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超过3年,就越来越难主动离职?没错,敢离开的都是狠角色

有人问,为什么我发现那些在一家公司工作得越久的人,越不敢主动离职?“人挪活树挪死”,明明换个环境可能会发展得更好啊?

在一家公司工作得越久,就越瞻前顾后,不敢主动离开。

这是因为,在一家公司越久,我们就越不敢确认,这家公司及领导、同事给我们的评估和反馈,是不是与外界的标准相差甚远?

如果我们在这家公司看起来做得还不错,我们会想:

这是不是因为我在这家公司时间够长,熟悉一切的规则、做事风格,相熟的领导和同事也会给自己几分薄面,所以才能够把工作做得还不错?

如果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当这一切的条件都不存在了,我还能像现在这样吗?

图片来自电影《科学怪人》

如果我们在这家公司做得一般、甚至不怎么样,那我们更会想:

在这家公司这么多年尚且这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外面的公司和领导也好不了哪儿去,况且什么都不熟悉,我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了吧!

就算被公司裁员,我这么多年的工龄还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到时候再看工作机会也不迟。

日本著名的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有一段流传甚广的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这段话说得很深奥,但我们不必过分去追究一位艺术家如何确立他的自我。

而是进一步得到证明:人对自我的认知和在这个世界上位置的确认,是通过一些别的东西,尤其是别人的反馈才能得到的。

图片来自电影《比海更深》

而一个长期待在同一家公司很少去接触外界的人,他所得到的反馈只是长久地依赖于熟悉的公司和领导、同事。

但每一家公司的文化不同、评价员工的标准不同、每位领导的处事风格也不同,这就让“离开这家公司后,所有的这些经验、做事方法能否适应外界其他公司”的疑问变成一个切实存在的现实。

前人踩过的坑,会让原本就裹足不前的人,更加心生畏惧。

但这终究相当于自己主动折断了可以飞翔的翅膀,一旦现实情况发生变动,我们想要长久地留在一家公司的想法也是奢望。

到了迫不得已要做出改变时,如果在那之前毫无准备,只会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图片来自电视剧《金秘书为何那样》

那对于已经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很久的人来说,如何突破这个困局呢?

既然我们说不敢主动离职的原因在于我们获得反馈的渠道太单一,不确定这单一渠道的反馈是不是严重失真,跟外部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那解决办法就是要在公司之外的地方得到更多真实的反馈。具体如何做呢?

一、我们可以定期更新自己的简历,对猎头和其他公司开放,屏蔽掉自己的公司

看看有多少猎头会对我们感兴趣、又会有多少公司对我们感兴趣,有空的话,尽量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去参加面试,以此来检验自己在市场上是不是有足够的竞争力。

如果果真有更好的机会,正好就可以趁此机会跳槽,也就不用再纠结是不是在一家公司工作得太久的问题了。

图片来自电影《上班一条虫》

二、多逛行业网站,看看别人在讨论什么问题、行业标杆和最佳实践都在做什么

别人在做的这些在自己公司的现状如何,我们是落后了还是超前?

同时还可以尝试在这些网站、社区里面进行分享,通过跟同行的碰撞、交流,了解行业整体的情况,明白自己的公司处于什么位置,个人的专业、实践水平大概又处于什么水平。

三、发展一个副业,通过副业来接触真实的市场

在一家公司待太久,其实这家公司也成了某种程度的象牙塔,在这个象牙塔里面,我们没法认知到真实的市场和真实的世界。

而通过副业,能够让自己走出象牙塔,当失去了公司的这一层保护之后,看看我们还能做成什么。

图片来自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再来总结一下我的核心观点: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得越久,越不敢轻易离职,其核心的原因在于,我们会担心在这个熟悉体系里所获得的反馈,包括什么算优秀表现、什么算好的做事方法等,出了公司这个大门之后,就变得不再适用了,以至于我们自己很难再被外面的世界所接纳。

如果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得够久(3年以上),就一定要有这种警惕:定期更新自己的简历以便随时检验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多逛行业网站了解同行最新动态,同时,最好能发展一个副业,让自己除了接受公司内部的反馈外,也随时接受来自外界的反馈。

通过这一系列的办法,从而确认自己的思维体系、做事方法,也是能够经得起外界市场检验的,进而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根据墨菲定律,让自己因为恐惧感而困在一家公司,裹足不前,最终这种恐惧可能反而就会成真。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