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淄水注》所涉淄博原山、岑山等考略

○淄水

A1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故《经》有原山之论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饴山。盖山别名也。

淄水,即今山东境内的淄河,源出山东莱芜西北的泰山。向东北流,在广饶县北面入海。[1]

原山,(民国博山县)县西二十五里。见《水经》及《禹贡》注。一名饴山,见《淮南子》、魏收《志》,亦名马耳山,俗呼禹王山。莱芜县界。泰山之支,东走蜿蜒盘折二百余里,特起此山,高出群山之上。峰顶有夏禹祠。为邑山之望,汶水西注,淄水东流,皆原于此。[2]

东北流迳莱芜谷,屈而西北流,迳其县故城南。《从征记》曰:城在莱芜谷,当路阻绝,两山间道,由南北门。汉末,有范史云为莱芜令,言莱芜在齐,非鲁所得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禹贡》所谓莱夷也。夹谷之会,齐侯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宣尼称夷不乱华是也。余按泰无,莱柞,并山名也,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左传》曰:与之无山及莱柞,是也。应劭《十三州记》曰:太山莱芜县,鲁之莱柞邑。

莱芜谷,亦名狼虎谷,“狼虎”盖“莱芜”的转音。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唐中和四年(884),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失败自杀于此。(史为乐)[3]

莱芜县故城,位于今淄博市淄河镇城子村,系汉代遗存;古城遗址平面呈方形,长宽均约800米。城墙已遭破坏,东墙残存墙基宽约6米。城内文化堆积距地表深0.30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绳纹和瓦纹板瓦、筒瓦等。《水经注》、《淄川县志》载为汉代莱芜县治所。[4]

宣尼,指孔子。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故称。见《汉书.平帝纪》。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鲁。”[5]

太山,即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东泰安市北。[6]

淄水又西北转迳城西,又东北流与一水合,水出县东南,俗谓之家桑谷水。《从征记》名曰圣水。《列仙传》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才巧,举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造县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成,上其巅,作祠屋,留止其旁。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七十馀年。淄水来山下,呼宗族得六十馀人,命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辞遣家室,令下山,著鹿皮衣,升阁而去。后百馀年,下卖药齐市也。其水西北流注淄水。淄水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东北流者也。

桑谷水,又名圣水,淄水支流,今名仁河,在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注入淄水。[7]按《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圣水名即《列仙传》鹿皮公所饮神泉也,出岑山悬崖下,滴入深潭,俗称滴乳泉。伏流十五里,自三教堂下出,注夹桑谷入淄水。

 岑山,按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名见《列仙傅》,《镇志》名潭溪山,在县东八十里。极高峻,中有昭阳洞,在万仞石壁中出神泉,即《从征记》之圣水也,洞下两崖悬石天合,长六尺,广尺余,俗呼仙人桥。桥下有涧,深丈许,避者自桥匍匐入洞,洞上石壁中有龕,曰仙人邱,可望不可即。洞闲辱微径可至山巅,有平田数十顷,为山中最胜地。东峰峭立如月,俗名天烛台。[8]

潭溪山,自古名山。

最早出现自汉.刘向

书《列仙传》

上述图片摘自淄川文化旅游公号  2018-01-05


[1]赵望秦、张艳云,段塔丽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水经注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1页

[2]赵卫东,王予幻,秦国帅主编,山东道教碑刻集  博山卷  下,齐鲁书社,2013.12,第711页

[3]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08,第750页

[4]《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18页

[5]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00.09,第862页

[6]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01,第236页

[7]张步天著,水经注河川概论,线装书局,2017.06,第144页

[8]张步天著,水经注河川概论,线装书局,2017.06,第145页

(0)

相关推荐

  • 再考中峰寺

    文/朱德贤前序对于中峰,是一种情怀.因为笔者是中峰人,生活.工作一直在中峰,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孕育了我,于我有大海之恩,故常戚戚然不知以何为报.今年愈不惑,一事无成,越发惶惶然.对于与中峰寺的 ...

  • 王垚:京东三河古八景略说

    三河市是河北省廊坊市代管县级市,地处京.津交界地带,与北京仅一河之隔,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行政级别最高的县级飞地.西距天安门30公里,西北距首都机场25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东到唐山121公里,处 ...

  • 万福山[万福山]

    >载:"望夫山,在县东北三十里,高十里.巅有石如人,洞壑玲珑.居民避寇潜藏于此者,多得全活.旧志云,唐有戍妇,望夫久役不归,立,化为石,故名.或云,本名万福山,俗讹望夫."& ...

  • 百花赋(二十六)◆【安石榴赋】(六)◎时培京

    (郭村软仁石榴赋)石榴兆孕百籽,九州同心:郭村软仁石榴,赤县甜美.郭村,邑北名村,春秋有之:九华山下,九头八尾七十二泉.毗邻枣庄学院,书卷翰墨意韵浸淫.地近兴圩古镇,天目山,齐鲁会盟:圣水河,董氏渊薮 ...

  • 《永乐大典》相关嵊县史料的考证

    一.嵊县二十七都的出现     <民国嵊县志>(卷二·建置志·都里)记载:"在城曰隅,在乡曰都,嵊旧领乡四十,梁析十三乡为新昌县.明成化八年,割会稽县二乡以附(今为德政.东土二乡 ...

  • 《水经.淄水注》所涉稷下学宫、葵丘等考略

    A7 左思<齐郡赋注>:申池在海滨,齐薮也.余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伐齐,戊戌,伐雍门之萩,乙亥,焚雍门,壬寅,焚东北二郭,甲辰,东侵及濰,南及沂,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晋献子 ...

  • 《水经.淄水注》所涉青州地域等考略

    A4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 ...

  • 《水经.淄水注》所涉利城、东安平城、广县等考略

    A3 △又东过利县东. 淄水自县东北流,迳东安平城北.又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征和四年,汉武帝幸东莱,临大海.三月,耕巨淀,即此也.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 利县(故城),利城遗址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 ...

  • 《水经.淄水注》所涉营丘、临淄等考略

    A2 △东北过临淄县东. 淄水自山东北流迳牛山西,又东迳临淄县故城南,东得天齐水口,水出南郊山下,谓之天齐渊.五泉并出,南北三百步,广十步,山即牛山也.左思<齐都赋>曰:牛岭镇其南者也.水 ...

  • 《水经.沙水注》所涉太康、通许等地域考略

    <水经.沙水注>考略 A1 △又屈南至扶沟县北. 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乡东南,鲁渠水出焉,亦谓之宋沟也.又迳陈留县故城南.孟康曰:留,郑邑也,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矣. 沙水,据<水经·渠 ...

  • 《水经.淄水注》里的时水

    A6 又北为马车渎,北合淄水.又北,时.渑之水注之. 时水出齐城西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也,亦谓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为黑水.西北迳黄山东,又北历愚山,山东有愚公冢.时水又屈而迳杜山北,有愚 ...

  • 《水经.淄水注》里的女水

    A5 巨淀之右,又有女水注之,水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从征记>曰:水西有桓公冢,甚高大.墓方七十馀丈,高四丈,圆坟围二十馀丈,高七丈.馀一墓方七丈.一坟,晏谟曰:依<陵记>非葬 ...

  • 《水经.渠水注》所涉博浪泽、官渡等考略

    A4 沟水又东北迳沈清亭,疑即博浪亭也.服虔曰:博浪,阳武南地名也,今有亭,所未详也.历博浪泽,昔张良为韩报仇于秦,以金椎击秦始皇,不中,中其副车于此. 沈清亭,古地名,在中牟县北部.但具体不详. 博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郭奉孝碑、九山祠碑等考略

    A2 颍水又东,平洛溪水注之.水发玉女台下平洛涧,世谓之平洛水.吕忱所谓勺水出阳城山,盖斯水也.又东南流注于颍.颍水又东出阳城关,历康城南,魏明帝封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康乡侯,此即臻封邑也. 玉女台,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