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李侃门球之62篇
第六十二篇
抓好裁判队伍建设
促进门球事业发展
老李:老张啊,今天咱们还接着聊聊有关裁判的事儿吧?你想给我介绍哪方面儿的内容啊?
老张:我想谈谈怎样抓好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因为这是基础的基础,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他的都谈不上。
老李:那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培养建设一支合格、过硬的裁判员队伍。
老张:对。中国的门球人口有五、六百万之众,平时的基层赛事十分频繁。当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裁判员队伍综合素质较差,不适应形势需要,致使比赛中分歧、争吵、赌气、罢赛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门球运动文明、高雅的形象。我个人认为:之所以问题频出,主要是裁判人员的不作为和错作为造成的。遗憾的是,每逢遇此尴尬局面大都是以和稀泥的方式不了了之:“算了,算了!大家打着玩儿,反正不输房子不赢地,何必那么较真儿!”。最终是各执一词,各怀怨气,稀里糊涂,不欢而散。纵观日常基层门球活动,已逐渐形成规矩不足,松散有余,姑息迁就,恶性循环。
老李:这么说一点儿也不为过。现在的裁判队伍和执裁水平,确实不能满足基层赛事的需要,而且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基层门协组织的足够重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来基层的门球活动会是个什么样儿?真的不敢设想!
老张:门球事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一个靓丽的形象和良好的风气。裁判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执裁技能如何,起着非常关键、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门协组织应当下大力抓好裁判队伍建设。
老李:那具体又应该怎么抓呀?
老张:第一、严格培训,择优选拔。
当前,凡持有等级证书的裁判员都是经过学习培训,掌握了最基本的执裁技能的门球爱好者。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本职工作,严肃认真执裁,为门球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所谓的培训是在图形式,走过场,顾情面,凑人数。有的象征性地讲上一、半天,甚至仅仅几个小时的照本宣科,然后就是开卷考试,颁发证书。恰似藏佛教喇嘛的摸顶仪式:来一个,算一个!不论年龄,不看动机,不计态度,不察效果,来者不拒,统统合格。无形中造成基层裁判队伍良莠不齐——潜伏危机,埋下祸根。
日常比赛中之所以矛盾频发,问题频出,裁判员队伍的入口关没有把好、把严是最根本的原因。要想从源头解决问题,今后必须坚持严格培训,择优选拔:制订培训计划,规定参训条件,指定专人任教,提出明确要求,进行严格考核,坚持正常淘汰。彻底改变那种“什么人都能学裁判,是个人就能当裁判”的混乱状况。
老李:对,一定要把好“入口”这一关。良莠不齐、来者不拒,稀里糊涂、草率从事,凑合应付、个个过关,这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如果大家都这样儿办,门球运动还能文明高雅的了吗!
老张:第二、定期复训,不断提高。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门球运动也不例外。就拿我们的门球《规则》来说,每隔三年左右就要修改一次。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部《规则》诞生以来,至今已经修改10几次了,每次都有不小的变化。广大的基层裁判员大都没有机会接受辅导或进行认真学习研究,他们的执裁技能和水平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即便进行了简单学习,听了一些讲座,不经常参与执裁实践,不接触赛场上的实际问题,也会逐渐淡化知识、忘记动作、模糊标准、渐失技能。
建议各级门协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每一至两年组织一次裁判员集中复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析新问题,开拓新境界。使绝大多数的裁判员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执裁技能。复训是更新知识,强化技能的必要手段,是推动门球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老李:你这是个新提法——定期复训、不断提高。《规则》修改以后,大部分人不可能都去参加正规的培训。但是基层门协可以定期组织复训,让参加过上级培训、级别高、水平高的人给讲解辅导一下儿,问题不就解决了嘛。这样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在比赛中再让裁判员出洋相了。
老张:你说的出洋相,是不是指“理论过期、知识落后、倚老卖老、当场出丑”呀?
老李:没错儿,有的裁判员脑子里的知识跟不上趟儿,人家《规则》早就改了,可他还按老一套办,这不就是当场出丑儿吗!
老张:哎——,说实在的,也确实是难为了这些基层裁判员!光有使用,没有必要的培养和复训,这怎么能行呢!好了,咱们接着往下说:
第三、 聘任上岗,实践检验
能够当一名合格的门球裁判员既是一份荣誉,又是一份重要的责任。级别再高的裁判,不亲自实践,不上场执裁,不钻研业务,也不会有高水准的执裁技能。对裁判员来说,关键是要看你在情况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对人的行为举止、球的位移碰撞、人与物的相互接触、时间空间的交替转换,能否及时做出明察秋毫的判断和准确无误的裁决。
我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门球裁判员不能搞成终身制,不能成为铁饭碗!应当通过平时考察,群众评议,定期复训,严格考核,然后择优使用,聘任上岗。未被聘用的在一定期限内无权上场执裁。若想上岗要经严格考核,群众评议。这样,才能给那些吊儿郎当,不学无术,不求进取,滥竽充数者以警示和压力。
老李:老张啊,你的观点我同意。但是你所说的办法,让我看不一定能行得通!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好多老裁判员都不太想干了,你不用我,正好啊!我还求之不得哪!你说,遇到这种情况可怎么办呀?
老张:你说的这些确实是基层的实际情况,目前基层的裁判员队伍也是“日趋老化、后继乏人”,好多老同志已深感体力不支。就咱们单位而言,你现在还找得到60岁以下的裁判员嘛?不少73、4岁的还在坚持跑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基层门协组织不注重裁判队伍中新生力量的选拔培养和整体队伍的建设提高。如果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那就可以采取宁缺勿滥,择优选用的办法。说实在的,对基层门协来说,处理好这件事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老李:我看到好多裁判员,在比赛中他(她)们的跑动换位、随球移动的速度跟不上击球员的现象:一杆球打出去,年轻一点儿的击球员蹭蹭地跑着追球,可裁判员却在后面紧追慢赶……,总也跟不上趟儿。
老张:如果总是这样,你说能不出现漏判、误判嘛?所以必须得重视裁判队伍的年轻化问题,应当有这个紧迫感了。咱们说最后一点;
第四、赏罚严明,吐故纳新。
在坚持严格培训选拔,定期复训提高,择优聘任上岗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赏罚严明。对于一贯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公正执裁,群众满意的裁判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为严明纪律,建议:今后在市(县)级以上正式比赛中,对明显不作为和错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裁判员,要从严、从快、从重做出处置,决不姑息迁就。经察确属失职渎职的,应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警告、暂停执裁、直至取消裁判资格的处分。各级门协还应建立《裁判员执裁档案》,记录每个裁判员的执裁情况,备案留查,言之有据。
另外,一般70岁以上的老裁判员应逐步做好善后,自然淘汰。个别体质好的可酌情使用,但应多安排做些组织工作。
老李:对于这一条,我同样是支持你的观点,同情你的想法。我还是认为,具体做起来不太容易。因为对绝大多数基层门协组织来说,裁判员的培训、选拔、使用、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没有形成制度,没有一套成型的东西,甚至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不少地方的门协还是一副空架子,徒有其名,没人干实际事儿。
老张:这就是中国门球的最大遗憾,基础不扎实,根基不牢固。之所以这么多年搞不好工作,干不出名堂,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但是,对于裁判员来说,我始终认为:做为一名裁判员,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拿到了资格证书,就意味着要吃苦、要付出、要奉献、要学习、要自律、要自强!否则,自己就应当感到于心有愧!
老李:哎——,要都像你老张这样就好了:无论干什么事儿,干就干好,要么就别干!其实细想一想,这个道理也不难明白: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既然你喜欢门球、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离不开门球,那就应当多用些脑子,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他搞好。还是咱们前边儿说过的那句话:别再虚度光阴,浪费生命啦!
老张:这些年参与门球活动的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门球活动搞得好与不好,其关键:一是要看在群众中普及的怎么样,有多少人参与进来了。二是有没有一支较高水准的裁判员队伍。三是活动是否具有经常性和普遍性,且能深受广大门球爱好者的欢迎。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队员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很值得中国门协和各地各级门协组织引起重视。
咱们今天就关于裁判的问题先聊到这儿,下回我想跟你聊聊有关如何执好裁的问题。
老李:行啊,我正想听听你在这方面的高见哪。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整理:花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