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丰碑》‖美妙的声音
之前看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的时候,男主演一开嗓,我就感觉打了个寒颤:声音也太好听、太清亮了吧!今年再去看襄阳花鼓戏,多半是因为那一嗓子。
今年看的是《远山丰碑》。解放战争结束前夕,驻守襄阳的某连队,遇伏又遭遇敌人驱赶百姓做肉盾。连长中枪跌落山崖,与副连长成为了幸存的两个人。包括指导员在内的其他58名兄弟,均已牺牲;但因尸骨不存,只能按失踪处理,不能认定为烈士。
连长养伤期间,打动了山歌唱得特别好听的春兰,俩人结为连理。指导员三年前新婚即离家,如今他的爱人青莲前来探视,在百姓们的帮助下,连长找回了指导员的尸体,交给了青莲嫂子。
这触动了连长,他发誓要找回所有兄弟的尸骨,给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春兰也支持他的寻找行动。但恐怕他们开始这趟伟大的寻找之旅时,并未料到,这一找,竟是六十年!
在年迈的连长心生退意时,他心底那个年轻的团长竟跳出来严辞指责。这是六十年来,他第一次打退堂鼓吗?如果不是,是不是要一直被这样指责着、鞭挞着蹒跚前行?他背负着多重的负担在做这件事?对妻子儿女的无暇照顾,对原本可能有的前途的放弃,对人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拒绝……
我知道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剧目,也佩服连长的坚定执着。只是思维不禁发散:唯物主义同意“死去元知万事空”吧?刘伶醉酒“死便埋我”也很符合唯物论生死观吧?为兄弟们正名、对兄弟们的家属有个交代,这些可以理解;苦苦追问兄弟们能否原谅自己未完成誓言什么的,会不会有点不唯物呢。
很敬重那些有目标、为之不懈奋斗的人,也许是因为那太难了,我知道自己很可能做不到。人总是向往自己碰触不到的生活,赞叹自己达不到的成就——尽管更多时候,把自己的失败看作歹运,将别人的成功当作好运。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