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而不懈,松而不散必然是附着在意念基础上的产物
在运动当中“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传统武术把松视为修炼的首要问题,不松,难得传统武术奥妙所在,站桩修炼同样视松为重要因素,只是没那么着笔而已。
站桩修炼在松的定位只是众多要素之一,但是在松的诠释方面无疑有其权威性,这方面的依据就是站桩体认的验证。
在没有修炼站桩体认的情况下,松只是泛泛理解的修炼条件而已,随着修炼的深入才能体认到松并非那么简单,特别是松而不散,不散,才不失松的意义。
偶闻个别传统武术爱好者说到松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把力松到脚底下,四肢不能有一丝力量存在。
这样的观点貌似有理,但是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检验。假如将松到脚底下视为功夫,那就散了,谈不上整体力了,身体肢解分离,无论站桩或者别的功法都不会有修炼完毕舒适自然、或者舒适得力之感,反而会有累、乏等不适感,这就是养与耗的区别。
在运用方面,也不会有胳膊自然支撑,没有自然支撑这层功夫,就不可能有“不用力而有力”所赋予的结晶之美。
松而不懈,松而不散必然是附着在意念基础上的产物,这就跟一棵优良的树种成长因素是一样,必须具备适当的温度、湿度、营养等条件,这一切都离不开土壤的作用,站桩同样如此,假如没有意念,就如同树种成长离开土壤一样,失去意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松,传统武术一样如此。
在站桩一个小时左右,还能体认到手跟脚上的着力是一样的,那就说明自然懂得松是怎么回事了。
甚至在站伏虎桩的时候,即便是那么低的姿势,也是手脚一致,这无疑证明了懂得在站桩方面,或者在传统武术方面有所体认。
站桩修炼在松方面稍加偏颇,都有误入歧途的可能,因此松不能单独拿出来论述,就如同伟大的思想必须建立在强健的体魄之上一样,没有这个基础,在修炼方面所得方面,依然经不起检验。
站桩修炼用力不对,没力错,这才是站桩所强调的松,重要的是松而不散,没有意念就不会产生自然的矛盾之力,更谈不是真正的松,因此松是功夫。具备了松,推之不开,拉之不散。
消极的不用力,只能导致散慢无力,达不到骨如弓背,筋有力而骨藏棱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