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趁热打铁”,业绩大涨之时分拆材料公司上市,试水“A拆A”新思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4月21日晚间,上海建工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54.96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41.38%。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海建工计提各项减值损失9.24亿元,考虑所得税影响后,这对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减少)约7.55亿元。

业绩大涨的同时,上海建工还公布了一项新动态——拟分拆材料工程分公司于主板上市若分拆成功,未来上海建工母子公司将在A股同场竞技

基建领域扩张,房地产业务萎缩

作为上海建工的主营业务,全年新签建筑施工合同额累计3025.82亿元,较上年增长22.6%,其中上海以外省市市场新签合同额约占总额的40.27%

与此同时,上海建工仍在谋求扩大布局。今日,上海建工披露公告称,拟收购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住集团”)51%股权,对应的交易金额3.28亿元。公告显示,天住集团的“固定资产”主要为天津市马道场66、68号、宝坻工业园工业区5项、环湖西路20号、天津市重庆道124号以及西安市长安区高山流水小区G3B5等10项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面积合计69603.79平方米)和若干车辆、设备类固定资产。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天住集团账面净资产为-7.07亿元,而根据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企业全部股东权益的评估价值为6.42亿元,比账面值增值13.49亿元,增值率高达190.92%。公告称,若2020年完成收购,预计将减少上海建工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约1.79亿元。

对于收购的目的,上海建工表示,京津冀区域是公司下一步市场布局的重要区域,对推动集团全国化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收购有助于加强上海建工与天津市政府的合作关系,推进区域市场属地化建设。天住集团具备全产业发展和独立市场开拓能力,有望成为上海建工在京津冀区域市场的业务平台,有利于集团进一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提升在该等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在基建行业飞速扩张的上海建工,房地产开发业务每况愈下。财报显示,2019年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刚刚达到百亿,为100.62亿元,直接缩水大半,同比减少56.03%;而去年全年的合约销售额更少,仅有59.78亿元对应总销售面积28.22万平方米

对此,上海建工分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行业销售利润率逐步下降,暴利时代将难再现,围绕“房住不炒”行业调控政策以及“租售并举”制度将对业内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同步影响市场集中度和竞争格局。

“A拆A”新思路,母子公司同场竞技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建工也赶起了分拆上市潮。

公告称,上海建工拟对所属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材料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分拆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上海建工仍将维持对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的控股权。

事实上,国企分拆子公司上市并非上海建工首创。去年底,央企基建巨头——中国铁建就吹响了分拆“铁建重工”科创板上市的号角。紧随其后,上海本地上市国企上海电气也于2020年初披露了拟分拆旗下“电气风电”抢滩科创板的消息。

而与上海电气及中国铁建不同的是,上海建工旗下材料公司则打算去上交所主板上市。届时,母公司将和子公司同场竞技,开启A股市场新的投资现象。

对于分拆的原因,上海建工在公告中称,本次分拆上市是上海建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集团内资产布局、业务架构,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业务板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通过此次分拆将上海建工体系内建材工业相关企业独立上市,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可有效推动国有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为企业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平台基础。

上海建工方面认为,分拆上市之后,上海建工及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建工材料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他新兴、绿色环保材料,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

而对于市场最为关心的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上海建工及其控股股东建工总公司、子公司材料公司分别就避免同业竞争与规范关联交易事项作出书面承诺,建工材料本次分拆上市后,与上海建工将不存在实质性同业竞争,保证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公允性,符合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关于同业竞争的监管要求,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华泰证券一名资深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自2019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新规正式发布并实施以来,分拆上市政策在市场上发酵,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表态将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意愿。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自己的业务强项,做到“术业专攻”,母公司的估值也会得到提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师提醒道,分拆之后,尽管上市公司都会作出相应承诺,但很难杜绝一些利益纠葛,例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同业竞争等违规问题仍需谨慎,一旦爆发出来,对上市公司利益的损害也是难以估量。

记者 张志峰

编辑 沈玉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