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商周时期的古人如何玩儿转绿松石--薛国故城前掌大120号墓玉器精粹

  前掌大商代遗址是河南安阳殷墟之外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方国遗址, 前掌大商代方国遗址与西周时期的薛国都城仅一河之隔,而且两处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紧密衔接,因此应认定前掌大商代遗址为“商薛”及“任薛文化”。一位考古学家曾说:滕州境内以薛河为中心方圆仅20华里的区域的前掌大遗址,就分布了从北辛文化,到龙山、岳石文化,以至于阶级社会等各种文化类型的大量遗迹,并且遗存相当集中、连续和稳定,前后延续达六、七千年,这不仅在山东省,乃至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几乎可以说:古薛国的历史,差不多就是华夏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缩影。
商周时期的先民就已经懂得了绿松石的美,尤其是前掌大120号墓坑,集中出土了形制各异的绿松石佩饰。

商代晚期,绿松石兽面形饰

高3.95厘米、宽5.32厘米、厚0.71厘米

绿松石、玉石料相杂, 短面、角内卷、菱形目、突吻、双角尖各单面钻一圆孔 ,两侧脸颊各对钻一圆孔,下颌斜向背面对钻一圆孔。

出土多年后,博物馆展出时的颜色及状态。

商代晚期,绿松石鸟形佩

长4.9厘米、 宽3.1厘米、厚0.4-1.35厘米

绿松石鸟形佩,商代晚期

高2.1厘米、宽3.55厘米、厚0.25-0.9 厘米

平面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应为俯视的正面形象,尖喙、圆目、身体较宽、展翅较宽、分尾。

商代晚期,绿松石鸟形佩

高3.63厘米、宽3.73厘米、厚1.4厘米

为俯视的正面形象,作圆形双目,尖喙、瘦身、展翅、分尾,喙部横穿一圆孔,腹部沿纵方向穿一孔。

绿松石鸟形佩,商代晚期

长3.1厘米、宽3.29厘米、 厚0.8-1.2厘米

平面略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应为俯视的正面形象,以减地法刻划出头、身、翅膀 ,以未透作圆形双目,尖喙、圆目、宽身、展翅、尖尾、背部对钻一圆孔。

商代晚期,绿松石饰

长2.3厘米、宽1.8厘米、厚1.5厘米

平面近似长方形,单面雕 “臣”字目,细眼睛、窄鼻、阔口、小叶形耳弯角盘于额前。背面下部有一纵向榫状物,其上有一纵向穿孔,榫尾有一横向对钻圆孔。

墓中的玉器也是极为精彩的,小巧且精致,无不展现出商周时期古人的审美情趣。

商代晚期,鱼形玉佩

长3.95厘米、宽2.15厘米、厚0.31厘米

乳白色,双面雕,鱼体圆肥,吻部前伸,分尾平直,圆睛,下唇部单面钻一圆孔 。

商代晚期,鱼形玉佩

长4.3厘米、宽2厘米、厚0.45厘米

淡绿色,有暗黄色沁,双面雕,鱼体圆肥,吻部斜向下,分尾略向上倾,阴线刻出身体各部位,下唇部对钻一圆, 尾部单面钻一圆孔。

商代晚期,鱼形玉佩

长6.73厘米、宽1.35厘米、厚0.4厘米

乳白色,微泛黄沁,双面雕,吻部斜伸向前下方,分尾斜向后下方,圆眼、厚唇、吻部单面钻一圆孔。

商代晚期,玉璇玑

直径2.92厘米、孔径0.3-0.5厘米、厚01.7-0.5厘米

淡绿色、边缘平直 一侧较薄、分四牙、每牙上出四齿,中间穿孔对钻而成。

商代晚期,玉镯

径6.3厘米、宽1.4厘米、厚0.3-0.5厘米

淡绿色、器体扁薄、外表面以单阴线刻划二方连续的勾连纹。

商代晚期,龙形玉璜

长9.24厘米、宽2.1厘米、厚0.46厘米

淡绿色,微微有黑或黄色沁痕,双面雕,龙吻斜伸向前下方,尾斜向后下方,头部刻划细阴线构成的折纹并作成扉牙,圆眼睛,角上挑。

商代晚期,虎形玉佩

长70.2厘米、高2.95厘米、厚1.11厘米

绿色,头爪臀尾部为褐黄色,微沁,虎体略消瘦,头像正前方,后肢踞状,前肢直立,椭圆目、阔口张牙、立耳、尾斜向下末端上卷,口内及前爪各对钻一圆孔。

商代晚期,虎形玉佩

长4.95厘米、高1.95厘米、厚1.11厘米

淡黄色,布满浅黑色斑点,虎体肥圆,头向正前方,四肢直立作站立状,椭圆目,阔口 立耳,四足直立,尾斜向下 略残。

商代晚期,牛头形玉饰

高4.78厘米、宽2.37厘米、厚0.5厘米

绿色,鼻吻部为暗黄色,单面高浮雕,正面雕出牛头形象,弯角短粗,角尖向上,左侧角尖微残,桃叶状双耳、菱形目细睛、突吻、厚唇、唇下开横向槽形成口 背面吻部斜向口部单面钻一圆孔。

参考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