己舒适的程度就可以了,而这个“度”是需要在多次体验和检验归纳出来的,凭空想象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