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踢猫效应”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家,别不信

导读:一个人在心情不好时,对待家人的方式,往往能体现出他最真实的教养,一个习惯往家人身上发泄情绪的人,就是一个缺少责任心的人。

01

同一栋楼的邻居家住的是一家三口,每次碰见男主人他都很和善地点头打招呼,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

其他邻居对他评价也都很好。

然而一次在小区中,看到他和妻子在前面并排走着,一改往日的形象,不仅数落着妻子花钱多,又怪妻子太溺爱孩子。

妻子和他辩解几句,他的声音马上提高了一个分贝,怒气冲冲地表示自己今天心情很不好,警告妻子别惹他。

两个人争吵的声音,也引起了很多人注意,听着语气显然是在外面不顺心了,回来就开始对妻子挑挑剔剔。而后我才听住在离他家最近的那户邻居说起,时常能在家里听见男人无故发脾气的声音。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在工作上,或者在外面生了一肚子气,回到家中,看谁都不顺眼,不是找个借口和家人吵一架,就是把孩子拎过来打一顿。

我们总说家是爱的港湾,可是又有多少人,把外面的糟烂情绪倒在家中。让原本充满阳光温暖的家中,开始变得阴暗冷清。

这些被倒在家人身上的坏情绪,像蛀虫一样慢慢啃食着亲人之间的情感。

02

曾听到一个四五岁孩子和自己母亲的对话,他问妈妈,明天会刮台风吗?

妈妈说不会?

孩子又问什么时候会刮台风?

妈妈好奇地问,你害怕刮台风吗?

孩子回答说:我期待刮台风,因为刮台风就可以不用上学了。

在大人心中,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可是实际上孩子也有大人理解不了的烦恼。

只不过他们有坏情绪时即便发泄无理取闹,大人也会抱着包容的态度,会为他们负责。

而成年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年人能明白那些因为坏情绪引起的后果,最终都要由自己来承受。

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缺少情绪管理,而让整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要知道这种垃圾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最亲近的人受到了影响,整个家庭便会笼罩着阴霾。

把垃圾情绪发泄到自己爱的人身上,破坏本来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懂得在外掩藏情绪、消化情绪,即便回到家中,也不会肆无忌惮地朝家人发泄情绪。

03

电视剧《小欢喜》中黄磊饰演的方圆失业痛哭的那一幕,让很多观众看得非常揪心。

人到中年,家里有两个孩子准备高考,妻子又待产,正是用钱的时候,而自己却丢了工作。任谁遇到这种事,心里都会崩溃。

他喝得烂醉,躲在家里的楼道,直到被妻子找到,他才找个借口哭了起来。

因为对家人的爱,他已经很努力地克制自己,很努力地把自己的坏心情扔在门外。

一个真正爱家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走进家门的那一刻,给家人呈现的是轻松愉悦的状态。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的,那些看起来淡然从容的背后,都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千疮百孔。

工作不能有疏忽,家庭上要顾全,老人要赡养。一个个责任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每个成年人的肩头,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有一点差错。

虽然这些堆积起来压力总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也要找个出口,但是这个出口绝对不能随意和带着破坏性。

家人之间的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培养起来的,家里的温暖是需要一点点地捂出来的。然而这些爱和温暖,也许就会因为这些随意发泄的坏情绪而渐渐消失。

所以,在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家人面前不随意发泄情绪,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好的教养。

04

家是爱的港湾,也是情绪的避难所。不随意发泄情绪,并不是压抑情绪。

家本来就是缓解压力,释放自己的地方。所以当有垃圾情绪时,懂得如何处理,才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工作上产生的坏情绪尽量不带回家中。

其实当一个人有坏情绪,对家人乱发脾气,也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即便自己得到了释放,可是家人却受到了伤害。

尤其是工作中出现的坏情绪,比如被老板批评,和同事出现矛盾,业务上力不从心等,和家人怨天载道也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想要缓解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还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努力克服它。

其次,可以为自己找个“树洞”来诉说。

家人之间学会互相倾听烦恼,也是培养感情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一个家庭习惯于用发脾气来缓解情绪,大概率来说就是家人之间不擅长彼此倾听。

所以,平时家人多交流,多倾听。在心情不好时,自然就不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

如果有不想让家人知晓的事,也可以向比较好的朋友倾诉一下,甚至去网上牢骚一下。

总之,尽量为自己找一个可以诉说的“树洞”。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仅仅是只是唠叨一下,也能缓解自己的心情。

特别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得到一些开导和合适的建议,让自己豁然开朗。

所以,成年人缓解坏情绪的方式,可以是诉说、是运动、是听听喜欢的音乐、甚至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哭,但绝不是给爱的人施加压力。

05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踢猫效应”。

说的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上受到了批评,回到家中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也很窝火,看到身边正打滚的猫,就狠狠地踢过去。猫逃到了街上,卡车司机想要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了。

这就是在家中坏情绪带来的连锁反应。

当控制不住的脾气时,要想到发脾气的后果远远要比发脾气的原因严重得多。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家人可以理解你的疲惫不堪,也可以接受偶尔的一次无理取闹。但是没有人会一直包容随时情绪失控的你。

在网上也听到过有个词叫“第二次成年”,与其悲观地说是被生活逼出内伤的人,不如乐观地说是心理上一种真正的成熟。

这种成熟,就是培养自己有波澜不惊接受一切的能力,培养自己有消化情绪的能力。

只有一个成年人真正的“成年”,才可以管理好情绪,才真正懂得如何爱家人。

End。

话题讨论:你会把坏情绪带回家吗?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

  • 无毛猫生下的孩子夭折了,患上抑郁攻击人类,主人只好在家戴头盔

    说起无毛猫,大多人对它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贵.的确,因为无毛猫的独特性,让它比一般的猫咪昂贵许多,而不仅仅是这点,在照顾它生活方面,也是需要更多的特殊保护的.而无毛猫也是一个嫉妒心和报复心很强的猫咪,一 ...

  • 生活中的心理学(12)——踢猫效应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心之力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是自我调节?还是找人.找物发泄? 还是喝闷酒?还是去超市捏方便面?还是打电话 ...

  • 踢猫效应:请收好坏情绪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 ...

  • 远离踢猫效应,别让自己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泄愤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糟糕的情绪会使人失去控制,我们不能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通常踢猫效应是指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会沿着等级由高至低 ...

  • 远离管理者的“踢猫效应”,如何帮助受挫的下属?

    文:张辰 新媒体编辑:胸怀天下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其实往往就在于我们自身如何去看,如何去解读.挫折是我们必然要遭遇的,因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聪明地去面对. 踢猫效应 王经理针对员工上班迟到下了一个命令: ...

  • 踢猫效应

    第364天 踢猫效应它讲述的是一种典型的负面的传递机制,人的愤怒情绪和不满情绪会沿着社会关系链条由强到弱依次传递,而处在最底层的个体,往往由于无处发泄成了最终的受害者,进而影响行为. 我比较幸运在社会 ...

  • 踢猫效应:你处理孩子“坏情绪”的方式,决定他一生的性格与命运

     文丨 优宝 加拿大有一位女摄影师为了拍摄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她带着很多棒棒糖来到了孤儿院.   她请老师准备好热水,给孩子们洗澡,孩子们在氤氲的雾气中嬉笑打闹.   她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根棒棒糖 ...

  • 【EQ】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工作与生活中,由于竞争激烈令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做成紧张和情绪不稳定,稍有不顺或受到外来的刺激,便会情绪爆发甚至失控. ...

  • 心理学“弃猫效应”:怎么对待不珍惜感情的人?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伴侣,从不主动付出,却一味消耗着你的好,ta在你眼里万分珍贵,而你却总是在感情里受委屈,   ta总是对你忽冷忽热,时常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你,而你却拿出满心 ...

  • 生气时,只有截断“踢猫效应”,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相处时更需要包容和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但是有的人情商低,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言不合就容易咋咋呼呼,有时还会当场翻脸,像个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燃,非要和对方争个高低不可. 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