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处理身体的非常态动作?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一整天都在笑,但是总会在不经意一件事或者面对不同的人或者换一个环境,就会全身控制不住的抖动,就是无论我怎样深呼吸放松,我还是会控制不住的抖动,甚至试图转移注意力也还是很快又开始抖动。请问一下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这样真的很影响我的生活,可能不知道的看到还以为我有病,或者觉得我太紧张。
明镜解析……
身体的一些症状与心理是有一些关联的,但不代表就有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需要做心理详检才能确诊。而且有的时候也只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症状,过一段时间也就恢复正常了,就像有的人有过敏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不过敏了,但是,对自己保险起见,还是要去做身体检查,至少知道是怎么回事,需要通过什么渠道来调整。
从本案来看案主已经自行做了呼吸放松和注意力转移的缓解方法,但是没有达到停止抖动的现象,这就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分析了。第一个方面,缓解的两个方法是怎么做的呢?因为,很多自我调整的方法看似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是在实际遇到情况时还是不能做出效果,因此,就需要花些精力来了解和练习这些方法。就拿“放松呼吸法”来举例说明,要先从呼吸的均匀程度来调整,一呼一吸的频率也是从快到缓的节奏来调整的,接着就是呼和吸的轻重程度,最后就是呼和吸的停顿调整。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却是自己跟着呼和吸的节奏刻意引导注意力到自己需要放松的身体部位上,而案主说的深呼吸只是让自己能够意识到此刻有情况需要处理,也就是把精力关注到当下,却不能起到缓解身体症状的难受程度。所以,如果“放松呼吸法”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就需要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并通过多次练习才会达到放松的效果,而这个放松的结果也是根据实际身体的情况来配合的,并不是万能的,不过只要可以以缓解大部分的身体不适的状态也是值得去试一试。第二个方面,身体的症状已经超过了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不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神经方面的症状,也就是身体方面。那么就需要配合身体治疗来加入心理引导,生理和心理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单一存在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是在提醒自己需要去解决和处理了,只不过是生理还是心理更突出而已,而突出的那一方才是我们首要去解决和处理的。
身体抖动和情绪也是有关系的。尝试自己分析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抖动?比如见到特殊的人,看到特定的行为,听到了特别的语言,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会出现抖动的现象(还包括其他一切非常态的行为)。而分析的工作只能在抖动停止的时候去做,只有这个时候情绪才可以相对的稳定,稳定的情绪才可以理智的分析清楚。那么,抖动的时候会伴有各种情绪出现,一般出现的情绪有紧张、焦虑、烦躁……所以,身体越抖动情绪就会越高涨,情绪越高涨导致身体也会加强抖动的程度,因此,此时能让自己内心静下来才是关键的。除了上面讲过的“放松呼吸法”可以让自己把注意力收回到当下,还可以通过“陪伴”来让自己安静下来,比如发生抖动的时候,先忽略或屏蔽别人对待自己的看法,没有人真正在乎你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人们只会第一时间在乎你的这个状况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以便更好的保护好他自己,接下来才会考虑你的状况,及时对方在关注你的状况,那又怎样呢?说不定他在想怎么可以帮助你,而不一定是对你有什么看法,一切的感觉也都来自你的内心看法,与对方的关系不大。所以,你只需要关注自己这个状况(抖动)就可以了;然后就可以关注这个抖动的现象,也就是陪伴的状态,这样做的效果除了能让自己稳定下来,还能更好的让自己就地取材,这时就可以思考抖动到底和当下的人、事、物哪个部分有关联,更容易帮助自己找到抖动的根源。当然,如果想熟练地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平时的刻意练习。在自己不抖动的时候多关注自己所在的各种环境与相关的人事物之间发生的各种情况,这个练习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觉察能力,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加,身体和心理就会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习惯性养成,当再次发生抖动的时候才会形成“条件反射”,能够及时让自己关注到当下的情况,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措手不及、无所适从了。
总结,每当我们身体出现状况时,人们习惯第一时间去医院看医生,这也是长久以来人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思维习惯,如果是紧急情况一定是要就医的,但如果是偶尔出现或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分析的话,最好先自己处理一下,每个人都有自助和自愈的能力,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只是我们一直不知道罢了,比如手指被划破,几天就自愈了,你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刻意的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原来对自己的身心有太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而我们更多的却把精力放在了自身健康以外的事物,殊不知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别人怎么会比交个自己更放心呢?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