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小窝班
颍湄脞録︱小窝班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在人多的场合,颍上农人习惯尊称长辈为“老杠子”。而与“老杠子”相对应,晚辈则有个专有名词,唤作“小窝班”。
要想欢,老少掺。但总归有辈分的“鸿沟”,有很多嬉笑的情节中,老少是很难掺在一起的。有失尊严,也丢了身份。这个时候,长辈的“老杠子”就会自觉四把自己摘出来——
随你们“小窝班”乱去吧。我不跟你们掺乎了。
只在一旁看着乐的“老杠子”,落得一个乐子。他的任务,就是咧嘴笑,当然也会时不时地提醒,别乱出格了。
一般而言,“老杠子”的年纪偏大,“小窝班”的年龄偏轻。但也不是绝对。有的人年纪不大,但辈分尤其高。他也能坐上“老杠子”的交椅。
而“小窝班”呢,总体上说年纪偏小。但也有年纪很大的人,偏偏辈分低。他也只能自视自己是“小窝班”里面的一员了。
通常,某一个场合下“小窝班”中的成员,都说的是“平班子”——同一个辈分,俗称“平辈”。尤其是表亲之间,才能够“乱”得起来。他们说的理由是,老表老表,见面就捣。
但似乎也有例外。平辈的“小窝班”之下,如还有晚辈中的小年轻,基本上也都会归入大的“小窝班”中。自然,这是在场“老杠子”的视角。只不过,这样的小年轻,在话语权方面,要比上一辈的“小窝班”低得多。
颍上农人那里,常见“老杠子”的矜持,常见老少欢的场面,也常见“小窝班”的嘻皮笑脸。这该是颍上乡村欢乐图的一角生动剪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