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巴西·葫芦踪迹

热情巴西·葫芦踪迹

——听巴西学者JOE先生谈葫芦文化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世界“金砖五国”之一,经济发达,物产丰富。除了享有的“足球王国”、“咖啡王国”的美誉外,葫芦文化在巴西也拥有悠久的历史,“葫芦文化大国”的桂冠也意属这个热情的国度。
丙申年癸巳月下旬,扈鲁教授邀请了巴西学者JOE先生和夫人做客葫芦画社,双方就东西方葫芦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两位外宾被扈鲁教授积极推动国际葫芦文化交流、研究的热忱所感染。应扈鲁教授之邀,JOE先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巴西葫芦文化,这为我们开展中外葫芦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扈鲁教授创意策划的“从葫芦里流淌出的乐舞”葫芦艺术主题展演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扈鲁教授与巴西学者JOE先生和夫人

葫芦的种植与分布

据JOE先生介绍,巴西广泛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葫芦,尤其是在巴西南部和东部地区,葫芦种植历史悠久,制作葫芦器皿和葫芦工艺品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在这片亲近热爱葫芦的土地上,生长出许多关于葫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很多巴西人相信,葫芦代表宇宙中的男性与女性,是天地结合的象征。

巴西的历史学家认为,葫芦是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植物之一。葫芦漂浮在河流上,流入海洋,把种子带向世界各地。在巴西有许多种植不同品种葫芦的种植园,种类的分类标准是葫芦的形状和大小,它们可以被用来作为盛放食品饮品的杯子、乐器、工艺品、存储朗姆酒和药。尤其是在巴西南部的一些州,如戈亚斯州等,葫芦已经被高度工业化种植了。

茁壮生长的葫芦

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各个大洲的移民和当地原住民共同组成了这个国家。我们了解到,葫芦这一作物最早起源于非洲。因此,巴西葫芦种植传统和葫芦文化或许由非洲的移民传入。

在巴西部分地区,特别是巴西东部城市巴伊亚,受非洲移民文化影响较为深远。当地人人在重要的节庆仪式中载歌载舞,鼓、xequere、diade和沙锤都是重要的伴奏乐器,无一例外,这些乐器的原材料都是葫芦。当地人认为,葫芦乐器演奏的乐曲和谐动听,具有神奇的疗愈作用,可以减轻不良精神压力,使人拥有好心情。

每年巴西各地都有专门的葫芦博览会举行。里约热内卢博物馆、圣塔伦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圣地都是举行葫芦博览会的热门地点。

生活中的葫芦

JOE先生认为,葫芦对不同民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葫芦文化辐射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宗教、音乐、家居等等。可以说,葫芦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JOE先生回忆,葫芦曾是他儿时和小伙伴们心爱的玩具。他们会把一个大葫芦切柄,将葫芦腹掏空,在里面装满水,把葫芦当作水枪互相嬉戏玩耍。大人们则会把葫芦用作日常生活的器皿,把一个大葫芦从中间一切为二,它可用来盛水、盛酒、盛米饭,这种器皿被他们称为“KUIYA”。时至今日,在巴西的北部地区,还能经常看到有商贩用葫芦来舀汤向人们兜售。

巧合的是,扈鲁教授的葫芦博物馆中正收藏有一件由葫芦制成的器皿,它由一个葫芦制成的容器、底座和一根吸管三部分组成。高约15厘米、直径约5厘米,吸管长约20厘米。器皿的外面雕刻着牛仔造型的图案,雕工细腻、风格粗犷;器皿的上沿以银色的金属镶边,做工考究;吸管的底部有一个银色的金属部件,在使用时起到类似滤网的过滤效果。

扈鲁收藏的葫芦器皿

JOE先生介绍,这种器皿在巴西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是人生活中的常用器具。有客临门,主人会拿出一种绿色植物碾磨成的粉状物在其中冲泡待客,类似于中国的茶饮或者是西方的咖啡。吸管底部的金属部件,会将较大颗粒的粉末过滤掉,以改善口感。饮用时,大家会围坐在一起,轮番使用一根吸管。而这一风俗是主人对客人的最高礼遇,象征着宾主同享、亲如一家。当然,这种器皿的装饰材质多种多样,有的会用金银等贵金属镶边,提升器皿的档次,彰显主人尊贵的身份。

巴西的葫芦乐器

桑巴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象征之一,动感的音乐主要由弦乐、打击乐和歌手共同来完成,而由葫芦制成的沙槌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沙槌,亦称沙球,是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的节奏性打击乐器。传统沙槌用一个球形干葫芦,内装一些干硬的种子粒或碎石子制成,以葫芦原有细长颈部为柄,摇动时硬粒撞击葫芦壁发声。也有木制、陶制、藤编和塑料制等形状类似的沙槌,内装珠子、铅丸等物。演奏时,通常双手各持一只,根据节奏摇动。

葫芦沙锤

卡波耶拉(Capoeira),亦有译作巴西战舞,同样是巴西的传统艺术形式。其中用来伴奏的主要乐器就是葫芦制成的berimbau。巴西战舞是一种16世纪时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发展出,介于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独特舞蹈。虽然其伴随音乐节奏以通常多人一组进行表演,舞蹈动作中结合了大量侧空翻、回旋踢、倒立等武术动作,却被认为有极浓厚的战斗用途。虽然已经存在数百年,但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许在民间习授流传,由于这种舞蹈起源于非洲却又融入了相当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认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征与国技之一。

JOE先生介绍道,在弹奏berimbau时,经常一手拿着乐器,使乐器平行于胸前。有弦的部分露在外面,葫芦紧靠着胸腔。当用木棍割弦时,抵在胸前的共鸣腔,发出伴歌伴舞的节奏。拿弓的手里还会拿着石子或硬币,对音调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在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硬币,琴弦的振动弦长就会被缩短,因而振动频率也会做相应的改变。

berimbau(贝林报、百灵宝)

berimbau的制作

常见的葫芦打造出奏响乐曲的乐器绝非易事,同样,制作一把好的berimbau内中也有大学问。JOE先生介绍了berimbau的制作过程,我们记录下这份资料,为葫芦文化的大厦再添一砖一瓦。

制作berimbau的材料:一根木棍(最好beriba木或是ash木)、一条钢琴线、钉子、小皮片、一个葫芦、棕榈油或皮革染色剂、棉线。

制作工具:锯子、锤子、各种锉刀、砂纸、剪刀

工具和材料:葫芦,板锉(riffler rasp),木棍,钢琴线,皮片,钉子,锤子,锯子,旧轮胎(用来代替铁丝)。

切开葫芦,有时切下来的部分也可用来做一个小一点的高音调的乐器。

用锉刀将葫芦边缘磨平。

在钢琴线的一端弯一个圈,圈的大小正好能套住木棍底部的榫头,用线固定住钢琴线圈。

将棍子放在葫芦的底部,在棍子的两端,葫芦的底部,挖两个孔,将棍子底端与葫芦接触的面用砂纸打磨光滑,使棍子底面能尽可能的接触葫芦。

用线穿过皮片,再从葫芦内部穿过葫芦上的两个孔,皮片可以使葫芦免于因为琴弦的压力而裂开。

在葫芦外部打一个方结结,这个结离葫芦的距离可以三个手指头穿过,棍子要从这个结中穿过,还得留出用石头或硬币弹奏时顶弦运动的空间。

葫芦放在离木棍底部大约一手的位置。在西非葫芦也可以被放在弓的中间,一些乐器表演者喜欢把葫芦放在木棍的一端,发出的声音比葫芦放在另一边要高8度。

第一次制作这种乐器时,木棍不要弯曲得太大,否则乐音会比较低。系好琴弦后放置一周,一周后松开琴弦,然后再系紧一下,这样的话木棍就会慢慢适应压力,而不会因为开始弯曲过大而被折断。

葫芦底部的孔对应木棍的位置,注意孔之间的距离等同于木棍的直径,这样可以使葫芦紧紧的系在木棍上。

左手拿着的硬币远离琴弦,葫芦离开身体,发出响亮的声音。如果刚击打完琴弦,葫芦就离开身体,就会发出类似“哇哇”的声音。

扈鲁与JOE先生演示制作的葫芦乐器berimbau(一)
扈鲁与JOE先生演示制作的葫芦乐器berimbau(二)

访谈中,扈鲁教授与JOE先生兴之所至,一同演奏起了berimbau。这一时刻,艺术无国界,文化更有消弭时空隔阂,推动平等对话的力量。巴西诗人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写到,“爱着倾心尽力或满怀期待的崇敬”。扈鲁教授与JOE先生,一个孜孜以求、宵衣旰食推动葫芦文化走出国门,一个不远万里万里来到异国促进葫芦文化交流,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诠释文化使者的使命与热情。而这使命与热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那便是对于葫芦文化的崇敬与热爱。

在巴西战曲欢快昂扬的曲风中,扈鲁教授与JOE先生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这便是文化对每个文化使者的馈赠,正如激越的巴西战曲,足以鼓舞每一颗致力于弘扬葫芦文化的心灵,足以开拓每一条走向文化交流的大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