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李宏如:情系清凉山(七)》

李宏如:情系清凉山

文/康所平

近20年来,李宏如共计捶拓或抄录了全县60余座寺庙和70余处关隘、墓地等的碑刻、钟磬、题记、梁记300多方(件),拓片、抄件600余张。内容有创建、重建、迁建、维修寺庙的,有彩绘塑像的,有修行悟道的,有记高僧嘉言懿行的,有记佛教各宗派及寺庙佛事活动的,有记朝台访友的。这些碑文的撰写者,有皇帝、大臣、高僧、名人,有当地的进士、举人、秀才,也有乡间文化人。他们的文章、书法、绘画,都打上了时代和区域的印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准,是人类在这一地区活动的历史见证。碑刻中布施者的村名、姓名、钱币、粮食、商号、衙署、驻军等,对研究繁峙的历史、地名、姓氏、民俗、信仰、农业、商业、文化和艺术等亦均有参考价值,可以说,这些资料是地方史、宗教史、民俗史的补充,它对研究五台山和繁峙的佛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资料的搜集调查中,李宏如受到了他所在机关的领导、同事及许多乡村干部、农民朋友和僧人的热情帮助和支持,这使他倍感欣慰。但对他的作为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非议。
当他背着拓碑的工具、水桶、干粮、扛着铁锹、戴着破旧的草帽,穿着破旧的旅游鞋走在大街上或大路上以及田间地头;当他一个人蹲在多年无人管理且破旧肮脏的寺庙里,或在荒坡古道边,挖碑、洗碑、捶拓时,特别是一些认识他的人,他们知道李宏如曾经当过繁峙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县委副书记,现任县政协副主席。他们总要将李上下打量一番,仿佛不认识似的向他投来奇异甚至鄙视的目光,有的说:“你闲着没事干,搞那干啥?有啥用?”也有的干脆说:“那能闹(赚)钱吗?”对于这些说法,他有的给予解释,有的则一笑了之。在某些人看来,他当过县长(当时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相当于县长,所以也有人称之李县长),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甚至认为这样做会丢人,而他却认为,这件事既有意义,又有乐趣,而且他是做此项工作的最好人选。因为他在县里工作多年,熟人多,到乡村吃住也较别人方便。通过调查、捶拓古代碑记,他不仅增长了一些历史知识也享受到了发现的快乐,更何况,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至于说,当过县长能不能做一些别的工作,特别是很普通的工作,这涉及到世俗观念和人们世界观的问题。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原来是个农民,上级让我到县里工作,并担任县领导职务,现在需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论怎样变动,我还是我,还是那个李宏如。我不因为由农民变成干部而高兴,也不因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感到失望,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是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李宏如是1973年从鳌子头大队支部书记调到县里任县革委副主任一职的,后直到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80年随着大形势,中央决定让提拔过快、从工农直接提到县以上领导岗位上的人再下基层锻炼,于是他退下来,先到农工部任副部长,又到统战部任副部长。在一次从局级领导推荐县里副处级调研员(或顾问)的会议上,他被大家推举出来。报地委审批时,认为他的年龄并不大,应在一线工作,不应到二线任调研员,于是改任县政协副主席,时间是1985年8月。

(未完待续)

文字责编: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超过2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