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 · 战场
第一次听这首琵琶曲,还是非常小时,看刘步蟾和英国顾问们被演成坏人的那部再现甲午年海战的经典电影里邓大人弹的,下面是丙戌年的一场水战。
公元1646年农历九月十六,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或是第二大的流寇首领张献忠,在当了两年大西皇帝后,弃成都而逃,带着几十万军士和家属,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跑到泯江彭山江口段,遇到了杨展率领的明军和地方武装的截击,已经心无斗志和被身外之财所累的张献忠大败,丢下了上百名妻妾和大量财宝,带领少数军队逃回成都,这就是彭山江口之战。明末清初的史书和文人笔记中,都有对江口之战的详细记载,说此战中张献忠的大西军死伤几十万人,沉船上千艘,可见战斗之激烈。江口大战三百多年后,中国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者在对江口的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古代武器,证明历史上这里确实曾进行过一次大战。
这个长长的矛头,虽锈蚀严重,但隔着展柜的玻璃仍能觉受到它沉甸甸的份量,当年应该是一件闪闪发光又锋芒毕露的和枪,虽不一定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也应能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了。
这柄大刀也已锈钝,但宽厚的刀背和长长的刀柄,显出它的分量和锋利。说不清二十九军是不是真用大刀在长城上打败了日本鬼子,但在古战场出土的这柄大刀,当年肯定是两军相抵时真刀真枪玩了命的凶器。
不过这些冷兵器只能说明这里曾有过战斗,但物厚民丰又多灾多难的四川地区,历史上遭遇多次灭顶之灾的战乱,究竟是何时的何场战斗还不能下定论,直到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件名叫三眼铳的火器。三眼铳,又称三眼火铳,属于火门枪,由三根单铳联装在一起,装填火药和铁珠钢块,由火绳引燃后发射。
三眼铳属于比较原始的火器,因为射程近,装填速度慢和杀伤力弱,在明代出现后一直声誉不佳,特别是与倭人使用的鸟铳相比简直真就是一根烧火棍,所以在明前期使用不多,清朝后就被淘汰,只是因为制作简单和成本便宜,才在奇芭的崇祯年间成为明军的主要装备。江口发现了三眼铳,证明这场战斗应该发生在明代晚期,那就应该是张献忠惨败的那场仗了。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朝,自称大西皇帝,立年号大顺。江口古战场遗址就发现了许多錾刻有“大西”国号和“大顺”年号的银锭,更证明了这场战斗的年代和交战的双方。
张献忠称王并立年号“大顺”后,铸造有大顺通宝,铜色金黄,制作非常精美,在四川省博物馆曾有收藏。江口遗址就出土了多枚大顺通宝。
这锭大顺二年的五十两银锭,来自潼川府太安县,大概就是现在的绵阳,离成都很近,算是张献忠在四川的核心统治区,所以当地铸造并上供了大银锭,直到现在还闪着白银的霜芒。
这锭大银上面直接写了西朝,来自双流县,这个现在因飞机场而闻名的小县也贡献了五十两的大银锭,不过三百多年过去已经彻底变成了乌金。
这锭也写着西朝的大银,来自现在以做好饭的酒家而闻名天下的眉州,而且写明是专门用作大粮银,大概是纳粮用的吧。不过不知道三百多年那会儿的眉州人跟后来经历湖广填四川的眉州人是不是一家子。
大顺二年来逢罗江县的边仓银,大概就是现在离成都不远的德阳市的罗江区。张献忠在成都没呆几年,但从这些银锭上可以看出,每年都要从统治区域内收敛巨额财富,而且这些财富并没有用于军事政治,更别提民生,全被张献忠随身带着,直到沉入江中成为一块块金属死疙瘩。这些西朝和大顺年的银锭不仅证明了史书所说江口大战的时代细节,也说明了纵横天下几十年的张献忠为何最终败亡在了四川。