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考点解读★★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对古代文化或古人事迹了解不多,遇到用典的现象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学习典故很有必要。

★★技巧点拨★★

用典作用
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
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
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
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炙: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2.  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用到了“树”的意象,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答案】2.相同。都以树为喻,传达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酬》诗中以“病树”比喻自己,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表达出豁达的襟怀。本诗用“桑榆”比喻晚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表达了对生死问题清醒乐观的认识。
【解析】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辛弃疾
为范南伯①寿。时南伯为张南轩②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①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②张南轩:张栻,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州湖北路转运使。
这首词中多处用典,请结合词句,选择两处鉴赏其“用典之妙”。
【答案】①“燕雀岂知鸿鹄”:用陈涉的故事表明自己理解范南伯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②“貂蝉元出兜鍪”:用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表示自己理解范南伯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③“如斗大”用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表示自己体会到范南伯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④“牛刀”出自《论语·阳货篇》,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有: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三、【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秣陵① 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②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答案乌衣巷、玉树后庭花(或玉树),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考查典故,结合《秣陵》的颈联内容分析。“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结合“乌衣”“玉树”分析,诗歌用到了“乌衣巷”“《玉树后庭花》”等典故,抒写了人事凋零之感。
四、【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1)BC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B。
五、【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20.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答案】20.A
【解析】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A项,错在“勉励友人报国立功”。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北方失地。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此句中并没有勉励友人报国立功的意思。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2.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C、D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得出,“牛山底事,强成沾洒”是借用典故表达时光易逝。选项中应该也包含典故和时光易逝的含义。A选项是年华老去,但是没有典故。B选项是将愁比作春水,没有典故也没有时光易逝的意思。C 选项是运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两个大家族王谢的典故,表达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符合题意。D选项运用了廉颇的典故。齐国的国君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计,打了败仗,又派使者去请廉颇,可是使者已经被秦国收买了,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打仗,拉开了一把大弓,吃了几桶饭,可是使者却虚报廉颇已经不能再打仗了,最后齐国被秦国所灭。这个典故也是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思,符合题意。

二、阅读下面这诗,完成试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商山:今陕西省境内。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
3.“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巧用典故,请你结合这两句诗并另举一例,分析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不少于150字)(8分)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本联写作者“脱下官服,换来隐士们所居商山处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秦末唐秉等四学者隐居商山、屈原被放逐写出《离骚》的典故,表达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东坡《江城子》中亦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对魏尚赦罪复职之典,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之意。这同样反映了用典在古诗词中传达诗人情感,使诗意深厚含蓄、深远隽永的作用。

【解析】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词的上片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借“杜宇”的典故,表达了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

【解析】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时的作品。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运用这一典故?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吴刚砍树典故。吴刚的大刀竟被折断,表达了其归心之切。题目是“八月十五夜月”,吴刚是被罚在月宫中砍树的罪人,满目飞明月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想到月宫中的人,用典自然贴切。

【解析】这是诗人杜浦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象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该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

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0)

相关推荐

  • 早于唐朝100多年,刘勰说出4种基本的律诗对仗方式

    前言 近体诗成熟于初唐,其格律有四要素:押韵.对仗.粘连.平仄.但是律诗的四要素并不是同时产生的. 其中押韵起于隋朝<切韵>,粘连规范于初唐,平仄起于南朝齐梁的永明体.而对仗更早,在诗经中 ...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13 诗词三首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sài) B.暂凭杯酒长精神(cháng)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mǐn) D.高处不 ...

  • 精品练习|2021名校高考模拟题古代诗词汇编

    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涵盖高中语文所有知识点,重点在最新素材解读.标准议论文写作系列.理解性默写系列.文化常识系列,是你居家备课线上学习的良师益友 欢迎星标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转发文章,点亮在看 ...

  • 现代诗和古近体诗,何惹人喜欢

    现代诗一首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朝阳,就已星月交辉: 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欣赏春光明媚,就已冬雪纷飞: 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珍惜青春,就已眼眉低垂: 有些事,年轻时我们不曾懂得,而当懂得时,我们已 ...

  • 【语文】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高中语文] 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考点解读★★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 ...

  •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掌握即得分   高中语文

    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考点解读★★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对古代文化或古 ...

  • 【语文】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赏析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 ...

  • 【语文】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分析炼句

    [高中语文] ★★考点解读★★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 ...

  •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赏析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 ...

  •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中的分析炼句

    ★★考点解读★★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 ...

  • 诗歌鉴赏|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

  •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速看得分要领    高中语文

    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 ...

  • 2021高考备考: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赏析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考点解读★★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对古代文化或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